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内蒙古兴安盟勾勒绿氢氨醇产业蓝图

新华财经

2天前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将充分释放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的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更将通过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与价值跃升,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双碳”目标下的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盟样本”。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7日电 (谷青竹) 随着“双碳”战略向纵深推进、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绿氢氨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11月17日,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举办“构建‘绿色氢基化工’产业新生态暨首届兴安盟‘绿色氢氨醇’产业基地生态共建发布会”,系统解读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集群规划及重点投资项目,一幅以绿氢氨醇为核心的绿色产业画卷正式展开。

4.jpg

“园区的承载力,是项目落地的‘定盘星’,更是产业腾飞的‘压舱石’。”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天宇开门见山,用“坚实承载”诠释兴安盟的兴业底气,其承载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空间承载海纳百川。作为自治区级一类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安盟经开区以60亿元高强度投入筑牢“七通一平”底座,25.6平方公里规划版图内,13.02平方公里化工园区核心区中近9000亩土地与外围1.2万亩拓展空间均平整开阔、权属清晰,为项目落地提供“落地即生根、成长即茁壮”的优越基础条件。

配套承载应有尽有。铁路专用线直达锦州港、营口港、大连港,打通“陆港联动”通道;供水排污、电力供热、固废处理等配套管网纵横交错,消防站、应急保障体系完备,真正实现“熟地等项目、筑巢引凤来”。

要素承载底气十足。工业供水、绿色电力、铁路运力均预留过半承载空间,依托兴安盟丰富的风光资源,绿色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升级,为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动能。

1.jpg

立足兴安盟现有产业基础与“风光水生”资源禀赋,高天宇表示,兴安盟力争“十五五”时期打造“70万吨绿氢、200万吨绿氨、300万吨绿甲醇”产业集群,实现年税收10亿元,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助力兴安盟成为全国绿色能源产业的“新高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兴安盟经开区创新构建“垂直共生、树状发展”的产业生态——园内企业既是产品生产者,也是原料消纳者,形成“装备制造-绿氢生产-绿氨绿甲醇制备-废料循环利用”的闭环链条,35%的产品可在园区内消纳,15%可在盟内消化。

产业蓝图的落地,离不开具体项目的支撑。据高天宇介绍,目前已有27个关联项目完成预可研编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企业家投资兴业搭建起高质量平台。产业蓝图的实现,更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护航。回应企业家关切,他详细解读了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优势:

提供“精准服务”,“助企专班”一对一跟进项目全流程,变“企业找服务”为“干部送服务”;以“法治保障”筑牢“安心经营”的根基,杜绝“选择性执法”,对企业一视同仁。“金风科技项目8个月投产、博源化学难题3天解决的案例,印证了兴安盟营商环境的‘含金量’。”高天宇表示,园区还将提供税收优惠、厂房补贴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辰聚(苏州)科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传密作为企业代表,对兴安盟的产业优势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兴安盟已形成“优质风光水资源+充足生物质原料+高效产业生态+明确政策支持+便捷外送通道”的强大组合,这种多要素协同效应,使其在国内绿色能源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发展绿色甲醇的产业优势。

在冯传密看来,绿色甲醇是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以其清洁能源与关键化工原料的双重属性,将在多个领域形成强劲需求:在化工领域,可作为低碳原料助力高耗能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在航运领域,能替代传统重油以应对减排压力,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同时,它还是氢能的优良载体,可有效缓解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与成本挑战。这些需求将推动绿色甲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催生数百亿级市场。

2.jpg

基于此,冯传密在会上重点推介了6个以绿甲醇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下游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多个领域:

总投资17亿元的10万吨/年航空燃料(SAF)项目,该项目年消耗绿甲醇40万吨,依托兴安盟充足的绿电与绿甲醇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的甲醇制航煤技术打造“绿甲醇-航空燃料-供应”零碳产业链;总投资约11.5亿元的10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年耗绿甲醇15万吨,聚焦高端聚甲醛(POM)新材料领域,构建“绿电-绿甲醇-高端化工材料”闭环;总投资约12亿元的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项目,年耗绿甲醇10万吨、二氧化碳5万吨。项目基于绿色甲醇合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构建“绿氢-绿甲醇-高端化学品”全链条负碳产业体系。

另外三个项目则精准锚定细分赛道,完善绿甲醇下游产业矩阵。总投资约3.5亿元的10万吨/年甲胺项目,年耗绿甲醇14万吨、氨6万吨,产出的甲胺是农药医药合成及新能源电池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关键原料;总投资约6亿元的10万吨/年乌洛托品项目,年耗绿甲醇18万吨、氨7万吨,依托气相法缩合工艺生产的乌洛托品,释放在绿色新材料、高效低毒农药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应用价值;总投资约1.6亿元的4万吨/年环保脲醛胶项目,年耗绿甲醇2.2万吨、氨2.4万吨,产品接近无醛标准,为建材、汽车内饰等行业提供绿色粘合剂解决方案。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将充分释放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的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更将通过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与价值跃升,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双碳”目标下的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盟样本”。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将充分释放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的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更将通过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与价值跃升,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双碳”目标下的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盟样本”。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7日电 (谷青竹) 随着“双碳”战略向纵深推进、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绿氢氨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11月17日,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举办“构建‘绿色氢基化工’产业新生态暨首届兴安盟‘绿色氢氨醇’产业基地生态共建发布会”,系统解读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集群规划及重点投资项目,一幅以绿氢氨醇为核心的绿色产业画卷正式展开。

