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大突破,这家企业能乘上东风吗?

财经头条

16小时前

最近的光伏行业,喜讯频传!前脚一众行业巨头三季报减亏,甚至扭亏为盈,后脚就是光伏“明珠”钙钛矿取得重大进展!
钙钛矿电池,
重大突破!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易于低成本印刷制备,且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优势,被视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资料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3.8%提升至超过26%左右,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水平,但与此类电池33%的理论极限效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近期的“重磅”成果,就距离理论极限更进了一步!
具体来说,该所目前已经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这项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的《科学》杂志上!
钙钛矿电池原型器件结构
图片来源: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我们可以把制造高效率的钙钛矿电池,想象成烘焙一块质地均匀、没有瑕疵的完美蛋糕。在制作钙钛矿“蛋糕”薄膜时,人们常会加入一种叫甲基氯化铵(MACl)的“添加剂”来帮助晶体更好地生长。
但研究人员发现,在“烘焙”过程中,这种添加剂里的氯离子会快速上浮并聚集在薄膜表面。这就导致了蛋糕上层太硬(氯富集产生缺陷),下层又太软(氯缺失),整体不均匀。这种缺陷会阻碍电流的顺畅传输,从而限制最终效率。
团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原料中加入碱金属草酸盐,而草酸盐中的离子就像一种“稳定剂”,能牢牢“锁住”氯离子,防止它们满世界乱跑,从而让氯离子在整块“蛋糕”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光是效率高还不够,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和最大功率输出点条件下持续运行1529小时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6.3%。此外,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与85℃光热耦合加速老化条件下,持续运行1000小时后仍能维持初始效率的82.8%,意味着在实际环境中也可能保持这种“风吹不坏,雨打不垮”的性能,对于钙钛矿电池的未来商业化至关重要!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据相关资料,在成本方面,钙钛矿技术的优势是结构性的。材料消耗极低:钙钛矿活性层本身所需的原材料用量非常少,厚度仅为硅片的约1/500,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同时制造流程大幅简化:传统晶硅电池需要经过超过900℃的高温提纯、拉晶、切片等复杂且耗能的工序。而钙钛矿组件主要采用溶液法(如喷涂、刮涂)技术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制成,工艺流程短,能耗因此可降低约70%。
与此同时,其半透明和可调色的特性,使其可以完美集成到建筑玻璃幕墙或窗户中,在发电的同时不破坏建筑美学,同时非常适合用于新能源汽车车顶、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
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更在于其显著的成本优势。根据行业测算,当前100MW钙钛矿组件成本约1.4元/W,随着GW级产线量产和产业链优化,成本有望降至0.5-0.6元/W,较晶硅组件0.8-0.9元/W的成本具备明显优势。
从度电成本(LCOE)看,协鑫钙钛矿叠层组件在15年寿命下的LCOE为0.285元/kWh,25年寿命下降至0.238元/kWh,远期大规模量产后可进一步降至0.224元/kWh,与晶硅组件持平。
钙钛矿路线虽然好,但生产成本、产品稳定性等因素仍是影响其量产经济性的主要因素。现实中的电池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经历无数风吹雨打的海燕!
首先是效率与面积的权衡:实验室中创造纪录的通常是面积很小的电池(通常小于1平方厘米)。当试图制备商用级别的大面积组件(超过1平方米)时,保持薄膜的均匀性和高性能极为困难,如何确保效率不会明显下降,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
其次是长期稳定性的考验:钙钛矿材料对水汽、氧气、光照和热较为敏感,如何保证组件在户外复杂恶劣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25年以上,是行业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尽管通过材料优化和封装技术,稳定性已大幅提升,但仍需更长时间的实证检验
当前,科研和产业界正致力于解决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过程中的各种工程和技术难题,努力将理论上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电力。但和多晶硅路线比起来,钙钛矿要想大规模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守成的巨头,
进击的“新秀”
先看光伏产业的两大“巨无霸”,目前生产依然以传统的多晶硅路线为主,并未选择将钙钛矿作为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路线,即使仅仅从科研的角度来说,通常也只是将多晶硅和钙钛矿联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隆基绿能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三季度叠层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5%,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通威股份则表示,目前公司钙钛矿/硅叠层电池产品转换效率已突破34.78%。
无论是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都尚未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商业化产品上市销售,都还处于研发和布局阶段。这不是巨头“不思进取”,而是商业世界的必然选择!
