宁德时代的“饼”,熟了!

智车科技

9小时前

面对车企纷纷引入二供、三供以降低风险,宁德时代需要通过换电模式,将自己的电池以“标准化产品”的形式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确保自身产能被市场持续消化。...届时,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换电站,将成为宁德时代这张“大饼”最直接的证明。

三年前,当宁德时代初入换电江湖时,外界观望者众。一句“宁德时代画饼,谁是食客”道尽了市场的疑虑——这个动力电池巨头能否在重资产的换电领域复制辉煌?

三年后,答案正逐渐清晰。

从画饼到烙饼

2022年,宁德时代推出EVOGO换电服务时,仅与一汽奔腾、爱驰汽车等市场声量有限的玩家合作。业界普遍怀疑:没有主流车企站台,宁德时代的换电蓝图是否只是纸上谈兵?

直到2024年12月,宁德时代正式以“巧克力”品牌推出标准化换电块与生态,才加速了规模化布局。

2025年,宁德时代的饼已初见成型。8月,其巧克力换电业务首次实现了月度“双破百”:单月新增落站105座、上线103座。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与中石化计划建500座换电站,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与一汽、长安汽车、北汽、奇瑞汽车、广汽推出10款换电车型。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2025年3月与蔚来的战略合作。曾经的潜在竞争对手,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伙伴。

谁在吃这张饼?

网约车司机成为了最早一批“食客”。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换电模式将补能时间从快充的1小时缩短至5分钟,意味着日均运营时间可增加2小时,直接转化为收入提升。

精打细算的车主也在品尝这份“饼”。电池“按需租赁”模式让用户无需在购车时为不必要的续航支付高昂成本,可以根据出行需求灵活选择电池包,实现了“小电池日常通勤,大电池临时升级”。

饼有多大,挑战就有多大

这张饼并非没有裂痕。

建设成本高企是换电模式面临的首要难题。以北汽新能源的换电站为例,整个换电站加上设备、电池的投入成本在五六百万元。

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负荷率达到50%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一座设计可以每天换电400次以上的换电站,每天至少要完成200次左右的换电才能不亏损。

电池标准不统一也是制约换电模式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各大厂商的电池包在尺寸、规格、接口协议上各不相同,形成了彼此割裂的“换电孤岛”,资源难以共享。

“大家都要建各种不一样的换电站,消费者也只能到购车的企业去换,导致社会成本非常高。这种模式如果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统一标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强调。

此外,政策的天平似乎也在向超充倾斜。2025年7月,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10万台以上单枪功率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这对换电模式构成了直接竞争。

宁德时代如何烙好这张饼?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德时代为何执着于换电模式?

答案在于,这远不止于“补能”本身。

首要目标是锁定电池业务的“出海口”。面对车企纷纷引入二供、三供以降低风险,宁德时代需要通过换电模式,将自己的电池以“标准化产品”的形式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确保自身产能被市场持续消化。

其次是由制造向服务转型。换电模式不仅卖电池,更卖服务。通过换电网络,宁德时代可以掌控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从租赁、维护、梯次利用到最终回收。这将开辟一个持续产生服务性收入的新航道。

最核心的野心,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谁定义了换电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电池技术的话语权。换电站实时收集的海量电池运行数据,将成为其优化电池技术、定义下一代产品的宝贵资产。

饼越烙越香

截至2025年10月,宁德时代已在全国39座城市布局了超过700座巧克力换电站,四季度将全力冲刺2025年千站目标。而2026年在全国超过120个城市建成2500座以上换电站的蓝图已经绘就。

更深远的是,换电站正在演变为城市的“虚拟电厂”。通过V2G技术,换电站可以在电网谷时充电、峰时向电网送电,变身成为一个个分布式储能节点。

在苏州,68座蔚来换电站参与国网调峰试点,降低充电负荷,其中部分换电站还向国网反向供电,测试持续时间达30多分钟,整体负荷压降2.5兆瓦,相当于约3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

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换电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随着换电站密度提升,换电模式的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行业未来有望实现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三年前的那张“饼”,如今不仅熟了,还在不断变大。当初的问号“谁是食客”,如今已变成了句号——食客比预期的要多,饼也比想象的更香。

随着2026年的临近,宁德时代规划的2500座换电站将逐步落地。

届时,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换电站,将成为宁德时代这张“大饼”最直接的证明。

原文标题 : 宁德时代的“饼”,熟了!