4.jpg

“园区的承载力,是项目落地的‘定盘星’,更是产业腾飞的‘压舱石’。”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天宇开门见山,用“坚实承载”诠释兴安盟的兴业底气,其承载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空间承载海纳百川。作为自治区级一类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安盟经开区以60亿元高强度投入筑牢“七通一平”底座,25.6平方公里规划版图内,13.02平方公里化工园区核心区中近9000亩土地与外围1.2万亩拓展空间均平整开阔、权属清晰,为项目落地提供“落地即生根、成长即茁壮”的优越基础条件。

配套承载应有尽有。铁路专用线直达锦州港、营口港、大连港,打通“陆港联动”通道;供水排污、电力供热、固废处理等配套管网纵横交错,消防站、应急保障体系完备,真正实现“熟地等项目、筑巢引凤来”。

要素承载底气十足。工业供水、绿色电力、铁路运力均预留过半承载空间,依托兴安盟丰富的风光资源,绿色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升级,为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动能。

1.jpg

立足兴安盟现有产业基础与“风光水生”资源禀赋,高天宇表示,兴安盟力争“十五五”时期打造“70万吨绿氢、200万吨绿氨、300万吨绿甲醇”产业集群,实现年税收10亿元,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助力兴安盟成为全国绿色能源产业的“新高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兴安盟经开区创新构建“垂直共生、树状发展”的产业生态——园内企业既是产品生产者,也是原料消纳者,形成“装备制造-绿氢生产-绿氨绿甲醇制备-废料循环利用”的闭环链条,35%的产品可在园区内消纳,15%可在盟内消化。

产业蓝图的落地,离不开具体项目的支撑。据高天宇介绍,目前已有27个关联项目完成预可研编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企业家投资兴业搭建起高质量平台。产业蓝图的实现,更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护航。回应企业家关切,他详细解读了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优势:

提供“精准服务”,“助企专班”一对一跟进项目全流程,变“企业找服务”为“干部送服务”;以“法治保障”筑牢“安心经营”的根基,杜绝“选择性执法”,对企业一视同仁。“金风科技项目8个月投产、博源化学难题3天解决的案例,印证了兴安盟营商环境的‘含金量’。”高天宇表示,园区还将提供税收优惠、厂房补贴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辰聚(苏州)科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传密作为企业代表,对兴安盟的产业优势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兴安盟已形成“优质风光水资源+充足生物质原料+高效产业生态+明确政策支持+便捷外送通道”的强大组合,这种多要素协同效应,使其在国内绿色能源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发展绿色甲醇的产业优势。

在冯传密看来,绿色甲醇是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以其清洁能源与关键化工原料的双重属性,将在多个领域形成强劲需求:在化工领域,可作为低碳原料助力高耗能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在航运领域,能替代传统重油以应对减排压力,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同时,它还是氢能的优良载体,可有效缓解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与成本挑战。这些需求将推动绿色甲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催生数百亿级市场。

2.jpg

基于此,冯传密在会上重点推介了6个以绿甲醇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下游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多个领域:

总投资17亿元的10万吨/年航空燃料(SAF)项目,该项目年消耗绿甲醇40万吨,依托兴安盟充足的绿电与绿甲醇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的甲醇制航煤技术打造“绿甲醇-航空燃料-供应”零碳产业链;总投资约11.5亿元的10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年耗绿甲醇15万吨,聚焦高端聚甲醛(POM)新材料领域,构建“绿电-绿甲醇-高端化工材料”闭环;总投资约12亿元的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项目,年耗绿甲醇10万吨、二氧化碳5万吨。项目基于绿色甲醇合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构建“绿氢-绿甲醇-高端化学品”全链条负碳产业体系。

另外三个项目则精准锚定细分赛道,完善绿甲醇下游产业矩阵。总投资约3.5亿元的10万吨/年甲胺项目,年耗绿甲醇14万吨、氨6万吨,产出的甲胺是农药医药合成及新能源电池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关键原料;总投资约6亿元的10万吨/年乌洛托品项目,年耗绿甲醇18万吨、氨7万吨,依托气相法缩合工艺生产的乌洛托品,释放在绿色新材料、高效低毒农药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应用价值;总投资约1.6亿元的4万吨/年环保脲醛胶项目,年耗绿甲醇2.2万吨、氨2.4万吨,产品接近无醛标准,为建材、汽车内饰等行业提供绿色粘合剂解决方案。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将充分释放兴安盟绿氢氨醇产业的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更将通过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与价值跃升,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双碳”目标下的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盟样本”。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