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便利店入局即时零售,便利店行业要“变天了”?

联商网

2天前

淘宝便利店的物流履约依赖“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饿了么在全国拥有超百万骑手,覆盖范围广、配送效率高,可保障“30分钟达”的核心承诺;同时,平台推出“超客3.0物流方案”,为商家提供配送路线优化、订单合并、异常处理等数字化支持,提升履约效率。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我们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不建仓、不开店、不与商家争利。”今年10月31日,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在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时这样强调。就在第二天,11月1日,这个新型便利业态正式面向消费者上线,为首批34个优质商家开启了品牌授权合作。

据悉,与传统便利店截然不同的是,淘宝便利店以“闪购仓”形态切入即时零售市场,基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购物体验。淘宝便利店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品牌授权模式。平台不做自营,而是将品牌授权给符合标准的优质商家使用。门店资产仍然属于商家,商家按照平台标准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有效规避了平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争议。

淘宝闪购方面透露,计划在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质仓店建设、商品升级、物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能力迭代。具体到单个店铺,平台提供月补贴最高3万元的仓储补贴和最高500万的供应链金融授信,显著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在平台支持下,商家可以获得由淘宝闪购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账期最长可达98天,大大缓解了中小商家的资金压力。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淘宝便利店在商品丰富度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主力仓型为SKU在1万左右的旗舰仓和标准仓,商品丰富程度是普通便利店的3倍。除了常规的酒饮、零食、家庭清洁等品类,一些淘宝便利店还引入了1688严选部分货盘,以及沪上阿姨等品牌专区,满足了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淘宝闪购已上线的淘宝便利店主要售卖酒饮、零食、家庭清洁、出差旅行、美妆护肤等品类。“30分钟达”的履约体验成为淘宝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一体验得益于淘宝闪购整合了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以及超客3.0物流方案的保障。

一、淘宝便利店是天猫小店的升级版?

在淘宝便利店到来之前,天猫小店已入市多年,很多人将前者视为后者的“升级版”,但二者在模式内核、战略定位上存在本质区别。天猫小店诞生于2017年,是阿里零售通推出的“夫妻店改造计划”,核心是通过品牌授权、商品供应和数字化工具,将传统夫妻店升级为“天猫”背书的连锁门店;而淘宝便利店则是阿里在即时零售成熟阶段推出的“生态赋能型”业态,聚焦“闪购仓”模式,瞄准的是更高效率、更宽覆盖的即时需求市场。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维度:

1、核心模式:从“门店改造”到“仓店赋能”

天猫小店的核心逻辑是“改造存量”:平台筛选经营状况较好的夫妻店、社区小店,授予“天猫小店”品牌使用权,门店仍保留原有物理空间和运营主体,平台通过零售通向其供应商品,提供POS系统、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工具,帮助门店提升坪效和客单价。这种模式下,门店的核心资产仍是“线下区位”,服务半径仍局限于周边500米,本质上是传统便利店的“数字化升级”。

天猫小店

淘宝便利店的核心逻辑是“创造增量”:平台不依赖现有门店,而是引导商家建立“闪购仓”——一种以履约为核心的仓储式业态,无需临街店面,可布局在租金更低的背街、地下室或居民楼内。门店资产仍归商家所有,但需完全遵循平台的标准化管理(包括商品结构、仓储管理、配送时效等),平台则提供供应链、物流、流量全链路赋能。这种模式下,“仓”取代“店”成为核心载体,服务半径扩展至3-5公里,实现了从“到店消费”到“到家服务”的彻底转型。

2、商品供给:从“标准化配货”到“生态化选品”

天猫小店的商品供给以“零售通直供”为主,平台向门店输出统一的爆款商品、自有品牌商品(如淘鲜达定制款),门店的SKU数量通常在2000-3000左右,以快消品、日用品为主,商品结构相对标准化,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这种供给模式的核心是“帮门店卖货”,解决传统夫妻店“进货难、选品乱”的问题,但缺乏灵活性和差异化。

