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公告,对《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
这项标准将替代现行的GB/T39901-2021,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要求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报批稿公示,标志着标准制定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与2025年5月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相比,本次报批稿的发布意味着技术内容和要求已基本确定。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披露的信息,该标准计划于202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所有新生产的轻型汽车都必须符合这一标准。
标准升级:从推荐到强制,
范围扩大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国标在多个维度实现重要突破。最核心的变化是标准性质从推荐性(GB/T)变为强制性(GB),这意味着不带AEB系统的车辆将无法上市销售。
适用范围明显扩大,从仅覆盖M1类乘用车扩展至包括N1类轻型载货汽车。这一扩展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覆盖面,更多车型将纳入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轻型货车保有量已超2000万辆,这类车辆常年穿梭于城市道路与城乡结合部,是交通事故高发群体,强制安装AEB将有效填补商用车主动安全领域的防护空白。
技术要求显著提升,新国标增加了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并新增仿真测试项目,使测试更全面、更严格。
技术指标:对比国际,
中国标准更为严格
新国标的技术要求对标国际法规UN-R152,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安全标准正与国际接轨。
测试速度范围大幅提升。对静止前车的测试速度从市区的30km/h提高到了快速路适用的80km/h,并要求在40km/h时速下保证完全避免碰撞。新标准对M1类和N1类车辆的要求有所区分:M1类车辆对前方车辆的激活速度区间为10km/h至80km/h;N1类车辆为10km/h至60km/h。对行人、自行车和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的监测速度区间为20km/h至60km/h。这一提升将显著增强系统在高速公路等场景下的安全防护能力。
测试容错率设置科学合理。标准首次加入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车辆和行人目标的试验容错率为10%,自行车及两轮摩托车目标放宽至20%,这精准命中了我国道路环境的核心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对系统间的优先级关系作出明确规定。编制说明强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不应抑制或使已激活的AEBS退出功能,确立了AEBS在安全系统中的最高优先级。这一规定直击行业痛点,目前不同系统间的协调管理确实是业内难点,不少车企宣传的高速刹停能力实为智驾系统赋能的AEB功能。
安全效益:降低事故率,
保护生命
AEB作为一项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测出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自动紧急刹车或使车辆减速。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计,AEB功能能够减少约31.3%的交通事故发生。
中国作为机动车保有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统计数据表明,乘用车相关事故占总事故量的82%,其中81.50%的事故与驾驶人因素有关。
然而,AEB系统的可靠性仍需持续提升。车质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5年5月,AEB故障投诉量超650宗,涉及多个汽车品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AEB功能失效,包括完全失效和功能触发“滞后”;另一种是“幽灵刹车”等误触发问题,占总投诉量的47.4%。
产业影响:
产业链迎发展良机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AEB装配率呈现明显的“价格歧视”现象,与车辆售价高度相关。2025年1-4月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AEB整体装车率为60.1%,新能源乘用车装车率略高,为62.9%。
分价格区间观察,40万元以上车型AEB装配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全面标配;而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的装配率仅为2.7%,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明显的“安全配置价格歧视”现象,凸显了新国标强制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AEB强制国标的实施,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广阔发展空间。AEB系统包含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技术链,其核心难点在于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与智能控制。
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在AEB核心部件领域,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4年的45%左右,预计2027年将突破70%。
这一政策利好已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EB相关业务。作为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AEB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形成相当积累。
随着2028年实施期限的临近,汽车产业将迎来深度调整。4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受影响有限,其AEB装配率已接近饱和;而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将经历彻底洗牌,目前2.7%的装配率意味着巨大的升级空间。
AEB强制国标的实施,将引领我国汽车安全技术全面升级,推动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战略转型,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安全为中心”理念转变,深度重构汽车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 End -
免责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非智车科技)”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文标题 : 中国首个AEB强制国标即将出炉,汽车安全升级进入倒计时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公告,对《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
这项标准将替代现行的GB/T39901-2021,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要求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报批稿公示,标志着标准制定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与2025年5月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相比,本次报批稿的发布意味着技术内容和要求已基本确定。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披露的信息,该标准计划于202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所有新生产的轻型汽车都必须符合这一标准。
标准升级:从推荐到强制,
范围扩大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国标在多个维度实现重要突破。最核心的变化是标准性质从推荐性(GB/T)变为强制性(GB),这意味着不带AEB系统的车辆将无法上市销售。
适用范围明显扩大,从仅覆盖M1类乘用车扩展至包括N1类轻型载货汽车。这一扩展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覆盖面,更多车型将纳入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轻型货车保有量已超2000万辆,这类车辆常年穿梭于城市道路与城乡结合部,是交通事故高发群体,强制安装AEB将有效填补商用车主动安全领域的防护空白。
技术要求显著提升,新国标增加了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并新增仿真测试项目,使测试更全面、更严格。
技术指标:对比国际,
中国标准更为严格
新国标的技术要求对标国际法规UN-R152,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安全标准正与国际接轨。
测试速度范围大幅提升。对静止前车的测试速度从市区的30km/h提高到了快速路适用的80km/h,并要求在40km/h时速下保证完全避免碰撞。新标准对M1类和N1类车辆的要求有所区分:M1类车辆对前方车辆的激活速度区间为10km/h至80km/h;N1类车辆为10km/h至60km/h。对行人、自行车和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的监测速度区间为20km/h至60km/h。这一提升将显著增强系统在高速公路等场景下的安全防护能力。
测试容错率设置科学合理。标准首次加入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车辆和行人目标的试验容错率为10%,自行车及两轮摩托车目标放宽至20%,这精准命中了我国道路环境的核心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对系统间的优先级关系作出明确规定。编制说明强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不应抑制或使已激活的AEBS退出功能,确立了AEBS在安全系统中的最高优先级。这一规定直击行业痛点,目前不同系统间的协调管理确实是业内难点,不少车企宣传的高速刹停能力实为智驾系统赋能的AEB功能。
安全效益:降低事故率,
保护生命
AEB作为一项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测出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自动紧急刹车或使车辆减速。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计,AEB功能能够减少约31.3%的交通事故发生。
中国作为机动车保有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统计数据表明,乘用车相关事故占总事故量的82%,其中81.50%的事故与驾驶人因素有关。
然而,AEB系统的可靠性仍需持续提升。车质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5年5月,AEB故障投诉量超650宗,涉及多个汽车品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AEB功能失效,包括完全失效和功能触发“滞后”;另一种是“幽灵刹车”等误触发问题,占总投诉量的47.4%。
产业影响:
产业链迎发展良机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AEB装配率呈现明显的“价格歧视”现象,与车辆售价高度相关。2025年1-4月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AEB整体装车率为60.1%,新能源乘用车装车率略高,为62.9%。
分价格区间观察,40万元以上车型AEB装配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全面标配;而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的装配率仅为2.7%,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明显的“安全配置价格歧视”现象,凸显了新国标强制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AEB强制国标的实施,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广阔发展空间。AEB系统包含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技术链,其核心难点在于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与智能控制。
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在AEB核心部件领域,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4年的45%左右,预计2027年将突破70%。
这一政策利好已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EB相关业务。作为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AEB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形成相当积累。
随着2028年实施期限的临近,汽车产业将迎来深度调整。4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受影响有限,其AEB装配率已接近饱和;而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将经历彻底洗牌,目前2.7%的装配率意味着巨大的升级空间。
AEB强制国标的实施,将引领我国汽车安全技术全面升级,推动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战略转型,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安全为中心”理念转变,深度重构汽车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 End -
免责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非智车科技)”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文标题 : 中国首个AEB强制国标即将出炉,汽车安全升级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