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水利厅消息,11月7日,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召开。引大济岷工程是纳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国家“两重”项目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和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引大济岷工程的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破解“水瓶颈”、注入“水动能”,对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和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引大济岷工程的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破解“水瓶颈”、注入“水动能”,对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引大济岷工程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为起点,蜿蜒穿越至成都平原,构建起“一总两干”的输水格局,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61千米,其中隧洞占比超58%。
工程设计年引水量15.23亿立方米,覆盖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眉山、资阳共8市43县(市、区),受益人口3413万人,供水范围与成都平原经济区高度契合。工程总投资575亿元,建设总工期96个月。引大济岷工程是集民生保障、生态修复、经济赋能于一体的战略载体,将进一步完善四川水资源格局。
工程建成后,将与都江堰供水工程形成双水源水网体系,结束成都平原“单水源依赖”历史,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91万亩,为“天府粮仓”筑牢灌溉保障网。工程连通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助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变成都、德阳等8市43县(市、区)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
工程核心价值:破解资源失衡的战略级抓手
供需矛盾驱动的必然选择:四川水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甘孜、阿坝人均水资源量达4万-7万立方米,而成都平原经济区不足1000立方米,以全省20%水资源支撑80%经济总量。工程2050年达15.23亿立方米年供水量,可覆盖8市43县、超3400万人口,将成都平原工业供水保证率提升至更高水平,为“天府粮仓”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
国家级工程的多重属性:作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重点项目,工程静态总投资536.23亿元、建设周期8年,是四川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兼具民生保障、粮食安全与区域发展三重战略意义。
产业链机遇:8年建设周期的投资红利释放
上游:建材与设备需求确定性高:工程需穿越29个地质断裂带,面临2040米最大埋深、40千米超长隧洞等世界级难题,将拉动高强度钢材、特种水泥等建材需求;48个科技攻关项目涉及大口径高压管道(最大管径3.6米、压力2.3兆帕)、隧洞掘进设备等,国产设备供应商有望抢占先机。
中游:施工企业直接受益于工程体量:总干线、南干线、北干线构成的复杂管线网络,将为具备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带来持续订单,参考四川水利建设前8个月吸纳11.3万人就业、带动900亿元GDP增长的数据,工程年均投资拉动效应可期。
下游: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共振:工程构建的都江堰+引大济岷双水源格局,将缓解成都平原“水瓶颈”,直接利好沿线制造业、农业等用水密集型产业,同时带动雅安等途经地建材贸易、机械租赁等配套服务业增长。
引大济岷工程概念未来发展趋势
引大济岷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其未来发展将深度契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工程建设期内,依托260余公里隧洞管线的建设需求,将持续带动建材制造、机械租赁、交通运输等上下游产业链扩张,释放强大投资拉动效应,同时为沿线地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建成后,工程将与都江堰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使成都平原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提升至97%,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0%,每年15.23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可支撑3400余万人生产生活,为“天府粮仓”建设与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升级筑牢水安全根基。从长期看,工程将推动四川构建系统化水资源调配体系,其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经验可为全国跨区域调水工程提供示范,且随着国家水网建设深化,后续或联动更多区域水利项目,形成覆盖西南的水资源保障网络,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投资主线
一是水利施工龙头,优先关注参与过重大跨区域调水工程、在隧洞施工领域有技术积累的企业;二是建材与设备供应商,重点布局高压管道、特种水泥及大型掘进设备细分龙头;三是区域受益标的,四川本地水利基建及配套服务企业有望获得地域倾斜。
引大济岷工程个股
四川路桥(600039):四川本土基建龙头,深度参与省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具备复杂地质隧洞施工核心能力。工程151公里隧洞(占比超58%)建设中,其“TBM+钻爆法”复合施工技术可精准匹配需求,作为四川“一号工程”核心施工方之一,有望获取超百亿级标段订单。
国统股份(002205):国内PCCP管道龙头企业,专注大口径高压输水管道研发生产。工程最大管径3.6米、压力2.3兆帕的管道需求,与公司核心产品高度契合,过往参与多项国家级调水工程,此次有望抢占核心管线供应份额。
兴蓉环境(000598):西南水务运营标杆,业务覆盖成都平原核心受益区。工程建成后将与都江堰形成双水源格局,公司可依托智慧水务技术(物联网感知+AI决策引擎)承接新增供水与运维业务,服务超3400万受益人口。
300***:农业节水灌溉龙头,直接对接工程“天府粮仓”灌溉需求。可提供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参与17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的设施建设,同时承担水利信息化监测与30年运营维护服务。
600***:隧洞掘进设备核心供应商,工程40千米超长隧洞、2040米深埋等难题需其大型TBM设备支撑。公司盾构机技术国内领先,已参与多项深埋隧洞工程,有望成为工程48项科技攻关的设备主力。
600***:四川本地特种水泥龙头,工程穿越29个地质断裂带的隧洞与管道工程对高强度水泥需求迫切。公司产能辐射工程核心区域,可快速响应施工建材补给,直接受益于575亿元投资带来的建材增量。
... ...
