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4000,黄金牛市还在吗?| 好买私募日报

好买香港

1周前

2025年10月,黄金先是气势如虹,短短两周暴涨近600美元,一度冲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②避险情绪降温:当地缘冲突缓和、通胀回落或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自然会从黄金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

2025年10月,黄金先是气势如虹,短短两周暴涨近600美元,一度冲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

随后就在市场开始热议黄金“永恒牛市”之际,金价断崖式下跌,单日重挫6.3%,一度跌破4000美元大关。

这场突如其来的反转,让许多投资者措手不及,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恐慌情绪:黄金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梳理过黄金牛市与底层逻辑。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视角,回溯历史,那些曾将黄金从牛市推向熊市的关键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前,我们是否正站在那样的转折点上?

历史上的熊市,为何而跌

如果说每一轮黄金牛市,都映射着时代的焦虑与资本的狂热,那么熊市的开启,则往往源于狂欢之后基本面的逆转。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黄金已历经数次漫长下跌,其中有三段历史,尤其值得深究。

一、1980-2000年:二十年的沉寂

在1980年触及850美元/盎司 的历史巅峰后,黄金价格开始了长达20年的下行周期——一路跌至 1999年的251.95美元/盎司,跌幅高达70%。每一次转折,都与宏观政策和市场情绪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1980-1982年):为抑制通胀,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开启史无前例的加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提升至20%。随着物价回落、美元走强、避险情绪降温,黄金价格从850美元跌至300美元以下,最大跌幅达67%。

第二阶段(1983-1985年):1985年《广场协议》推动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金价一度反弹至500美元/盎司。但很快,美股进入大牛市,资金重新流向风险资产,黄金再度承压,价格回落至300美元以下。

第三阶段(1996-1999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曾短暂刺激黄金反弹,但好景不长。1999年,欧洲央行宣布减持黄金储备,市场信心彻底崩塌,金价跌至251.9美元的世纪低点。

二、2008年:流动性危机中的抛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全面的市场恐慌。按常理,这原本该是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大放光彩的时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危机最深的那几个月里,金价也出现了显著下挫。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黄金“失灵”,而是流动性危机的本质。当市场崩盘、资产暴跌时,机构投资者迫切需要现金来弥补亏损、补缴保证金。为了获取流动性,他们不得不抛售一切能够换得现金的资产,包括黄金。

不过,这次下跌剧烈而短暂。随着全球央行联手开启量化宽松,资金重新回流市场,黄金迅速收复失地,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创下历史新高。

三、2011-2015年:量化宽松的谢幕

2011年9月,在各种不确定性的交织下,金价创下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然而,这也成为了此后四年熊市的起点。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股市回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恐慌逐渐散去,黄金的上涨逻辑开始崩塌。市场的预期发生了根本性逆转,资金从黄金市场疯狂流出。2013年,黄金ETF遭遇史上最大规模赎回,金额高达约400亿美元。

回调并非转熊,长期动力仍在

回顾历史三次黄金熊市的触发因素可以发现——当下虽有波动,但尚未出现导致长期熊市的关键条件。

纵观历史,黄金从牛转熊,往往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①货币政策转向:当美联储激进加息、实际利率大幅上行时,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下降,其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功能也随之削弱。

②避险情绪降温:当地缘冲突缓和、通胀回落或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自然会从黄金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

反观本轮金价回调,更多是短期过热的集中释放。

自2022年底以来,金价累计上涨超170%,仅今年年内涨幅就达60%。在高位拥挤的持仓结构下,获利了结成为最直接的调整诱因。叠加近期俄乌停战预期升温、中美关系缓和及美元指数反弹,共同压制了短期行情。

短期来看,金价前期涨幅过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集中抛售。目前很难断言调整已经结束,此时贸然抄底并非明智之举。

从长期配置角度看,各国央行(中国央行已连续 12 个月增持)的购金趋势未改,全球仍处于高债务、高风险、低信任的宏观格局之中。可考虑以逢跌小额定投的方式逐步建立或增持仓位,以中长期思维看待黄金的配置逻辑。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2025年10月,黄金先是气势如虹,短短两周暴涨近600美元,一度冲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②避险情绪降温:当地缘冲突缓和、通胀回落或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自然会从黄金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