面对车企纷纷引入二供、三供以降低风险,宁德时代需要通过换电模式,将自己的电池以“标准化产品”的形式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确保自身产能被市场持续消化。...届时,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换电站,将成为宁德时代这张“大饼”最直接的证明。

三年前,当宁德时代初入换电江湖时,外界观望者众。一句“宁德时代画饼,谁是食客”道尽了市场的疑虑——这个动力电池巨头能否在重资产的换电领域复制辉煌?

三年后,答案正逐渐清晰。

从画饼到烙饼

2022年,宁德时代推出EVOGO换电服务时,仅与一汽奔腾、爱驰汽车等市场声量有限的玩家合作。业界普遍怀疑:没有主流车企站台,宁德时代的换电蓝图是否只是纸上谈兵?

直到2024年12月,宁德时代正式以“巧克力”品牌推出标准化换电块与生态,才加速了规模化布局。

2025年,宁德时代的饼已初见成型。8月,其巧克力换电业务首次实现了月度“双破百”:单月新增落站105座、上线103座。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与中石化计划建500座换电站,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与一汽、长安汽车、北汽、奇瑞汽车、广汽推出10款换电车型。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2025年3月与蔚来的战略合作。曾经的潜在竞争对手,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伙伴。

谁在吃这张饼?

网约车司机成为了最早一批“食客”。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换电模式将补能时间从快充的1小时缩短至5分钟,意味着日均运营时间可增加2小时,直接转化为收入提升。

精打细算的车主也在品尝这份“饼”。电池“按需租赁”模式让用户无需在购车时为不必要的续航支付高昂成本,可以根据出行需求灵活选择电池包,实现了“小电池日常通勤,大电池临时升级”。

饼有多大,挑战就有多大

这张饼并非没有裂痕。

建设成本高企是换电模式面临的首要难题。以北汽新能源的换电站为例,整个换电站加上设备、电池的投入成本在五六百万元。

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负荷率达到50%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一座设计可以每天换电400次以上的换电站,每天至少要完成200次左右的换电才能不亏损。

电池标准不统一也是制约换电模式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各大厂商的电池包在尺寸、规格、接口协议上各不相同,形成了彼此割裂的“换电孤岛”,资源难以共享。

“大家都要建各种不一样的换电站,消费者也只能到购车的企业去换,导致社会成本非常高。这种模式如果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统一标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强调。

此外,政策的天平似乎也在向超充倾斜。2025年7月,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10万台以上单枪功率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这对换电模式构成了直接竞争。

宁德时代如何烙好这张饼?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德时代为何执着于换电模式?

答案在于,这远不止于“补能”本身。

首要目标是锁定电池业务的“出海口”。面对车企纷纷引入二供、三供以降低风险,宁德时代需要通过换电模式,将自己的电池以“标准化产品”的形式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确保自身产能被市场持续消化。

其次是由制造向服务转型。换电模式不仅卖电池,更卖服务。通过换电网络,宁德时代可以掌控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从租赁、维护、梯次利用到最终回收。这将开辟一个持续产生服务性收入的新航道。

最核心的野心,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谁定义了换电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电池技术的话语权。换电站实时收集的海量电池运行数据,将成为其优化电池技术、定义下一代产品的宝贵资产。

饼越烙越香

截至2025年10月,宁德时代已在全国39座城市布局了超过700座巧克力换电站,四季度将全力冲刺2025年千站目标。而2026年在全国超过120个城市建成2500座以上换电站的蓝图已经绘就。

更深远的是,换电站正在演变为城市的“虚拟电厂”。通过V2G技术,换电站可以在电网谷时充电、峰时向电网送电,变身成为一个个分布式储能节点。

在苏州,68座蔚来换电站参与国网调峰试点,降低充电负荷,其中部分换电站还向国网反向供电,测试持续时间达30多分钟,整体负荷压降2.5兆瓦,相当于约3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

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换电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随着换电站密度提升,换电模式的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行业未来有望实现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三年前的那张“饼”,如今不仅熟了,还在不断变大。当初的问号“谁是食客”,如今已变成了句号——食客比预期的要多,饼也比想象的更香。

随着2026年的临近,宁德时代规划的2500座换电站将逐步落地。

届时,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换电站,将成为宁德时代这张“大饼”最直接的证明。

原文标题 : 宁德时代的“饼”,熟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