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DIOR们扎堆开店,高端商场活过来了?

服装经理人

3天前

当奢侈品牌们将重点都放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扎堆进入」和「集体撤出」带来的反差感。

从开年就频传关店消息的奢侈品牌,或将迎来一次「集中开店」。

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Louis Vuitton(以下简称“LV”)、迪奥Dior、蒂芙尼Tiffany与Loro Piana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开设多层旗舰店,其中多家门店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个品牌均属于LVMH集团。除了此次集中开店外,2025年LV还在上海开出“路易号”,在南京德基落子LV全球美妆首店。

此外有消息称,LVMH集团还正在与太古地产洽谈,为旗下第二大时装品牌迪奥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设新门店,最快或在2027年开业。

这意味着在三季度实现增长之后,LVMH集团开始发力,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

01

六大顶奢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奢侈品行业遇冷,这两年已经不是新鲜话题。

而遇冷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此前计划去到二三线城市扩张的奢侈品品牌,正在放弃低线城市扩张策略,甚至关闭低线城市门店,集中精力布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华丽志发布的《奢侈品牌中国活力榜2025H1》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奢侈品牌在中国新开门店的数量同比下降38%,非一线城市只有42间奢侈品牌新店开业,比2024年上半年大幅减少48%,降幅远远大于一线城市(-10%)。

而从LV、爱马仕HERMES、香奈儿CHANEL、迪奥、PRADA、GUCCI为代表的六大顶奢品牌来看,一线城市高端商场和机场,依然是今年布局重点。

从入驻商场情况来看,PRADA“重返”上海恒隆广场,开出精品门店;GUCCI开在了广州K11艺术购物中心;迪奥则入驻了无锡恒隆广场;最引发社交媒体讨论的还是LV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出了全新概念地标“路易号”。

据悉,整个路易号空间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总共有三层。其中两层总共1200平方米的空间用作“非凡之旅”(Visionary Journeys)回顾展,余下则为零售商店和餐厅,这是LV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第二个大型空间。

除了布局高端商场外,机场是另一个布局重点,在品牌集体发力下,一线城市的机场正在成为新的「顶奢场」。

9月1日,爱马仕国内机场首家直营店在深圳宝安机场正式开业,这也是爱马仕在深圳的第三家门店。11月3日,迪奥深圳机场店也宣布开业。此前4月,LV深圳机场专卖店开始试营业。此外GUCCI、PRADA精品门店也在围挡。

除了深圳宝安机场外,广州白云机场也同样迎来新奢侈品开业。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爱马仕白云机场门店也已于11月营业,广州也迎来了第二家爱马仕。

六大顶奢品牌中,香奈儿(精品店)是唯一一个尚未涉足机场店的品牌。

2025年截至目前,香奈儿在中国市场并未新增常规门店,而是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将全球第六、七家CHANELmoi–Les Ateliers香奈儿尊享服务工坊先后带进北京和上海。据悉,“Les Ateliers”在法语中意为“工作室”,与香奈儿常规的综合旗舰店、精品店、尊享沙龙等业态模式截然不同。作为一个配备服务团队的专属空间,它专为处理客户有关香奈儿售后服务的各项需求而设计。这也是香奈儿以另一种形式加码中国市场。

此外,顶奢品牌们正在用更多元形式探索深耕。

LV将全球美妆首店放在南京德基广场,这也是LV首次进入美妆行业,而过去的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凭借着245亿元的销售额登顶“店王”;PRADA在上海荣宅打造出了亚洲首家独立餐饮空间。

顶奢们在布局重点城市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收缩阵线,及时止损。GUCCI是典型代表。

从今年2月开始,GUCCI在中国市场先后关闭上海大丸百货、上海芮欧百货、上海比斯特购物村、贵阳荔星中心、北京金融街店和昆明金格时光店6家门店,其中1家为奥莱店。值得注意的是,贵阳荔星中心店是GUCCI在贵阳的唯一门店,随着门店关闭,GUCCI也彻底退出贵州市场。

事实上,当奢侈品牌们将重点都放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扎堆进入」和「集体撤出」带来的反差感。

以上海芮欧百货为例,2月GUCCI撤店后,巴黎世家BALENCIAGA、圣罗兰SAINT LAUENT等奢侈品牌相继撤店,目前商场里开云集团旗下的奢侈品牌仅剩Alexander Mcqueen。

贵阳荔星中心也先后失去了Cartier和GUCCI;去年失去GUCCI和迪奥的大连时代广场,之后MAXMARA和FENDI等品牌也宣布撤出。

而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兴业太古汇为代表的高端商场,则是奢侈品牌集中进入项目。

除了LV、迪奥、蒂芙尼被曝将开业之外,巴黎世家全球最大旗舰店、Burberry旗舰店等品牌旗舰店此前也已经开业,合力托举出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重奢场」形象。今年因为“路易号”爆火的上海兴业太古汇,被曝将迎来迪奥。

02

奢侈品和高端商场活过来了?

