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出于经营发展需要,拟引入投资者滁州鑫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增资,增资金额为人民币15,000万元,其中2,727.27万计入注册资本,12,272.7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公司及旭合科技其他原有股东郑旭、安徽瓴先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徽巽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放弃上述增资的优先认缴出资权。
跨界光伏即遭遇寒冬
资料显示,蓝丰生化是一家以光气为原料生产农药的上市企业。2023年9月,蓝丰生化通过收购光伏企业旭合科技51%股权,正式进入光伏行业。
旭合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拥有一支院士领衔的行业一流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团队,专注于高效N型晶硅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制造商和新能源项目开发企业,现拥有5GW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产能;并在云南、吉林、内蒙古建设生产基地,在西南、西北、东北和华东地区陆续开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资源。
作为一个跨界企业,蓝丰生化跨界光伏的时间并不算好,2023年9月收购旭合科技股权,2023年第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就开始下滑。
蓝丰生化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旭合科技实现营收9.46亿元,净利润-3,137.70万元。
不过,后来者也有后发优势,旭合科技电池产线及产品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且产能规模较小,便于灵活调整,后续升级改造成本也相对较低,整体竞争力较高。
2024年11月,蓝丰生化审议通过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引入长安信托增资9801万元,其中1782万元计入注册资本,8019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蓝丰生化及旭合科技其他原有股东均放弃优先认缴权。
同年12月,旭合科技收到长安信托支付的全部增资款,此次增资后蓝丰生化对旭合科技的持股比例降至49.2449%,但旭合科技仍为其控股子公司。
业绩回暖
本次公告显示,旭合科技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12.13亿元、9.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652.77万元、-1,899.07万元,已率先回暖。
蓝丰生化半年报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电池片产品实现营收5.24亿元,同比增长29.09%,毛利率为6.09%,同比增加13.73%;组件产品实现营收3.79亿元,同比增长225.78%,毛利率为-1.74%,同比增加2.19%。
蓝丰生化再次引入外部投资者增资旭合科技,将进一步增加旭合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甚至帮助蓝丰生化在2025年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蓝丰生化分别亏损4.91亿元、3.21亿元、3.32亿元、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