淘宝便利店的商品供给则是“生态化整合”:依托阿里生态的供应链资源,整合1688产业带直供、天猫超市自营商品、品牌专区等多重货盘,主力仓型的SKU达到1万左右,是天猫小店的4倍以上。除了常规的酒饮、零食、清洁用品,还引入了服饰、美妆、户外装备、母婴用品等非即时刚需品类,推动即时零售从“应急消费”向“日常消费”延伸。平台还支持商家根据区域需求进行本地化选品,例如校园仓增加文具、零食礼包,社区仓强化生鲜、家居用品供给,实现“千仓千面”的精细化运营。

3、履约能力:从“到店自提”到“即时配送”

天猫小店的履约模式以“到店消费+少量外卖”为主,平台虽接入饿了么配送,但并未对配送时效做强制要求,多数门店的外卖配送半径仅1-2公里,送达时间在45-60分钟左右,配送服务更多是“附加功能”而非核心竞争力。门店的核心客流仍依赖线下自然到店,线上订单占比普遍不足20%。

淘宝便利店则将“即时配送”作为核心壁垒:平台整合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和物流方案,对所有闪购仓强制要求“30分钟送达”,部分核心区域甚至实现“20分钟达”。配送半径扩展至3-5公里,覆盖范围是天猫小店的5-10倍。为保障履约效率,平台还为商家提供物流补贴、配送培训等支持,将配送时效纳入门店考核标准。这种“仓配一体”的履约模式,彻底摆脱了对线下客流的依赖,线上订单占比可达80%以上。

4、盈利结构:从“商品差价”到“补贴+增值”

天猫小店的盈利主要依赖“商品进销差价+平台返点”,平台通过零售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门店供货,门店加价销售赚取差价,同时根据销售额、复购率等指标获得平台返点。但由于门店仍需承担房租、人工等成本,且商品溢价空间有限,净利润率普遍在2%-5%,与传统便利店差异不大。

淘宝便利店的盈利结构则更加多元:一方面,平台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为商家提供月最高3万元的仓储补贴、最高500万的供应链金融授信,以及最长98天的账期支持,显著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门店除了商品差价收益,还可获得平台的流量补贴、配送服务费分成,部分门店还能通过品牌专区合作、广告投放等获得增值收益。平台通过生态补贴让商家在保持低价的同时仍有盈利空间,形成“平台补贴+商品差价+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5、战略定位:从“线下流量入口”到“即时零售枢纽”

天猫小店的战略定位是“阿里线下零售的流量入口”,核心目标是通过改造夫妻店,将阿里的数字化能力渗透到线下毛细血管,获取下沉市场的线下流量,同时为零售通、支付宝等业务引流。但由于模式过重(依赖门店改造、标准化管理难度大),且缺乏核心竞争力,天猫小店在2019年后逐渐降温,全国门店数量未能实现规模化扩张。

淘宝便利店的战略定位是“阿里即时零售的核心枢纽”,核心目标是抢占即时零售赛道的市场份额,构建“供应链+数字化+物流”的生态壁垒。通过“轻资产授权”模式,平台无需承担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可快速实现全国扩张;同时,闪购仓作为“前置仓”的升级版,既具备前置仓的高效履约能力,又保留了便利店的商品丰富度,能够承接更多元的消费需求,成为阿里对抗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的重要抓手。

二、淘宝便利店与京东系便利业态怎么打?

