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汽车技术与装备创新成果洞察

新华信用

1周前

11月7日,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11月7日,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装”点未来——2025年度“引领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正式公布,涉及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底盘及智算芯片四大关键领域22项创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升级。

c2ac2bea-40d2-46ee-8239-2038993107f0.png

在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方面,多项成果实现系统性突破。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攻克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测试评价关键技术,构建覆盖海量场景的测评体系与装备链,同时建立覆盖“场景+语义+压力”的多语言语音交互测试体系,进一步助力车企产品全球化。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我国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实现全链路技术突破并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南京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分体式陆空融合飞行汽车“天路X”,既符合道路行驶法规又具备纯电动垂直起降能力。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基于L4级技术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在超300城全部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运营。智车信安(苏州)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AI原生智能安全运营体系,实现对未知威胁的高效感知与主动防护。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将军用标准引入民用车辆测试,首创针对枪击、爆破等极端场景的AI智能化测评方案。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想汽车)2025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升级辅助驾驶平台,实现了全域、全速、全场景的主动防护,重塑了家庭出行安全标准。

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关键检测与产线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测评装备,突破多光谱动态训练与大范围定位测试技术等技术并服务超300家企业。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研发智能网联车辆软件在线刷写技术,通过并行刷写与AGV供电提升生产效率和软件一致性。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体系,融合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检测。

在智能底盘方面,本土化、智能化成为核心突破点。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国产主动稳定杆“单一扭转刚度”局限,通过智能主动调节显著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的猛士M817智能越野底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底盘线控技术,实现全地形自适应。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的“人-车-路”闭环仿真测试一体化平台,实现智能底盘从部件到整车多维度全栈验证。艾尔维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运动控制方案,实现底盘多系统协同与高性能动态控制。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低压电机模拟器,填补了底盘控制器在功率级HIL测试领域的空白。

在智算芯片方面,国产大算力芯片实现多场景落地。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华山A1000芯片作为本土首款量产车规级辅助驾驶计算芯片,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量产应用。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CFC3009PT芯片创新集成NPU与抗量子安全模块等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北京辉羲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推出国产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R1,原生高效适配Transformer大模型,填补了国产高性能组合辅助驾驶芯片市场空白。上海为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VS919系列单芯片行泊一体域控芯片,打破了传统外置MCU设计,实现“一颗芯片,多场景智驾”多应用场景。瓴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创新Dspike™驱动技术,有效解决智算芯片大电流供电中的电压振荡与效率难题。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布国产全自研高性能GPU芯片7G100系列,支持多路虚拟化与AI推理,满足智能汽车等多领域需求。

本年度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加智能、安全与高效的未来,也为中国汽车在全球竞争中持续引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创新成果如下:

ba2f3015-cfae-45ba-bc85-89db435a5775.png

11月7日,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11月7日,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装”点未来——2025年度“引领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正式公布,涉及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底盘及智算芯片四大关键领域22项创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升级。

c2ac2bea-40d2-46ee-8239-2038993107f0.png

在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方面,多项成果实现系统性突破。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攻克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测试评价关键技术,构建覆盖海量场景的测评体系与装备链,同时建立覆盖“场景+语义+压力”的多语言语音交互测试体系,进一步助力车企产品全球化。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我国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实现全链路技术突破并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南京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分体式陆空融合飞行汽车“天路X”,既符合道路行驶法规又具备纯电动垂直起降能力。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基于L4级技术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在超300城全部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运营。智车信安(苏州)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AI原生智能安全运营体系,实现对未知威胁的高效感知与主动防护。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将军用标准引入民用车辆测试,首创针对枪击、爆破等极端场景的AI智能化测评方案。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想汽车)2025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升级辅助驾驶平台,实现了全域、全速、全场景的主动防护,重塑了家庭出行安全标准。

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关键检测与产线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测评装备,突破多光谱动态训练与大范围定位测试技术等技术并服务超300家企业。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研发智能网联车辆软件在线刷写技术,通过并行刷写与AGV供电提升生产效率和软件一致性。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体系,融合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检测。

在智能底盘方面,本土化、智能化成为核心突破点。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国产主动稳定杆“单一扭转刚度”局限,通过智能主动调节显著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的猛士M817智能越野底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底盘线控技术,实现全地形自适应。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的“人-车-路”闭环仿真测试一体化平台,实现智能底盘从部件到整车多维度全栈验证。艾尔维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运动控制方案,实现底盘多系统协同与高性能动态控制。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低压电机模拟器,填补了底盘控制器在功率级HIL测试领域的空白。

在智算芯片方面,国产大算力芯片实现多场景落地。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华山A1000芯片作为本土首款量产车规级辅助驾驶计算芯片,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量产应用。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CFC3009PT芯片创新集成NPU与抗量子安全模块等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北京辉羲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推出国产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R1,原生高效适配Transformer大模型,填补了国产高性能组合辅助驾驶芯片市场空白。上海为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VS919系列单芯片行泊一体域控芯片,打破了传统外置MCU设计,实现“一颗芯片,多场景智驾”多应用场景。瓴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创新Dspike™驱动技术,有效解决智算芯片大电流供电中的电压振荡与效率难题。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布国产全自研高性能GPU芯片7G100系列,支持多路虚拟化与AI推理,满足智能汽车等多领域需求。

本年度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加智能、安全与高效的未来,也为中国汽车在全球竞争中持续引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创新成果如下:

ba2f3015-cfae-45ba-bc85-89db435a5775.png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