对于隆基、通威这样已建立庞大晶硅产业链和市场份额的巨头而言,战略重心必然是立足当下,确保基本盘的稳固和发展。它们对钙钛矿的投入,更多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以确保在技术路线明朗时不掉队。正如隆基所强调的需要对未经长期验证的技术保持谨慎。这种策略是基于其行业领导者地位的理性选择。
和隆基、通威这样的巨头相比,一些规模没有那么大的光伏厂商,往往愿意“吃螃蟹”拥抱新技术,因而科技一有新突破,往往“春江水暖鸭先知”!
就在11月11日当天,协鑫集成(就是此前失财经早餐提到的,在《经济半小时》上露脸的协鑫)开盘数分钟即封死涨停,就和这次钙钛矿新突破有很大的关系!
协鑫集成此次涨停,其实是“沾了”同门公司协鑫光电的“光”:虽然同属协鑫集团旗下,但两家公司的任务使命大不相同,前者负责守成,后者负责冲锋——前者负责明天,后者负责未来!
具体说来,作为A股上市公司,协鑫集成是集团当前重要的营收和制造支柱。它通过大规模生产、强大的渠道能力和系统集成业务,服务于全球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地位。
协鑫光电则承载着集团在下一代光伏技术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期望。钙钛矿技术被普遍认为是可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未来方向,协鑫光电在此领域的领先,旨在为集团打造新的长期增长极。
任何新技术走向成熟都会面临挑战,钙钛矿也不例外,主要集中在长期稳定性和大面积制备的工艺一致性上。而在这一问题上,协鑫光电“开了一个好头”。
10月29日,2025第三届国际钙钛矿光伏产业大会暨首片组件下线仪式在昆山举行。会上,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线首片2400mm×1150mm全尺寸钙钛矿组件正式面世。其钙钛矿叠层组件采用四端叠层架构,能兼容现有TOPCon、BC及HJT生产线,实现了钙钛矿与硅基技术的无缝协同,标志着其在解决大面积薄膜均匀性这一行业难题上取得了关键突破
行业领先的技术,带来了资本的关注: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19年12月的协鑫光电,自2020年5月获得天使轮后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其战略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腾讯、淡马锡、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根据测算,数轮融资下来,协鑫光电累计获得战投或超过15亿元。
尾声
在今年4月份协鑫科技的业绩说明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表示,协鑫光电力争2025年底在香港IPO。倘若顺利实现,协鑫光电有望成为全球“钙钛矿第一股”。现如今2025年还剩下一个半月,协鑫光电能够乘着光伏重大科技进展的东风,梦想成真么?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最近的光伏行业,喜讯频传!前脚一众行业巨头三季报减亏,甚至扭亏为盈,后脚就是光伏“明珠”钙钛矿取得重大进展!
钙钛矿电池,
重大突破!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易于低成本印刷制备,且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优势,被视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资料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3.8%提升至超过26%左右,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水平,但与此类电池33%的理论极限效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近期的“重磅”成果,就距离理论极限更进了一步!
具体来说,该所目前已经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这项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的《科学》杂志上!
钙钛矿电池原型器件结构
图片来源: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我们可以把制造高效率的钙钛矿电池,想象成烘焙一块质地均匀、没有瑕疵的完美蛋糕。在制作钙钛矿“蛋糕”薄膜时,人们常会加入一种叫甲基氯化铵(MACl)的“添加剂”来帮助晶体更好地生长。
但研究人员发现,在“烘焙”过程中,这种添加剂里的氯离子会快速上浮并聚集在薄膜表面。这就导致了蛋糕上层太硬(氯富集产生缺陷),下层又太软(氯缺失),整体不均匀。这种缺陷会阻碍电流的顺畅传输,从而限制最终效率。
团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原料中加入碱金属草酸盐,而草酸盐中的离子就像一种“稳定剂”,能牢牢“锁住”氯离子,防止它们满世界乱跑,从而让氯离子在整块“蛋糕”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光是效率高还不够,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和最大功率输出点条件下持续运行1529小时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6.3%。此外,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与85℃光热耦合加速老化条件下,持续运行1000小时后仍能维持初始效率的82.8%,意味着在实际环境中也可能保持这种“风吹不坏,雨打不垮”的性能,对于钙钛矿电池的未来商业化至关重要!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据相关资料,在成本方面,钙钛矿技术的优势是结构性的。材料消耗极低:钙钛矿活性层本身所需的原材料用量非常少,厚度仅为硅片的约1/500,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同时制造流程大幅简化:传统晶硅电池需要经过超过900℃的高温提纯、拉晶、切片等复杂且耗能的工序。而钙钛矿组件主要采用溶液法(如喷涂、刮涂)技术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制成,工艺流程短,能耗因此可降低约70%。
与此同时,其半透明和可调色的特性,使其可以完美集成到建筑玻璃幕墙或窗户中,在发电的同时不破坏建筑美学,同时非常适合用于新能源汽车车顶、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
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更在于其显著的成本优势。根据行业测算,当前100MW钙钛矿组件成本约1.4元/W,随着GW级产线量产和产业链优化,成本有望降至0.5-0.6元/W,较晶硅组件0.8-0.9元/W的成本具备明显优势。
从度电成本(LCOE)看,协鑫钙钛矿叠层组件在15年寿命下的LCOE为0.285元/kWh,25年寿命下降至0.238元/kWh,远期大规模量产后可进一步降至0.224元/kWh,与晶硅组件持平。
钙钛矿路线虽然好,但生产成本、产品稳定性等因素仍是影响其量产经济性的主要因素。现实中的电池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经历无数风吹雨打的海燕!