在淘宝便利店入局之前,京东早已在便利业态和即时零售赛道布局多年,形成了“京东便利店+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的多维矩阵。京东系便利业态与淘宝便利店的核心目标一致——抢占即时零售市场,但在模式选择、资源整合、战略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

1、模式选择:“轻资产授权”VS“轻重结合”

淘宝便利店坚持“轻资产授权”模式,不建仓、不开店,仅通过品牌授权和生态赋能,吸引商家建设闪购仓,平台的核心作用是“规则制定者”和“资源整合者”。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扩张速度快、运营成本低,可快速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劣势是对门店的管控力较弱,标准化执行难度大,可能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京东系则采用“轻重结合”的模式:京东便利店以“重运营”为主,平台深度参与门店改造、商品供给、标准化管理,对门店的管控力更强,服务质量更稳定;京东到家则以“轻平台”为主,通过整合第三方门店扩大覆盖范围。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自营+平台”协同,既能通过自营业务树立标杆,又能通过平台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劣势是运营成本高,扩张速度相对较慢,且自营业务与平台商家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IMG_20240301_181004

2、供应链整合:“阿里生态协同”VS“京东自营为主”

淘宝便利店的供应链核心是“阿里生态协同”:依托1688产业带资源,实现源头直采,降低采购成本;对接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的商品资源,丰富SKU;通过菜鸟网络整合物流资源,保障履约效率。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势是“全链路生态化”,商品丰富度高、账期灵活,适合中小商家接入;劣势是供应链稳定性依赖生态协同,部分品类的品控难度较大。

京东系的供应链核心是“京东自营”:京东新通路、京东超市拥有强大的自营供应链,可向门店提供稳定的商品供给,尤其是在3C、家电、生鲜等品类上,具备价格和品质优势;同时,京东物流的“仓配一体”体系,可实现商品从仓库到门店、从门店到消费者的高效流转。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势是“稳定性强、品控严格”,适合对商品品质和配送时效要求较高的场景;劣势是供应链灵活性不足,账期较短,对中小商家的资金压力较大。

3、物流履约:“饿了么整合”VS“京东物流自营”

淘宝便利店的物流履约依赖“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饿了么在全国拥有超百万骑手,覆盖范围广、配送效率高,可保障“30分钟达”的核心承诺;同时,平台推出“超客3.0物流方案”,为商家提供配送路线优化、订单合并、异常处理等数字化支持,提升履约效率。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轻资产、广覆盖”,无需平台自建物流团队,可快速对接成熟配送网络;劣势是对第三方配送的管控力较弱,配送成本相对较高。

京东系的物流履约依赖“京东物流自营”:京东物流在全国拥有多个仓库,覆盖全国大部分县区,具备“仓配一体”的高效履约能力;京东到家还整合了达达快送的配送资源,补充末端配送能力。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配送时效稳定、服务质量高”,尤其是在生鲜、家电等特殊品类的配送上,具备专业优势;劣势是物流建设成本高,运营压力大,在下沉市场的覆盖密度不足。

写在最后

淘宝便利店的入局,标志着便利店行业正式进入即时零售的深水区。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从“以门店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模式。供应链的重构、数字化的深化、物流的升级,将推动行业效率提升和格局重塑,那些无法适应变化的玩家将被淘汰,而拥抱趋势、坚守特色的品牌将获得新生。

但无论行业如何变革,便利店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淘宝便利店的优势在于生态资源和技术赋能,而传统便利店的优势在于线下体验和社区根基。未来,便利店行业不会是“线上取代线下”,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形成“生态赋能+本地服务”的新格局。

对消费者而言,这场变革意味着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更快的配送时效、更优惠的价格;对行业而言,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重构;对商家而言,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广阔的机遇。便利店行业确实要“变天了”,但这并非毁灭,而是重生。在即时零售的浪潮中,唯有主动求变、坚守本质,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登录 | 注册

淘宝闪购推出“淘宝便利店”,阿里回归线下建仓

淘宝便利店登场,即时零售混战升级

承诺不做自营,“淘宝便利店”对于商家的机会点在哪里?

淘宝闪购发布新品牌“淘宝便利店”,投入20亿共建生态

淘宝便利店再下一城 宁波三江购物提供快捷配送服务

17年后,饿了么终于变成阿里的“亲儿子”?

