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6G发展大会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本届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为期两天,将围绕6G网络技术、智能内生、无线技术、通感一体化、天地一体化、安全可信、北京6G产业发展等主题,分析研究成果。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谈及北京6G产业发展未来规划,苏国斌表示,将以商业闭环为目标,围绕市场-场景-业务-网络协同开展需求研究,梳理产业链核心企业,提前研判技术策略和演进路线,为6G商用筑牢基础;同时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发掘“杀手级”应用场景,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以应用端发力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此前,新质生产力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被频繁提及,而科技创新已被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新质生产力被视为重要投资主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激发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因此建议关注6G、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市场机会。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6G与卫星通信存在高度协同与融合关系:作为面向2030年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不仅关注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低时延,更重要的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及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等新能力;为覆盖海洋、山区、沙漠等地面网络难以触达的区域,6G必须引入卫星通信系统,尤其是低轨道(LEO)卫星,以构建“空-天-地”融合的立体网络架构。
开源证券表示,当前6G处于标准研究制定阶段,据IMT-2030(6G)推进组预测,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较2022年将增长超30倍;应高度重视通信升级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6G技术持续发展及标准确立,天线、射频、通信芯片等相关产业板块有望迎来对应的产业机遇期。
6G行业产业链下游催生多元应用场景
6G产业链围绕“空天地一体化”与“万物智联”核心愿景,形成上游技术研发、中游网络建设、下游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上游聚焦核心硬件与技术突破,太赫兹芯片、毫米波天线等成为关键,博通集成攻关高频射频芯片,硕贝德、通宇通讯在天线领域完成6G原型测试,本川智能的高频PCB获试验网订单。中游由运营商与设备商主导,中国移动牵头“通感算一体化”架构,中兴通讯以万项6G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卫通承担低轨卫星组网任务,构建天地融合网络基础。下游催生多元应用场景,工业制造借超低时延实现设备协同,低空经济依托通感技术推动无人机巡检落地,数字孪生、全息通信等新业态加速成型。各环节协同推进,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构筑起6G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
6G行业标准化进程加速推进
标准化进程加速推进,ITU-R与3GPP已启动核心架构研究,2026年将进入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中国以35%以上的专利占比主导国际话语权。技术路线上,全频谱融合成为核心方向,6GHz以下、毫米波、太赫兹及可见光频段将动态互补,太赫兹通信已实现200Gbps级传输验证,为Tbps速率奠定基础。架构创新聚焦空天地一体化与通感算融合,低轨卫星与地面网络深度协同,北京建成的智慧港口测试场已验证远程操控等场景可行性。同时,DOICT跨领域融合加速,AI内生网络与可重构架构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网络向智能自治升级。应用端将覆盖超20个细分场景,数字孪生、全息交互、低空经济等新业态逐步落地,预计2030年形成万亿级产业生态,成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
2040年全球智能终端连接数将突破1216亿台
3GPP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技术标准研究,明确2027年完成技术规范、2029年发布首个版本,2030年商用落地的时间表已形成行业共识。中国在政策端持续加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纳入未来产业,发改委《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与工信部专项通知形成“研发-标准-验证”政策闭环,IMT-2030(6G)推进组统筹的技术试验平台已实现毫米波通信等关键指标验证。国际竞争中,中国专利占比35.6%居首,美国(28.3%)聚焦太赫兹信道建模,韩国(12.1%)主攻星地融合技术,差异化竞争格局显现。
华为太赫兹传输速率达600Mbps,中兴采用非对称毫米波阵列架构平衡性能与成本,紫金山实验室通过智能超表面(RIS)将网络能效提升40%。空天地一体化加速落地:中国卫通低轨卫星组网采用Ka/V频段技术,震有科技地面站营收同比激增300%,2026年全球低轨卫星发射量预计突破2000颗。AI原生网络成为标配,中兴自研大模型使网络配置效率提升3倍,中国电信牵头3GPP计费标准立项,解决智联服务定价难题。
