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装”点未来——2025年度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芯科技”)推出的国产高端辅助驾驶芯片CCFC3009PT,因深度融合了新一代AI技术与整车控制系统,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能效的特点,成功入选“智算芯片创新成果”。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深度转型,高智能计算芯片(智算芯片)扮演着如同“大脑”的关键角色。国芯科技基于对国内外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与分析,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推出了国产高端辅助驾驶芯片,通过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RRAM)、抗量子安全等前沿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
芯片多方面技术创新 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硬件基础
据介绍,CCFC3009PT芯片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其架构创新:在保持高可靠性和功能安全ASIL-D的同时,CCFC3009PT将RISC-V架构处理器CRV6的频率提升至500MHz,采用6+6核(可解耦)的多核架构并支持实时虚拟化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与隔离技术保障的实时性和安全性,特别适用于未来的域控制器和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CCFC3009PT在RISC-V架构和算力方面的双重突破,推动芯片架构变革潮流。芯片实现了端侧AI加速、第二代HSM+PQC抗量子密码,体现了对“AI+安全”的系统性创新,这标志着车规MCU从传统的“执行与控制”单元,演进为集“智能感知、决策、安全”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无论是RRAM存储技术还是PQC模块,都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技术布局,确保了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的长期竞争力。芯片NPU驱动的虚拟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等AI能力会极大拓展MCU的应用边界,或将催生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体验更优的汽车应用。
拓展MCU应用边界激发多种应用潜力
该成果显示,CCFC3009PTNPU驱动的AI能力如虚拟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等可以拓展MCU应用边界,这使得在传统ECU上难以实现或成本高昂的复杂算法(如高精度BMS、预测性维护、先进电机控制)得以在主流车型中普及。具体应用潜力包括以下方面:
一、产业驱动:对整车厂而言,实现了智能跨域控制器、集成动力总成控制器、线控底盘、新能源电池管理等先进架构的国产化硬件落地,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同时通过集成化、轻量化降低了系统总成本;对Tier1供应商而言,提供了开发下一代智能控制器的平台,缩短了研发周期,并能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产业链安全:在国产化替代趋势下,国内市场对自主研发的汽车芯片需求越来越大。CCFC3009PT提供了高性能、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方案,特别是开源RISC-V架构有效增强了我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三、经济效应:通过芯片架构和晶圆制造工艺技术创新,为Tire1和主机厂提供更有性价比的芯片和模组产品,大幅降低整车MCU芯片采购成本。通过提升控制精度(如优化油耗/电耗)和实现预测性维护,为车主和运营商降低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与维护成本。
四、可持续发展:公司的芯片技术可直接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跨域融合域控,以及集成化底盘、电池管理、动力总成控制等核心系统,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11月7日,“装”点未来——2025年度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芯科技”)推出的国产高端辅助驾驶芯片CCFC3009PT,因深度融合了新一代AI技术与整车控制系统,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能效的特点,成功入选“智算芯片创新成果”。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深度转型,高智能计算芯片(智算芯片)扮演着如同“大脑”的关键角色。国芯科技基于对国内外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与分析,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推出了国产高端辅助驾驶芯片,通过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RRAM)、抗量子安全等前沿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
芯片多方面技术创新 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硬件基础
据介绍,CCFC3009PT芯片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其架构创新:在保持高可靠性和功能安全ASIL-D的同时,CCFC3009PT将RISC-V架构处理器CRV6的频率提升至500MHz,采用6+6核(可解耦)的多核架构并支持实时虚拟化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与隔离技术保障的实时性和安全性,特别适用于未来的域控制器和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CCFC3009PT在RISC-V架构和算力方面的双重突破,推动芯片架构变革潮流。芯片实现了端侧AI加速、第二代HSM+PQC抗量子密码,体现了对“AI+安全”的系统性创新,这标志着车规MCU从传统的“执行与控制”单元,演进为集“智能感知、决策、安全”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无论是RRAM存储技术还是PQC模块,都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技术布局,确保了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的长期竞争力。芯片NPU驱动的虚拟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等AI能力会极大拓展MCU的应用边界,或将催生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体验更优的汽车应用。
拓展MCU应用边界激发多种应用潜力
该成果显示,CCFC3009PTNPU驱动的AI能力如虚拟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等可以拓展MCU应用边界,这使得在传统ECU上难以实现或成本高昂的复杂算法(如高精度BMS、预测性维护、先进电机控制)得以在主流车型中普及。具体应用潜力包括以下方面:
一、产业驱动:对整车厂而言,实现了智能跨域控制器、集成动力总成控制器、线控底盘、新能源电池管理等先进架构的国产化硬件落地,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同时通过集成化、轻量化降低了系统总成本;对Tier1供应商而言,提供了开发下一代智能控制器的平台,缩短了研发周期,并能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产业链安全:在国产化替代趋势下,国内市场对自主研发的汽车芯片需求越来越大。CCFC3009PT提供了高性能、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方案,特别是开源RISC-V架构有效增强了我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三、经济效应:通过芯片架构和晶圆制造工艺技术创新,为Tire1和主机厂提供更有性价比的芯片和模组产品,大幅降低整车MCU芯片采购成本。通过提升控制精度(如优化油耗/电耗)和实现预测性维护,为车主和运营商降低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与维护成本。
四、可持续发展:公司的芯片技术可直接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跨域融合域控,以及集成化底盘、电池管理、动力总成控制等核心系统,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