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

回到顶部

淘宝便利店的物流履约依赖“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饿了么在全国拥有超百万骑手,覆盖范围广、配送效率高,可保障“30分钟达”的核心承诺;同时,平台推出“超客3.0物流方案”,为商家提供配送路线优化、订单合并、异常处理等数字化支持,提升履约效率。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我们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不建仓、不开店、不与商家争利。”今年10月31日,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在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时这样强调。就在第二天,11月1日,这个新型便利业态正式面向消费者上线,为首批34个优质商家开启了品牌授权合作。

据悉,与传统便利店截然不同的是,淘宝便利店以“闪购仓”形态切入即时零售市场,基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购物体验。淘宝便利店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品牌授权模式。平台不做自营,而是将品牌授权给符合标准的优质商家使用。门店资产仍然属于商家,商家按照平台标准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有效规避了平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争议。

淘宝闪购方面透露,计划在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质仓店建设、商品升级、物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能力迭代。具体到单个店铺,平台提供月补贴最高3万元的仓储补贴和最高500万的供应链金融授信,显著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在平台支持下,商家可以获得由淘宝闪购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账期最长可达98天,大大缓解了中小商家的资金压力。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淘宝便利店在商品丰富度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主力仓型为SKU在1万左右的旗舰仓和标准仓,商品丰富程度是普通便利店的3倍。除了常规的酒饮、零食、家庭清洁等品类,一些淘宝便利店还引入了1688严选部分货盘,以及沪上阿姨等品牌专区,满足了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淘宝闪购已上线的淘宝便利店主要售卖酒饮、零食、家庭清洁、出差旅行、美妆护肤等品类。“30分钟达”的履约体验成为淘宝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一体验得益于淘宝闪购整合了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以及超客3.0物流方案的保障。

一、淘宝便利店是天猫小店的升级版?

在淘宝便利店到来之前,天猫小店已入市多年,很多人将前者视为后者的“升级版”,但二者在模式内核、战略定位上存在本质区别。天猫小店诞生于2017年,是阿里零售通推出的“夫妻店改造计划”,核心是通过品牌授权、商品供应和数字化工具,将传统夫妻店升级为“天猫”背书的连锁门店;而淘宝便利店则是阿里在即时零售成熟阶段推出的“生态赋能型”业态,聚焦“闪购仓”模式,瞄准的是更高效率、更宽覆盖的即时需求市场。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维度:

1、核心模式:从“门店改造”到“仓店赋能”

天猫小店的核心逻辑是“改造存量”:平台筛选经营状况较好的夫妻店、社区小店,授予“天猫小店”品牌使用权,门店仍保留原有物理空间和运营主体,平台通过零售通向其供应商品,提供POS系统、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工具,帮助门店提升坪效和客单价。这种模式下,门店的核心资产仍是“线下区位”,服务半径仍局限于周边500米,本质上是传统便利店的“数字化升级”。

天猫小店

淘宝便利店的核心逻辑是“创造增量”:平台不依赖现有门店,而是引导商家建立“闪购仓”——一种以履约为核心的仓储式业态,无需临街店面,可布局在租金更低的背街、地下室或居民楼内。门店资产仍归商家所有,但需完全遵循平台的标准化管理(包括商品结构、仓储管理、配送时效等),平台则提供供应链、物流、流量全链路赋能。这种模式下,“仓”取代“店”成为核心载体,服务半径扩展至3-5公里,实现了从“到店消费”到“到家服务”的彻底转型。

2、商品供给:从“标准化配货”到“生态化选品”

天猫小店的商品供给以“零售通直供”为主,平台向门店输出统一的爆款商品、自有品牌商品(如淘鲜达定制款),门店的SKU数量通常在2000-3000左右,以快消品、日用品为主,商品结构相对标准化,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这种供给模式的核心是“帮门店卖货”,解决传统夫妻店“进货难、选品乱”的问题,但缺乏灵活性和差异化。

