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观)
来源:新农观
上周美国农业部发布了11月的供需报告,虽然说美豆的单产、产量以及库存都下调了,但是美豆还是跌了。
下跌的原因昨天也分析过了,主要是减少的幅度不及预期,而且主要是中国的采购量明显和之前美国说的差太远了。
所以,美豆开始回吐涨幅了。
不过也就是过了个周末,到周一就再次大涨起来。
原因无他,因为市场又传出消息,中粮集团在周一的时候至少订了14船美豆,按每船6万吨装运量算的话,这14船总计84万吨,并且分别于12月和1月发货。
也就是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大豆大涨了3%,触及近17个月以来的新高。
所以可见,现在美豆的涨跌基本上就看中国的购买量了。
中国订购增加,那么美豆预期就增加,于是就上涨,反之就会下跌。
而对应国内豆粕也是跟随涨跌。
比如,受上周美豆下跌的影响,周一国内豆粕也来了个跟跌,虽然说跌幅不大,但也是下跌了。
但美豆大涨了3%以后,豆粕也不含糊,马上又涨回来了。
这其实就能看出豆粕的矛盾心态了。
一方面,豆粕是跟随美豆的波动而波动的。
因为国际大豆的行情总体还是以美豆为参考的,而国际大豆价格的涨跌也就意味着进口大豆成本的高低。
美豆上涨,意味着进口大豆成本提升,油厂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成本支撑下,挺价情绪就更浓。
而且从供应端来说,现在油厂压榨是负利状态,当然也希望豆粕价格上涨来减少亏损。
但另一方面,豆粕的供应压力也很大。
无论是港口的大豆库存,还是油厂的大豆库存,抑或是豆粕库存,都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而需求呢,生猪行业因为养殖户亏损,饲料采购并不积极,并且现在生猪在去产能,10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国饲料产量出现了罕见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化,以及生猪存栏正在减少。
这对豆粕需求当然是不利的。
而且不光是生猪,蛋鸡也好不到哪去,产区鸡蛋拿货价格再次跌破3元/斤,蛋鸡养殖也在全面亏损。
还有水产,随着立冬以后气温骤降,水产显著缩量,甚至部分饲料企业已经暂停开机了。
所以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供强需弱。
这也是为什么豆粕屡屡想突破,但是屡屡受挫。
那么豆粕能突破吗?
我认为概率很大,只是幅度大小的问题。
因为你看美豆现在上窜下跳,主要就是看中国买不买,虽然说现在已经11月了,像之前美国说在2025年内完成1200万吨的采购很渺茫,但是大概率仍会采购部分,只是不会那么大量而已。
所以只要中国买,那么美豆就跌不下去,不仅跌不下去,还有上涨的动力。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大豆供应到底缺不缺。
要是按理论上说,今年已经进口大增了,再加上豆粕库存高企,下游需求不佳,那么大豆供应的缺口确实很小了。
但是豆粕吧,和别的产品不太一样,因为对外依赖太大,所以它并不是光看供应缺不缺的问题,而往往更看重远期进口大豆到货量的问题。
只要一出现到货量可能要下降的预期,那豆粕就会迅速上涨。
上半年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一有消息称巴西大豆到港延迟,豆粕蹿天上涨。
所以豆粕上涨仍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了。
(来源:新农观)
来源:新农观
上周美国农业部发布了11月的供需报告,虽然说美豆的单产、产量以及库存都下调了,但是美豆还是跌了。
下跌的原因昨天也分析过了,主要是减少的幅度不及预期,而且主要是中国的采购量明显和之前美国说的差太远了。
所以,美豆开始回吐涨幅了。
不过也就是过了个周末,到周一就再次大涨起来。
原因无他,因为市场又传出消息,中粮集团在周一的时候至少订了14船美豆,按每船6万吨装运量算的话,这14船总计84万吨,并且分别于12月和1月发货。
也就是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大豆大涨了3%,触及近17个月以来的新高。
所以可见,现在美豆的涨跌基本上就看中国的购买量了。
中国订购增加,那么美豆预期就增加,于是就上涨,反之就会下跌。
而对应国内豆粕也是跟随涨跌。
比如,受上周美豆下跌的影响,周一国内豆粕也来了个跟跌,虽然说跌幅不大,但也是下跌了。
但美豆大涨了3%以后,豆粕也不含糊,马上又涨回来了。
这其实就能看出豆粕的矛盾心态了。
一方面,豆粕是跟随美豆的波动而波动的。
因为国际大豆的行情总体还是以美豆为参考的,而国际大豆价格的涨跌也就意味着进口大豆成本的高低。
美豆上涨,意味着进口大豆成本提升,油厂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成本支撑下,挺价情绪就更浓。
而且从供应端来说,现在油厂压榨是负利状态,当然也希望豆粕价格上涨来减少亏损。
但另一方面,豆粕的供应压力也很大。
无论是港口的大豆库存,还是油厂的大豆库存,抑或是豆粕库存,都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而需求呢,生猪行业因为养殖户亏损,饲料采购并不积极,并且现在生猪在去产能,10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国饲料产量出现了罕见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化,以及生猪存栏正在减少。
这对豆粕需求当然是不利的。
而且不光是生猪,蛋鸡也好不到哪去,产区鸡蛋拿货价格再次跌破3元/斤,蛋鸡养殖也在全面亏损。
还有水产,随着立冬以后气温骤降,水产显著缩量,甚至部分饲料企业已经暂停开机了。
所以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供强需弱。
这也是为什么豆粕屡屡想突破,但是屡屡受挫。
那么豆粕能突破吗?
我认为概率很大,只是幅度大小的问题。
因为你看美豆现在上窜下跳,主要就是看中国买不买,虽然说现在已经11月了,像之前美国说在2025年内完成1200万吨的采购很渺茫,但是大概率仍会采购部分,只是不会那么大量而已。
所以只要中国买,那么美豆就跌不下去,不仅跌不下去,还有上涨的动力。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大豆供应到底缺不缺。
要是按理论上说,今年已经进口大增了,再加上豆粕库存高企,下游需求不佳,那么大豆供应的缺口确实很小了。
但是豆粕吧,和别的产品不太一样,因为对外依赖太大,所以它并不是光看供应缺不缺的问题,而往往更看重远期进口大豆到货量的问题。
只要一出现到货量可能要下降的预期,那豆粕就会迅速上涨。
上半年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一有消息称巴西大豆到港延迟,豆粕蹿天上涨。
所以豆粕上涨仍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