奢侈品与头部商场「抱团」的背后,是奢侈品在中国市场遭受的业绩寒流。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境游复苏、消费外流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

不过根据奢侈品集团最新财报,奢侈品集团在中国市场业绩正在回暖。

前三季度营收11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82亿元)的爱马仕集团表示,亚洲所有国家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大中华区。

LVMH集团三季度报显示全球营收在有机基础上同比增长1%,扭转了上半年的下滑趋势,特别是中国市场重回正增长。

在财报会议上,LVMH集团首席财务官Cécile Cabanis指出,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消费整体已经非常接近稳定,尽管仍然是个位数的轻微负增长,但改善幅度非常明显。这种改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大陆本土市场转为正增长,实现中到高个位数的增长;第二,中国游客海外消费相关的购买力正在明显回升,虽然仍然是双位数的下滑,但降幅大大收窄。

Burberry在最新财报中指出,最新财季包含中国在内的地区销售额实现3%的增长,这是中国市场的可比销售额在一年多来首次实现增长。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是Burberry此次业绩反弹的核心驱动力。

开云集团指出中国大陆本土市场仍处于下滑状态,但环比也有所改善。此外,仍有超过30%的中国消费者支出发生在境外,集中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

奢侈品品牌业绩在中国市场回暖,也拉动了高端商场业绩。

根据太古地产三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9月30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增长7.8%,出租率从去年年底的98%增长至99%;“路易号”所在的上海兴业太古汇,零售销售额更是猛涨了41.9%。

恒隆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指出,内地市场10座恒隆广场有7座实现收入增长,不过武汉恒隆广场和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分别下降36%、37%。其中武汉恒隆广场须直面武汉SKP和武商MALL竞争,沈阳市府恒隆去年失去了香奈儿后,也有FRED等品牌闭店「转投」万象城,这也导致这两家商场出现大量空铺,上半年出租率分别为88%和86%。

接下来的12月,迪奥、LV们是否会如期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业,2025年最后两个月,奢侈品品牌又会有哪些新动作,联商网将持续关注。

当奢侈品牌们将重点都放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扎堆进入」和「集体撤出」带来的反差感。

从开年就频传关店消息的奢侈品牌,或将迎来一次「集中开店」。

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Louis Vuitton(以下简称“LV”)、迪奥Dior、蒂芙尼Tiffany与Loro Piana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开设多层旗舰店,其中多家门店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个品牌均属于LVMH集团。除了此次集中开店外,2025年LV还在上海开出“路易号”,在南京德基落子LV全球美妆首店。

此外有消息称,LVMH集团还正在与太古地产洽谈,为旗下第二大时装品牌迪奥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设新门店,最快或在2027年开业。

这意味着在三季度实现增长之后,LVMH集团开始发力,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

01

六大顶奢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奢侈品行业遇冷,这两年已经不是新鲜话题。

而遇冷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此前计划去到二三线城市扩张的奢侈品品牌,正在放弃低线城市扩张策略,甚至关闭低线城市门店,集中精力布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华丽志发布的《奢侈品牌中国活力榜2025H1》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奢侈品牌在中国新开门店的数量同比下降38%,非一线城市只有42间奢侈品牌新店开业,比2024年上半年大幅减少48%,降幅远远大于一线城市(-10%)。

而从LV、爱马仕HERMES、香奈儿CHANEL、迪奥、PRADA、GUCCI为代表的六大顶奢品牌来看,一线城市高端商场和机场,依然是今年布局重点。

从入驻商场情况来看,PRADA“重返”上海恒隆广场,开出精品门店;GUCCI开在了广州K11艺术购物中心;迪奥则入驻了无锡恒隆广场;最引发社交媒体讨论的还是LV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出了全新概念地标“路易号”。

据悉,整个路易号空间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总共有三层。其中两层总共1200平方米的空间用作“非凡之旅”(Visionary Journeys)回顾展,余下则为零售商店和餐厅,这是LV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第二个大型空间。

除了布局高端商场外,机场是另一个布局重点,在品牌集体发力下,一线城市的机场正在成为新的「顶奢场」。

9月1日,爱马仕国内机场首家直营店在深圳宝安机场正式开业,这也是爱马仕在深圳的第三家门店。11月3日,迪奥深圳机场店也宣布开业。此前4月,LV深圳机场专卖店开始试营业。此外GUCCI、PRADA精品门店也在围挡。