淘宝便利店的商品供给则是“生态化整合”:依托阿里生态的供应链资源,整合1688产业带直供、天猫超市自营商品、品牌专区等多重货盘,主力仓型的SKU达到1万左右,是天猫小店的4倍以上。除了常规的酒饮、零食、清洁用品,还引入了服饰、美妆、户外装备、母婴用品等非即时刚需品类,推动即时零售从“应急消费”向“日常消费”延伸。平台还支持商家根据区域需求进行本地化选品,例如校园仓增加文具、零食礼包,社区仓强化生鲜、家居用品供给,实现“千仓千面”的精细化运营。

3、履约能力:从“到店自提”到“即时配送”

天猫小店的履约模式以“到店消费+少量外卖”为主,平台虽接入饿了么配送,但并未对配送时效做强制要求,多数门店的外卖配送半径仅1-2公里,送达时间在45-60分钟左右,配送服务更多是“附加功能”而非核心竞争力。门店的核心客流仍依赖线下自然到店,线上订单占比普遍不足20%。

淘宝便利店则将“即时配送”作为核心壁垒:平台整合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和物流方案,对所有闪购仓强制要求“30分钟送达”,部分核心区域甚至实现“20分钟达”。配送半径扩展至3-5公里,覆盖范围是天猫小店的5-10倍。为保障履约效率,平台还为商家提供物流补贴、配送培训等支持,将配送时效纳入门店考核标准。这种“仓配一体”的履约模式,彻底摆脱了对线下客流的依赖,线上订单占比可达80%以上。

4、盈利结构:从“商品差价”到“补贴+增值”

天猫小店的盈利主要依赖“商品进销差价+平台返点”,平台通过零售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门店供货,门店加价销售赚取差价,同时根据销售额、复购率等指标获得平台返点。但由于门店仍需承担房租、人工等成本,且商品溢价空间有限,净利润率普遍在2%-5%,与传统便利店差异不大。

淘宝便利店的盈利结构则更加多元:一方面,平台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为商家提供月最高3万元的仓储补贴、最高500万的供应链金融授信,以及最长98天的账期支持,显著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门店除了商品差价收益,还可获得平台的流量补贴、配送服务费分成,部分门店还能通过品牌专区合作、广告投放等获得增值收益。平台通过生态补贴让商家在保持低价的同时仍有盈利空间,形成“平台补贴+商品差价+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5、战略定位:从“线下流量入口”到“即时零售枢纽”

天猫小店的战略定位是“阿里线下零售的流量入口”,核心目标是通过改造夫妻店,将阿里的数字化能力渗透到线下毛细血管,获取下沉市场的线下流量,同时为零售通、支付宝等业务引流。但由于模式过重(依赖门店改造、标准化管理难度大),且缺乏核心竞争力,天猫小店在2019年后逐渐降温,全国门店数量未能实现规模化扩张。

淘宝便利店的战略定位是“阿里即时零售的核心枢纽”,核心目标是抢占即时零售赛道的市场份额,构建“供应链+数字化+物流”的生态壁垒。通过“轻资产授权”模式,平台无需承担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可快速实现全国扩张;同时,闪购仓作为“前置仓”的升级版,既具备前置仓的高效履约能力,又保留了便利店的商品丰富度,能够承接更多元的消费需求,成为阿里对抗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的重要抓手。

二、淘宝便利店与京东系便利业态怎么打?