2025年10月,黄金先是气势如虹,短短两周暴涨近600美元,一度冲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

随后就在市场开始热议黄金“永恒牛市”之际,金价断崖式下跌,单日重挫6.3%,一度跌破4000美元大关。

这场突如其来的反转,让许多投资者措手不及,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恐慌情绪:黄金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梳理过黄金牛市与底层逻辑。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视角,回溯历史,那些曾将黄金从牛市推向熊市的关键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前,我们是否正站在那样的转折点上?

历史上的熊市,为何而跌

如果说每一轮黄金牛市,都映射着时代的焦虑与资本的狂热,那么熊市的开启,则往往源于狂欢之后基本面的逆转。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黄金已历经数次漫长下跌,其中有三段历史,尤其值得深究。

一、1980-2000年:二十年的沉寂

在1980年触及850美元/盎司 的历史巅峰后,黄金价格开始了长达20年的下行周期——一路跌至 1999年的251.95美元/盎司,跌幅高达70%。每一次转折,都与宏观政策和市场情绪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1980-1982年):为抑制通胀,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开启史无前例的加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提升至20%。随着物价回落、美元走强、避险情绪降温,黄金价格从850美元跌至300美元以下,最大跌幅达67%。

第二阶段(1983-1985年):1985年《广场协议》推动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金价一度反弹至500美元/盎司。但很快,美股进入大牛市,资金重新流向风险资产,黄金再度承压,价格回落至300美元以下。

第三阶段(1996-1999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曾短暂刺激黄金反弹,但好景不长。1999年,欧洲央行宣布减持黄金储备,市场信心彻底崩塌,金价跌至251.9美元的世纪低点。

二、2008年:流动性危机中的抛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全面的市场恐慌。按常理,这原本该是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大放光彩的时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危机最深的那几个月里,金价也出现了显著下挫。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黄金“失灵”,而是流动性危机的本质。当市场崩盘、资产暴跌时,机构投资者迫切需要现金来弥补亏损、补缴保证金。为了获取流动性,他们不得不抛售一切能够换得现金的资产,包括黄金。

不过,这次下跌剧烈而短暂。随着全球央行联手开启量化宽松,资金重新回流市场,黄金迅速收复失地,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创下历史新高。

三、2011-2015年:量化宽松的谢幕

2011年9月,在各种不确定性的交织下,金价创下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然而,这也成为了此后四年熊市的起点。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股市回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恐慌逐渐散去,黄金的上涨逻辑开始崩塌。市场的预期发生了根本性逆转,资金从黄金市场疯狂流出。2013年,黄金ETF遭遇史上最大规模赎回,金额高达约400亿美元。

回调并非转熊,长期动力仍在

回顾历史三次黄金熊市的触发因素可以发现——当下虽有波动,但尚未出现导致长期熊市的关键条件。

纵观历史,黄金从牛转熊,往往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①货币政策转向:当美联储激进加息、实际利率大幅上行时,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下降,其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功能也随之削弱。

②避险情绪降温:当地缘冲突缓和、通胀回落或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自然会从黄金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

反观本轮金价回调,更多是短期过热的集中释放。

自2022年底以来,金价累计上涨超170%,仅今年年内涨幅就达60%。在高位拥挤的持仓结构下,获利了结成为最直接的调整诱因。叠加近期俄乌停战预期升温、中美关系缓和及美元指数反弹,共同压制了短期行情。

短期来看,金价前期涨幅过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集中抛售。目前很难断言调整已经结束,此时贸然抄底并非明智之举。

从长期配置角度看,各国央行(中国央行已连续 12 个月增持)的购金趋势未改,全球仍处于高债务、高风险、低信任的宏观格局之中。可考虑以逢跌小额定投的方式逐步建立或增持仓位,以中长期思维看待黄金的配置逻辑。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feuser_5690605 1周前 👌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