首先是效率与面积的权衡:实验室中创造纪录的通常是面积很小的电池(通常小于1平方厘米)。当试图制备商用级别的大面积组件(超过1平方米)时,保持薄膜的均匀性和高性能极为困难,如何确保效率不会明显下降,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
其次是长期稳定性的考验:钙钛矿材料对水汽、氧气、光照和热较为敏感,如何保证组件在户外复杂恶劣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25年以上,是行业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尽管通过材料优化和封装技术,稳定性已大幅提升,但仍需更长时间的实证检验
当前,科研和产业界正致力于解决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过程中的各种工程和技术难题,努力将理论上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电力。但和多晶硅路线比起来,钙钛矿要想大规模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守成的巨头,
进击的“新秀”
先看光伏产业的两大“巨无霸”,目前生产依然以传统的多晶硅路线为主,并未选择将钙钛矿作为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路线,即使仅仅从科研的角度来说,通常也只是将多晶硅和钙钛矿联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隆基绿能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三季度叠层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5%,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通威股份则表示,目前公司钙钛矿/硅叠层电池产品转换效率已突破34.78%。
无论是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都尚未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商业化产品上市销售,都还处于研发和布局阶段。这不是巨头“不思进取”,而是商业世界的必然选择!
对于隆基、通威这样已建立庞大晶硅产业链和市场份额的巨头而言,战略重心必然是立足当下,确保基本盘的稳固和发展。它们对钙钛矿的投入,更多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以确保在技术路线明朗时不掉队。正如隆基所强调的需要对未经长期验证的技术保持谨慎。这种策略是基于其行业领导者地位的理性选择。
和隆基、通威这样的巨头相比,一些规模没有那么大的光伏厂商,往往愿意“吃螃蟹”拥抱新技术,因而科技一有新突破,往往“春江水暖鸭先知”!
就在11月11日当天,协鑫集成(就是此前失财经早餐提到的,在《经济半小时》上露脸的协鑫)开盘数分钟即封死涨停,就和这次钙钛矿新突破有很大的关系!
协鑫集成此次涨停,其实是“沾了”同门公司协鑫光电的“光”:虽然同属协鑫集团旗下,但两家公司的任务使命大不相同,前者负责守成,后者负责冲锋——前者负责明天,后者负责未来!
具体说来,作为A股上市公司,协鑫集成是集团当前重要的营收和制造支柱。它通过大规模生产、强大的渠道能力和系统集成业务,服务于全球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地位。
协鑫光电则承载着集团在下一代光伏技术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期望。钙钛矿技术被普遍认为是可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未来方向,协鑫光电在此领域的领先,旨在为集团打造新的长期增长极。
任何新技术走向成熟都会面临挑战,钙钛矿也不例外,主要集中在长期稳定性和大面积制备的工艺一致性上。而在这一问题上,协鑫光电“开了一个好头”。
10月29日,2025第三届国际钙钛矿光伏产业大会暨首片组件下线仪式在昆山举行。会上,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线首片2400mm×1150mm全尺寸钙钛矿组件正式面世。其钙钛矿叠层组件采用四端叠层架构,能兼容现有TOPCon、BC及HJT生产线,实现了钙钛矿与硅基技术的无缝协同,标志着其在解决大面积薄膜均匀性这一行业难题上取得了关键突破
行业领先的技术,带来了资本的关注: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19年12月的协鑫光电,自2020年5月获得天使轮后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其战略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腾讯、淡马锡、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根据测算,数轮融资下来,协鑫光电累计获得战投或超过15亿元。
尾声
在今年4月份协鑫科技的业绩说明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表示,协鑫光电力争2025年底在香港IPO。倘若顺利实现,协鑫光电有望成为全球“钙钛矿第一股”。现如今2025年还剩下一个半月,协鑫光电能够乘着光伏重大科技进展的东风,梦想成真么?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