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备受瞩目,当前很多公司都在快速推进。
近日,小鹏公司宣布其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将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有望促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
此外,上汽MG4已落地搭载混合固态电池,奔驰、宝马、大众等国际车企及奇瑞开展路测,广汽、长安、比亚迪等规划2026-2027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国信证券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总需求约300GWh,其中全固态约105GWh。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相较液态锂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电池的终极形态。根据Trendforce,目前全球主要电池企业都已经明确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目前主要厂商处于中试线阶段,预估2027年至2028年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根据EVTank,预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81GWh。
固态电池产线依旧区分前道、中道、后道三大环节,而相比液态电池产线主要的变化在于:(1)前道:干法工艺取代湿法工艺,新增纤维化设备需求,辊压机重要性提升,用量及价值量有望同时提升;(2)中道:叠片取代卷绕工艺,叠片机成为必备选项;取消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机、等静压机需求,其中等静压机是中道的关键工艺环节,设备价值量较高;(3)后道:现有化成分容设备需进行高压化升级以解决界面问题。
新能源车与新型储能构成锂电产业两大核心增长主线
2025年1-10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093万辆,同比增长26%,渗透率接近50%;欧洲九国同期销量233万辆,同比增长31%;美国受税收抵免退出影响,销量142万辆,同比仅增9%。续航提升与车型结构变化推动动力电池单车带电量上行,国信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370GWh,2028年将增至2119GWh,年均增速16%。
储能端,《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5-2027年新增新型储能超106GW,叠加以内容量电价政策、海外补贴及电价波动,2025年1-9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达410GWh,同比增98%,全年有望达580GWh,2028年或提升至1110GWh。储能招标、电芯出货及系统集成盈利均稳步回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多家企业占据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列。价格与盈利方面,碳酸锂价格在2025年二季度后企稳回升,金属钴价格上涨叠加企业挺价意愿增强,部分动力电池与材料产品报价小幅回暖。
受前几年扩产过快影响,六氟磷酸锂、隔膜、磷酸铁锂等环节自2024年起资本开支明显放缓,亏损面收敛后企业更注重回报,长单锁价现象增多。技术线上,消费电池呈现钢壳化趋势,硅负极加速放量,2025年消费负极掺硅比例最高达25%,珠海冠宇、欣旺达等企业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量产上进展显著。储能电芯则从280/314Ah向500Ah+升级,宁德时代587Ah、亿纬锂能628Ah、国轩高科588Ah、海辰储能587Ah等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L以上,循环寿命普遍超1.1万次。
重点公司
孚能科技是全球软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半固态电池已获广汽、东风等车企定点。固态电池中试进展方面,正稳步建设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5年底完成并小批量交付60Ah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欣旺达布局消费电子及动力电池双领域,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已量产,第二代进入中试阶段。固态电池中试计划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已发布“欣·碧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并试制出520Wh/kg锂金属电池样品,预留10GWh量产厂区。
国轩高科作为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厂商,核心业务涵盖锂电池及储能系统。固态电池领域,已建成0.2GWh全固态“金石电池”中试线,良品率90%,能量密度350Wh/kg,线体100%自主开发且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300***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首创“车电分离”换电模式。固态电池中试进展迅速,5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于2025年5月在合肥投产,能量密度450Wh/kg,实验室样品突破500Wh/kg,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300***在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领域市占率领先,拥有“绿色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固态电池方面,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具备小批量交付能力,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承担的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固态电池项目已通过验收。
... ...
扫码回复“8-固态电池”领取龙头股资料,并可免费诊股。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备受瞩目,当前很多公司都在快速推进。
近日,小鹏公司宣布其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将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有望促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
此外,上汽MG4已落地搭载混合固态电池,奔驰、宝马、大众等国际车企及奇瑞开展路测,广汽、长安、比亚迪等规划2026-2027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国信证券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总需求约300GWh,其中全固态约105GWh。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相较液态锂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电池的终极形态。根据Trendforce,目前全球主要电池企业都已经明确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目前主要厂商处于中试线阶段,预估2027年至2028年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根据EVTank,预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81GWh。
固态电池产线依旧区分前道、中道、后道三大环节,而相比液态电池产线主要的变化在于:(1)前道:干法工艺取代湿法工艺,新增纤维化设备需求,辊压机重要性提升,用量及价值量有望同时提升;(2)中道:叠片取代卷绕工艺,叠片机成为必备选项;取消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机、等静压机需求,其中等静压机是中道的关键工艺环节,设备价值量较高;(3)后道:现有化成分容设备需进行高压化升级以解决界面问题。
新能源车与新型储能构成锂电产业两大核心增长主线
2025年1-10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093万辆,同比增长26%,渗透率接近50%;欧洲九国同期销量233万辆,同比增长31%;美国受税收抵免退出影响,销量142万辆,同比仅增9%。续航提升与车型结构变化推动动力电池单车带电量上行,国信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370GWh,2028年将增至2119GWh,年均增速16%。
储能端,《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5-2027年新增新型储能超106GW,叠加以内容量电价政策、海外补贴及电价波动,2025年1-9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达410GWh,同比增98%,全年有望达580GWh,2028年或提升至1110GWh。储能招标、电芯出货及系统集成盈利均稳步回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多家企业占据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列。价格与盈利方面,碳酸锂价格在2025年二季度后企稳回升,金属钴价格上涨叠加企业挺价意愿增强,部分动力电池与材料产品报价小幅回暖。
受前几年扩产过快影响,六氟磷酸锂、隔膜、磷酸铁锂等环节自2024年起资本开支明显放缓,亏损面收敛后企业更注重回报,长单锁价现象增多。技术线上,消费电池呈现钢壳化趋势,硅负极加速放量,2025年消费负极掺硅比例最高达25%,珠海冠宇、欣旺达等企业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量产上进展显著。储能电芯则从280/314Ah向500Ah+升级,宁德时代587Ah、亿纬锂能628Ah、国轩高科588Ah、海辰储能587Ah等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L以上,循环寿命普遍超1.1万次。
重点公司
孚能科技是全球软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半固态电池已获广汽、东风等车企定点。固态电池中试进展方面,正稳步建设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5年底完成并小批量交付60Ah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欣旺达布局消费电子及动力电池双领域,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已量产,第二代进入中试阶段。固态电池中试计划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已发布“欣·碧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并试制出520Wh/kg锂金属电池样品,预留10GWh量产厂区。
国轩高科作为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厂商,核心业务涵盖锂电池及储能系统。固态电池领域,已建成0.2GWh全固态“金石电池”中试线,良品率90%,能量密度350Wh/kg,线体100%自主开发且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300***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首创“车电分离”换电模式。固态电池中试进展迅速,5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于2025年5月在合肥投产,能量密度450Wh/kg,实验室样品突破500Wh/kg,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300***在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领域市占率领先,拥有“绿色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固态电池方面,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具备小批量交付能力,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承担的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固态电池项目已通过验收。
... ...
扫码回复“8-固态电池”领取龙头股资料,并可免费诊股。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