扫码回复“8-引大济岷概念”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据四川省水利厅消息,11月7日,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召开。引大济岷工程是纳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国家“两重”项目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和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引大济岷工程的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破解“水瓶颈”、注入“水动能”,对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和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引大济岷工程的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破解“水瓶颈”、注入“水动能”,对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引大济岷工程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为起点,蜿蜒穿越至成都平原,构建起“一总两干”的输水格局,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61千米,其中隧洞占比超58%。
工程设计年引水量15.23亿立方米,覆盖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眉山、资阳共8市43县(市、区),受益人口3413万人,供水范围与成都平原经济区高度契合。工程总投资575亿元,建设总工期96个月。引大济岷工程是集民生保障、生态修复、经济赋能于一体的战略载体,将进一步完善四川水资源格局。
工程建成后,将与都江堰供水工程形成双水源水网体系,结束成都平原“单水源依赖”历史,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91万亩,为“天府粮仓”筑牢灌溉保障网。工程连通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助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变成都、德阳等8市43县(市、区)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
工程核心价值:破解资源失衡的战略级抓手
供需矛盾驱动的必然选择:四川水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甘孜、阿坝人均水资源量达4万-7万立方米,而成都平原经济区不足1000立方米,以全省20%水资源支撑80%经济总量。工程2050年达15.23亿立方米年供水量,可覆盖8市43县、超3400万人口,将成都平原工业供水保证率提升至更高水平,为“天府粮仓”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
国家级工程的多重属性:作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重点项目,工程静态总投资536.23亿元、建设周期8年,是四川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兼具民生保障、粮食安全与区域发展三重战略意义。
产业链机遇:8年建设周期的投资红利释放
上游:建材与设备需求确定性高:工程需穿越29个地质断裂带,面临2040米最大埋深、40千米超长隧洞等世界级难题,将拉动高强度钢材、特种水泥等建材需求;48个科技攻关项目涉及大口径高压管道(最大管径3.6米、压力2.3兆帕)、隧洞掘进设备等,国产设备供应商有望抢占先机。
中游:施工企业直接受益于工程体量:总干线、南干线、北干线构成的复杂管线网络,将为具备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带来持续订单,参考四川水利建设前8个月吸纳11.3万人就业、带动900亿元GDP增长的数据,工程年均投资拉动效应可期。
下游: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共振:工程构建的都江堰+引大济岷双水源格局,将缓解成都平原“水瓶颈”,直接利好沿线制造业、农业等用水密集型产业,同时带动雅安等途经地建材贸易、机械租赁等配套服务业增长。
引大济岷工程概念未来发展趋势
引大济岷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其未来发展将深度契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工程建设期内,依托260余公里隧洞管线的建设需求,将持续带动建材制造、机械租赁、交通运输等上下游产业链扩张,释放强大投资拉动效应,同时为沿线地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建成后,工程将与都江堰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使成都平原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提升至97%,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0%,每年15.23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可支撑3400余万人生产生活,为“天府粮仓”建设与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升级筑牢水安全根基。从长期看,工程将推动四川构建系统化水资源调配体系,其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经验可为全国跨区域调水工程提供示范,且随着国家水网建设深化,后续或联动更多区域水利项目,形成覆盖西南的水资源保障网络,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投资主线
一是水利施工龙头,优先关注参与过重大跨区域调水工程、在隧洞施工领域有技术积累的企业;二是建材与设备供应商,重点布局高压管道、特种水泥及大型掘进设备细分龙头;三是区域受益标的,四川本地水利基建及配套服务企业有望获得地域倾斜。
引大济岷工程个股
四川路桥(600039):四川本土基建龙头,深度参与省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具备复杂地质隧洞施工核心能力。工程151公里隧洞(占比超58%)建设中,其“TBM+钻爆法”复合施工技术可精准匹配需求,作为四川“一号工程”核心施工方之一,有望获取超百亿级标段订单。
国统股份(002205):国内PCCP管道龙头企业,专注大口径高压输水管道研发生产。工程最大管径3.6米、压力2.3兆帕的管道需求,与公司核心产品高度契合,过往参与多项国家级调水工程,此次有望抢占核心管线供应份额。
兴蓉环境(000598):西南水务运营标杆,业务覆盖成都平原核心受益区。工程建成后将与都江堰形成双水源格局,公司可依托智慧水务技术(物联网感知+AI决策引擎)承接新增供水与运维业务,服务超3400万受益人口。
300***:农业节水灌溉龙头,直接对接工程“天府粮仓”灌溉需求。可提供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参与17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的设施建设,同时承担水利信息化监测与30年运营维护服务。
600***:隧洞掘进设备核心供应商,工程40千米超长隧洞、2040米深埋等难题需其大型TBM设备支撑。公司盾构机技术国内领先,已参与多项深埋隧洞工程,有望成为工程48项科技攻关的设备主力。
600***:四川本地特种水泥龙头,工程穿越29个地质断裂带的隧洞与管道工程对高强度水泥需求迫切。公司产能辐射工程核心区域,可快速响应施工建材补给,直接受益于575亿元投资带来的建材增量。
... ...
扫码回复“8-引大济岷概念”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