在淘宝便利店入局之前,京东早已在便利业态和即时零售赛道布局多年,形成了“京东便利店+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的多维矩阵。京东系便利业态与淘宝便利店的核心目标一致——抢占即时零售市场,但在模式选择、资源整合、战略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

1、模式选择:“轻资产授权”VS“轻重结合”

淘宝便利店坚持“轻资产授权”模式,不建仓、不开店,仅通过品牌授权和生态赋能,吸引商家建设闪购仓,平台的核心作用是“规则制定者”和“资源整合者”。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扩张速度快、运营成本低,可快速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劣势是对门店的管控力较弱,标准化执行难度大,可能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京东系则采用“轻重结合”的模式:京东便利店以“重运营”为主,平台深度参与门店改造、商品供给、标准化管理,对门店的管控力更强,服务质量更稳定;京东到家则以“轻平台”为主,通过整合第三方门店扩大覆盖范围。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自营+平台”协同,既能通过自营业务树立标杆,又能通过平台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劣势是运营成本高,扩张速度相对较慢,且自营业务与平台商家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IMG_20240301_181004

2、供应链整合:“阿里生态协同”VS“京东自营为主”

淘宝便利店的供应链核心是“阿里生态协同”:依托1688产业带资源,实现源头直采,降低采购成本;对接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的商品资源,丰富SKU;通过菜鸟网络整合物流资源,保障履约效率。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势是“全链路生态化”,商品丰富度高、账期灵活,适合中小商家接入;劣势是供应链稳定性依赖生态协同,部分品类的品控难度较大。

京东系的供应链核心是“京东自营”:京东新通路、京东超市拥有强大的自营供应链,可向门店提供稳定的商品供给,尤其是在3C、家电、生鲜等品类上,具备价格和品质优势;同时,京东物流的“仓配一体”体系,可实现商品从仓库到门店、从门店到消费者的高效流转。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势是“稳定性强、品控严格”,适合对商品品质和配送时效要求较高的场景;劣势是供应链灵活性不足,账期较短,对中小商家的资金压力较大。

3、物流履约:“饿了么整合”VS“京东物流自营”

淘宝便利店的物流履约依赖“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饿了么在全国拥有超百万骑手,覆盖范围广、配送效率高,可保障“30分钟达”的核心承诺;同时,平台推出“超客3.0物流方案”,为商家提供配送路线优化、订单合并、异常处理等数字化支持,提升履约效率。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轻资产、广覆盖”,无需平台自建物流团队,可快速对接成熟配送网络;劣势是对第三方配送的管控力较弱,配送成本相对较高。

京东系的物流履约依赖“京东物流自营”:京东物流在全国拥有多个仓库,覆盖全国大部分县区,具备“仓配一体”的高效履约能力;京东到家还整合了达达快送的配送资源,补充末端配送能力。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配送时效稳定、服务质量高”,尤其是在生鲜、家电等特殊品类的配送上,具备专业优势;劣势是物流建设成本高,运营压力大,在下沉市场的覆盖密度不足。

写在最后

淘宝便利店的入局,标志着便利店行业正式进入即时零售的深水区。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从“以门店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模式。供应链的重构、数字化的深化、物流的升级,将推动行业效率提升和格局重塑,那些无法适应变化的玩家将被淘汰,而拥抱趋势、坚守特色的品牌将获得新生。

但无论行业如何变革,便利店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淘宝便利店的优势在于生态资源和技术赋能,而传统便利店的优势在于线下体验和社区根基。未来,便利店行业不会是“线上取代线下”,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形成“生态赋能+本地服务”的新格局。

对消费者而言,这场变革意味着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更快的配送时效、更优惠的价格;对行业而言,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重构;对商家而言,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广阔的机遇。便利店行业确实要“变天了”,但这并非毁灭,而是重生。在即时零售的浪潮中,唯有主动求变、坚守本质,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登录 | 注册

淘宝闪购推出“淘宝便利店”,阿里回归线下建仓

淘宝便利店登场,即时零售混战升级

承诺不做自营,“淘宝便利店”对于商家的机会点在哪里?

淘宝闪购发布新品牌“淘宝便利店”,投入20亿共建生态

淘宝便利店再下一城 宁波三江购物提供快捷配送服务

17年后,饿了么终于变成阿里的“亲儿子”?

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