申万通信板块2025年累计涨幅64.19%,通信终端配件子板块领涨。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2.755亿美元飙升至2033年301.7亿美元(CAGR63.5%),亚太地区占比超50%;中国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1.8万亿元,带动数字经济产出15万亿元,2040年全球智能终端连接数将突破1216亿台。
6G行业个股一览:
中兴通讯(000063):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前五强,是6G技术预研的核心主导者,专利储备超万件,在太赫兹通信、AI原生网络等领域布局深厚,已与中国移动联合完成6G空口试验,计划2025年启动预商用设备生产,光传输设备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二。
中国卫通(601698):国内唯一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垄断低轨卫星频段资源,运营的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达500Gbps,承担“中国星网”万颗低轨卫星组网任务,2025年已获中国移动千亿级卫星直连手机订单,是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载体。
亨通光电(600487):光通信全产业链龙头,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13.62%,在太赫兹通信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能提供太赫兹通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光纤传输领域的技术优势为6G高频传输提供关键支撑。
300***:天线射频领域龙头企业,近三年营收最高达87.44亿元,毫米波天线技术储备丰富,正研发适配6G频段的高性能天线与射频器件,已进入苹果6G原型机供应链,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688***:中国信科旗下6G核心研发平台,承担国家6G专项课题,拥有太赫兹技术专利,推出全球首款6G测试仪,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标准制定,完成5GNTN端到端技术验证,技术储备位居行业前列。
002***:基站天线全球第七,开发4096阵元相控阵技术适配卫星通信,在通感一体化基站和毫米波天线领域布局超前,2025年6G天线出货量占比已提升至30%,同时深度绑定华为供应链。
002***:全球光器件龙头,硅光模块技术国内领先,6G相干光模块研发进度对标国际一流水平,2025年第三季度相关订单同比增长80%,为中兴、烽火等企业提供核心光器件,支撑太赫兹通信场景落地。
... ...
扫码回复“8-6G行业”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10月13日,6G发展大会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本届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为期两天,将围绕6G网络技术、智能内生、无线技术、通感一体化、天地一体化、安全可信、北京6G产业发展等主题,分析研究成果。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谈及北京6G产业发展未来规划,苏国斌表示,将以商业闭环为目标,围绕市场-场景-业务-网络协同开展需求研究,梳理产业链核心企业,提前研判技术策略和演进路线,为6G商用筑牢基础;同时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发掘“杀手级”应用场景,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以应用端发力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此前,新质生产力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被频繁提及,而科技创新已被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新质生产力被视为重要投资主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激发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因此建议关注6G、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市场机会。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6G与卫星通信存在高度协同与融合关系:作为面向2030年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不仅关注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低时延,更重要的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及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等新能力;为覆盖海洋、山区、沙漠等地面网络难以触达的区域,6G必须引入卫星通信系统,尤其是低轨道(LEO)卫星,以构建“空-天-地”融合的立体网络架构。
开源证券表示,当前6G处于标准研究制定阶段,据IMT-2030(6G)推进组预测,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较2022年将增长超30倍;应高度重视通信升级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6G技术持续发展及标准确立,天线、射频、通信芯片等相关产业板块有望迎来对应的产业机遇期。
6G行业产业链下游催生多元应用场景
