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环江融媒

5小时前

环江有序推进2024年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2025年广西智慧蚕桑产业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累计发放蚕种补贴、蚕用药物、方格蔟、养蚕机械等生产物资价值超100万元,助力产业增量提质。

今年以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核心目标,以蚕桑产业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突破、技术革新、链条延伸等举措,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环江产蚕茧4.22万吨,蚕农收入约21.6亿元,预计全年蚕茧产量达4.58万吨,同比增长6%,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上,环江积极向上对接,持续向国家、自治区层面申请统筹解决西南地区桑蚕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问题,创新探索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着力化解桑园“非粮化”矛盾,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同时,加大蚕种市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桑苗、蚕种、小蚕、蚕药等领域专项督查,切实维护经营者与蚕农合法权益,筑牢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基础。

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是环江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2025年,环江筹集资金推进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点建设,完成5间总面积750平方米的标准蚕房提升改造,推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饲料小蚕+桑叶大蚕”两段式养殖新模式,预计可产出饲料蚕茧150公斤;大力推广混合重叠养蚕法与四龄蚕养殖技术,全年开展技术培训35期,覆盖蚕农1500人以上,有效提升蚕农养殖水平。此外,环江还完成4.9万亩低产桑园改造,全县桑园总面积稳定在20.26万亩,为产业规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支撑与产业链延伸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环江有序推进2024年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2025年广西智慧蚕桑产业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累计发放蚕种补贴、蚕用药物、方格蔟、养蚕机械等生产物资价值超100万元,助力产业增量提质。同时,深入挖掘桑蚕副产品价值,围绕桑枝食用菌种植、桑枝饲料化、桑枝药用开发,以及蚕沙、下茧、蚕蛹综合利用等方向探索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经济效益。

为强化联农带农成效,环江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加大标准蚕房改建力度,加强蚕桑产业示范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力争示范区养蚕户蚕茧产量每年同比增长10%以上,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以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环江有序推进2024年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2025年广西智慧蚕桑产业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累计发放蚕种补贴、蚕用药物、方格蔟、养蚕机械等生产物资价值超100万元,助力产业增量提质。

今年以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核心目标,以蚕桑产业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突破、技术革新、链条延伸等举措,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环江产蚕茧4.22万吨,蚕农收入约21.6亿元,预计全年蚕茧产量达4.58万吨,同比增长6%,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上,环江积极向上对接,持续向国家、自治区层面申请统筹解决西南地区桑蚕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问题,创新探索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着力化解桑园“非粮化”矛盾,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同时,加大蚕种市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桑苗、蚕种、小蚕、蚕药等领域专项督查,切实维护经营者与蚕农合法权益,筑牢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基础。

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是环江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2025年,环江筹集资金推进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点建设,完成5间总面积750平方米的标准蚕房提升改造,推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饲料小蚕+桑叶大蚕”两段式养殖新模式,预计可产出饲料蚕茧150公斤;大力推广混合重叠养蚕法与四龄蚕养殖技术,全年开展技术培训35期,覆盖蚕农1500人以上,有效提升蚕农养殖水平。此外,环江还完成4.9万亩低产桑园改造,全县桑园总面积稳定在20.26万亩,为产业规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支撑与产业链延伸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环江有序推进2024年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2025年广西智慧蚕桑产业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累计发放蚕种补贴、蚕用药物、方格蔟、养蚕机械等生产物资价值超100万元,助力产业增量提质。同时,深入挖掘桑蚕副产品价值,围绕桑枝食用菌种植、桑枝饲料化、桑枝药用开发,以及蚕沙、下茧、蚕蛹综合利用等方向探索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经济效益。

为强化联农带农成效,环江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加大标准蚕房改建力度,加强蚕桑产业示范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力争示范区养蚕户蚕茧产量每年同比增长10%以上,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以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