除了深圳宝安机场外,广州白云机场也同样迎来新奢侈品开业。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爱马仕白云机场门店也已于11月营业,广州也迎来了第二家爱马仕。

六大顶奢品牌中,香奈儿(精品店)是唯一一个尚未涉足机场店的品牌。

2025年截至目前,香奈儿在中国市场并未新增常规门店,而是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将全球第六、七家CHANELmoi–Les Ateliers香奈儿尊享服务工坊先后带进北京和上海。据悉,“Les Ateliers”在法语中意为“工作室”,与香奈儿常规的综合旗舰店、精品店、尊享沙龙等业态模式截然不同。作为一个配备服务团队的专属空间,它专为处理客户有关香奈儿售后服务的各项需求而设计。这也是香奈儿以另一种形式加码中国市场。

此外,顶奢品牌们正在用更多元形式探索深耕。

LV将全球美妆首店放在南京德基广场,这也是LV首次进入美妆行业,而过去的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凭借着245亿元的销售额登顶“店王”;PRADA在上海荣宅打造出了亚洲首家独立餐饮空间。

顶奢们在布局重点城市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收缩阵线,及时止损。GUCCI是典型代表。

从今年2月开始,GUCCI在中国市场先后关闭上海大丸百货、上海芮欧百货、上海比斯特购物村、贵阳荔星中心、北京金融街店和昆明金格时光店6家门店,其中1家为奥莱店。值得注意的是,贵阳荔星中心店是GUCCI在贵阳的唯一门店,随着门店关闭,GUCCI也彻底退出贵州市场。

事实上,当奢侈品牌们将重点都放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扎堆进入」和「集体撤出」带来的反差感。

以上海芮欧百货为例,2月GUCCI撤店后,巴黎世家BALENCIAGA、圣罗兰SAINT LAUENT等奢侈品牌相继撤店,目前商场里开云集团旗下的奢侈品牌仅剩Alexander Mcqueen。

贵阳荔星中心也先后失去了Cartier和GUCCI;去年失去GUCCI和迪奥的大连时代广场,之后MAXMARA和FENDI等品牌也宣布撤出。

而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兴业太古汇为代表的高端商场,则是奢侈品牌集中进入项目。

除了LV、迪奥、蒂芙尼被曝将开业之外,巴黎世家全球最大旗舰店、Burberry旗舰店等品牌旗舰店此前也已经开业,合力托举出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重奢场」形象。今年因为“路易号”爆火的上海兴业太古汇,被曝将迎来迪奥。

02

奢侈品和高端商场活过来了?

奢侈品与头部商场「抱团」的背后,是奢侈品在中国市场遭受的业绩寒流。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境游复苏、消费外流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

不过根据奢侈品集团最新财报,奢侈品集团在中国市场业绩正在回暖。

前三季度营收11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82亿元)的爱马仕集团表示,亚洲所有国家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大中华区。

LVMH集团三季度报显示全球营收在有机基础上同比增长1%,扭转了上半年的下滑趋势,特别是中国市场重回正增长。

在财报会议上,LVMH集团首席财务官Cécile Cabanis指出,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消费整体已经非常接近稳定,尽管仍然是个位数的轻微负增长,但改善幅度非常明显。这种改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大陆本土市场转为正增长,实现中到高个位数的增长;第二,中国游客海外消费相关的购买力正在明显回升,虽然仍然是双位数的下滑,但降幅大大收窄。

Burberry在最新财报中指出,最新财季包含中国在内的地区销售额实现3%的增长,这是中国市场的可比销售额在一年多来首次实现增长。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是Burberry此次业绩反弹的核心驱动力。

开云集团指出中国大陆本土市场仍处于下滑状态,但环比也有所改善。此外,仍有超过30%的中国消费者支出发生在境外,集中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

奢侈品品牌业绩在中国市场回暖,也拉动了高端商场业绩。

根据太古地产三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9月30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增长7.8%,出租率从去年年底的98%增长至99%;“路易号”所在的上海兴业太古汇,零售销售额更是猛涨了41.9%。

恒隆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指出,内地市场10座恒隆广场有7座实现收入增长,不过武汉恒隆广场和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分别下降36%、37%。其中武汉恒隆广场须直面武汉SKP和武商MALL竞争,沈阳市府恒隆去年失去了香奈儿后,也有FRED等品牌闭店「转投」万象城,这也导致这两家商场出现大量空铺,上半年出租率分别为88%和86%。

接下来的12月,迪奥、LV们是否会如期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业,2025年最后两个月,奢侈品品牌又会有哪些新动作,联商网将持续关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6天前 支持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