6G产业链围绕“空天地一体化”与“万物智联”核心愿景,形成上游技术研发、中游网络建设、下游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上游聚焦核心硬件与技术突破,太赫兹芯片、毫米波天线等成为关键,博通集成攻关高频射频芯片,硕贝德、通宇通讯在天线领域完成6G原型测试,本川智能的高频PCB获试验网订单。中游由运营商与设备商主导,中国移动牵头“通感算一体化”架构,中兴通讯以万项6G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卫通承担低轨卫星组网任务,构建天地融合网络基础。下游催生多元应用场景,工业制造借超低时延实现设备协同,低空经济依托通感技术推动无人机巡检落地,数字孪生、全息通信等新业态加速成型。各环节协同推进,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构筑起6G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
6G行业标准化进程加速推进
标准化进程加速推进,ITU-R与3GPP已启动核心架构研究,2026年将进入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中国以35%以上的专利占比主导国际话语权。技术路线上,全频谱融合成为核心方向,6GHz以下、毫米波、太赫兹及可见光频段将动态互补,太赫兹通信已实现200Gbps级传输验证,为Tbps速率奠定基础。架构创新聚焦空天地一体化与通感算融合,低轨卫星与地面网络深度协同,北京建成的智慧港口测试场已验证远程操控等场景可行性。同时,DOICT跨领域融合加速,AI内生网络与可重构架构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网络向智能自治升级。应用端将覆盖超20个细分场景,数字孪生、全息交互、低空经济等新业态逐步落地,预计2030年形成万亿级产业生态,成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
2040年全球智能终端连接数将突破1216亿台
3GPP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技术标准研究,明确2027年完成技术规范、2029年发布首个版本,2030年商用落地的时间表已形成行业共识。中国在政策端持续加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纳入未来产业,发改委《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与工信部专项通知形成“研发-标准-验证”政策闭环,IMT-2030(6G)推进组统筹的技术试验平台已实现毫米波通信等关键指标验证。国际竞争中,中国专利占比35.6%居首,美国(28.3%)聚焦太赫兹信道建模,韩国(12.1%)主攻星地融合技术,差异化竞争格局显现。
华为太赫兹传输速率达600Mbps,中兴采用非对称毫米波阵列架构平衡性能与成本,紫金山实验室通过智能超表面(RIS)将网络能效提升40%。空天地一体化加速落地:中国卫通低轨卫星组网采用Ka/V频段技术,震有科技地面站营收同比激增300%,2026年全球低轨卫星发射量预计突破2000颗。AI原生网络成为标配,中兴自研大模型使网络配置效率提升3倍,中国电信牵头3GPP计费标准立项,解决智联服务定价难题。
申万通信板块2025年累计涨幅64.19%,通信终端配件子板块领涨。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2.755亿美元飙升至2033年301.7亿美元(CAGR63.5%),亚太地区占比超50%;中国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1.8万亿元,带动数字经济产出15万亿元,2040年全球智能终端连接数将突破1216亿台。
6G行业个股一览:
中兴通讯(000063):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前五强,是6G技术预研的核心主导者,专利储备超万件,在太赫兹通信、AI原生网络等领域布局深厚,已与中国移动联合完成6G空口试验,计划2025年启动预商用设备生产,光传输设备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二。
中国卫通(601698):国内唯一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垄断低轨卫星频段资源,运营的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达500Gbps,承担“中国星网”万颗低轨卫星组网任务,2025年已获中国移动千亿级卫星直连手机订单,是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载体。
亨通光电(600487):光通信全产业链龙头,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13.62%,在太赫兹通信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能提供太赫兹通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光纤传输领域的技术优势为6G高频传输提供关键支撑。
300***:天线射频领域龙头企业,近三年营收最高达87.44亿元,毫米波天线技术储备丰富,正研发适配6G频段的高性能天线与射频器件,已进入苹果6G原型机供应链,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688***:中国信科旗下6G核心研发平台,承担国家6G专项课题,拥有太赫兹技术专利,推出全球首款6G测试仪,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标准制定,完成5GNTN端到端技术验证,技术储备位居行业前列。
002***:基站天线全球第七,开发4096阵元相控阵技术适配卫星通信,在通感一体化基站和毫米波天线领域布局超前,2025年6G天线出货量占比已提升至30%,同时深度绑定华为供应链。
002***:全球光器件龙头,硅光模块技术国内领先,6G相干光模块研发进度对标国际一流水平,2025年第三季度相关订单同比增长80%,为中兴、烽火等企业提供核心光器件,支撑太赫兹通信场景落地。
... ...
扫码回复“8-6G行业”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