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ST沐邦(603398.SH)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及其子公司广西沐邦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豪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八航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产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之间,围绕《国内保理合同》所引发的票据追索权纠纷,近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中的部分资金被司法划扣。
此次共划扣三笔款项,总计金额达1308万元。据公告披露,截至目前,公司所有募集资金专户资金累计已被划扣2.54亿元。
纠纷始末
这场司法风波可追溯至2024年8月6日,产投保理公司与广西沐邦签订的《国内保理合同》。
彼时,产投保理公司还与八航公司、内蒙豪安签署了《参加协议》《应收账款转让申请书》等一系列附件文件。合同约定,2024年8月13日,产投保理公司取得一张由八航公司背书转让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金额为78.4万元;随后于同年8月13日与8月14日又陆续获得内蒙豪安背书转让的14张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总金额达5855.44万元。
然而,上述票据到期后,*ST沐邦及相关方未能按期兑付,引发产投保理公司提起诉讼。
产投保理公司向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包括出票人广西沐邦、承兑人沐邦高科、承兑保证人内蒙豪安,以及背书人八航公司和内蒙豪安。后经法院审理,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但事态并未就此平息,*ST沐邦并未在调解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支付义务,这迫使产投保理公司再次向红谷滩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5年10月11日,红谷滩法院向*ST沐邦下发了《执行通知书》((2025)赣0113执9471号、(2025)赣0113执9472号)。
随后,在2025年11月3日和6日,法院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强制划扣了共计1307.6万元的资金。这次划扣使得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骤减至2.85万元,公司融资能力及现金流状况引发市场广泛担忧。
玩具企业跨界光伏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398)是一家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业的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公司前身为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光伏业务与益智玩具业务并行的经营格局。
在光伏领域,*ST沐邦通过子公司豪安能源,开展硅片和硅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自跨界光伏后,*ST 沐邦曾大举扩张,计划在多地布局光伏项目,总投资规模一度高达 270 亿元:其中广西梧州 52 亿元 TOPCon 电池项目、安徽铜陵 70 亿元高效电池项目、山西忻州 40 亿元项目为核心布局,三者合计投资 162 亿元。
然而,随着资金链紧张,安义、鄂州等部分项目已终止,剩余项目推进亦步履维艰。
百亿扩产后的危机
近年来,光伏行业深陷激进产能扩张的漩涡,由此引发行业周期性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一路走低,价格战不断升级,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n型硅片市场占比高达72.5%,而p型硅片市场份额则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74.5%骤降至27.5%;n型硅片已成为市场主流。这种技术的快速迭代,无疑让本就财务吃紧的*ST沐邦更加“压力山大”。
不过,该公司并未停止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步伐,其在山西忻州又布局了16GW 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40亿元。
项目规划打造智能化硅棒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主体工程已完成70%。经专业测算,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6GW单晶硅棒的产能,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前三季度再陷低谷
在业绩方面,*ST沐邦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2025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规模收缩至2.27亿元,同比降幅达9.48%,且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高达3.56亿元。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2025年1-6月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3.85%,仅录得1.41亿元,对应净利润亏损2.12亿元。
分业务来看,硅片及硅棒业务实现营收1.2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39亿元;益智玩具业务表现更为疲弱,营收规模1492.63万元的同时,净利润亏损达2117.53万元;两项主营业务均陷入亏损。
在风险方面,除经营亏损以外,*ST沐邦控股股东江西沐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69,723,616股公司股份,均已遭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08%。
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廖志远也遭遇了监管风波。2025年9月,他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亦动荡不安。2025年9月,公司副总经理李汉诚、唐春明和财务总监汤晓春均因个人原因辞职。10月24日,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毅也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
那么,面对巨额债务、管理层动荡、业绩持续亏损的多重压力,*ST沐邦能否力挽狂澜、迎来翻身之日呢?
11月10日,*ST沐邦(603398.SH)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及其子公司广西沐邦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豪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八航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产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之间,围绕《国内保理合同》所引发的票据追索权纠纷,近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中的部分资金被司法划扣。
此次共划扣三笔款项,总计金额达1308万元。据公告披露,截至目前,公司所有募集资金专户资金累计已被划扣2.54亿元。
纠纷始末
这场司法风波可追溯至2024年8月6日,产投保理公司与广西沐邦签订的《国内保理合同》。
彼时,产投保理公司还与八航公司、内蒙豪安签署了《参加协议》《应收账款转让申请书》等一系列附件文件。合同约定,2024年8月13日,产投保理公司取得一张由八航公司背书转让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金额为78.4万元;随后于同年8月13日与8月14日又陆续获得内蒙豪安背书转让的14张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总金额达5855.44万元。
然而,上述票据到期后,*ST沐邦及相关方未能按期兑付,引发产投保理公司提起诉讼。
产投保理公司向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包括出票人广西沐邦、承兑人沐邦高科、承兑保证人内蒙豪安,以及背书人八航公司和内蒙豪安。后经法院审理,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但事态并未就此平息,*ST沐邦并未在调解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支付义务,这迫使产投保理公司再次向红谷滩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5年10月11日,红谷滩法院向*ST沐邦下发了《执行通知书》((2025)赣0113执9471号、(2025)赣0113执9472号)。
随后,在2025年11月3日和6日,法院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强制划扣了共计1307.6万元的资金。这次划扣使得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骤减至2.85万元,公司融资能力及现金流状况引发市场广泛担忧。
玩具企业跨界光伏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398)是一家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业的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公司前身为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光伏业务与益智玩具业务并行的经营格局。
在光伏领域,*ST沐邦通过子公司豪安能源,开展硅片和硅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自跨界光伏后,*ST 沐邦曾大举扩张,计划在多地布局光伏项目,总投资规模一度高达 270 亿元:其中广西梧州 52 亿元 TOPCon 电池项目、安徽铜陵 70 亿元高效电池项目、山西忻州 40 亿元项目为核心布局,三者合计投资 162 亿元。
然而,随着资金链紧张,安义、鄂州等部分项目已终止,剩余项目推进亦步履维艰。
百亿扩产后的危机
近年来,光伏行业深陷激进产能扩张的漩涡,由此引发行业周期性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一路走低,价格战不断升级,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n型硅片市场占比高达72.5%,而p型硅片市场份额则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74.5%骤降至27.5%;n型硅片已成为市场主流。这种技术的快速迭代,无疑让本就财务吃紧的*ST沐邦更加“压力山大”。
不过,该公司并未停止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步伐,其在山西忻州又布局了16GW 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40亿元。
项目规划打造智能化硅棒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主体工程已完成70%。经专业测算,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6GW单晶硅棒的产能,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前三季度再陷低谷
在业绩方面,*ST沐邦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2025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规模收缩至2.27亿元,同比降幅达9.48%,且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高达3.56亿元。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2025年1-6月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3.85%,仅录得1.41亿元,对应净利润亏损2.12亿元。
分业务来看,硅片及硅棒业务实现营收1.2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39亿元;益智玩具业务表现更为疲弱,营收规模1492.63万元的同时,净利润亏损达2117.53万元;两项主营业务均陷入亏损。
在风险方面,除经营亏损以外,*ST沐邦控股股东江西沐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69,723,616股公司股份,均已遭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08%。
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廖志远也遭遇了监管风波。2025年9月,他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亦动荡不安。2025年9月,公司副总经理李汉诚、唐春明和财务总监汤晓春均因个人原因辞职。10月24日,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毅也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
那么,面对巨额债务、管理层动荡、业绩持续亏损的多重压力,*ST沐邦能否力挽狂澜、迎来翻身之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