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创新推出安全生产信用2.0版,围绕“监管需求精准对接、主体责任刚性落地”主线,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11年初步建立安全生产信用体系以来,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探索信用监管新路径。2020年将11万余家工贸企业纳入信用管理,形成信用监管1.0版本。面对信用评价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衔接不够紧密等新问题,2025年1月,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启动2.0版改革,推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实现全面升级。
在制度设计方面,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推动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激励惩戒等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宁波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为信用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同时,新出台《宁波市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信用等级评定配套文件,构建起“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信用管理新格局。
新构建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千分制,将企业精准划分为A、B、C三个等级,设置4个大项、9个指标、32个小项,通过简化流程提升监管精准度。为确保信用评定的真实性,宁波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对信息系统判定的4.1万家A级企业、15万余家B级企业开展现场复核,局领导赴12个地区推进工作,并为首批信用A级企业授牌。
图为执法人员对信用A级企业开展现场复核
此外,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推动信用等级与监管措施深度融合,经复核确认的A级企业可享受一年内免检政策,目前已有7300余家企业受益。同时,联合6个部门推出安全生产领域守信激励措施,为A级企业提供五方面7项利好政策,并对有发展潜力的非A级企业开展信用帮扶,助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图为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及时高效办结信用修复,韩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两位负责人专程来该局送上锦旗
截至目前,全市23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已全面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系统。通过精准施策,540余家企业被纳入优先帮扶对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随着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正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精准监管的示范样本。(吴宇飞)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创新推出安全生产信用2.0版,围绕“监管需求精准对接、主体责任刚性落地”主线,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11年初步建立安全生产信用体系以来,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探索信用监管新路径。2020年将11万余家工贸企业纳入信用管理,形成信用监管1.0版本。面对信用评价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衔接不够紧密等新问题,2025年1月,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启动2.0版改革,推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实现全面升级。
在制度设计方面,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推动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激励惩戒等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宁波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为信用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同时,新出台《宁波市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信用等级评定配套文件,构建起“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信用管理新格局。
新构建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千分制,将企业精准划分为A、B、C三个等级,设置4个大项、9个指标、32个小项,通过简化流程提升监管精准度。为确保信用评定的真实性,宁波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对信息系统判定的4.1万家A级企业、15万余家B级企业开展现场复核,局领导赴12个地区推进工作,并为首批信用A级企业授牌。
图为执法人员对信用A级企业开展现场复核
此外,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推动信用等级与监管措施深度融合,经复核确认的A级企业可享受一年内免检政策,目前已有7300余家企业受益。同时,联合6个部门推出安全生产领域守信激励措施,为A级企业提供五方面7项利好政策,并对有发展潜力的非A级企业开展信用帮扶,助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图为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及时高效办结信用修复,韩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两位负责人专程来该局送上锦旗
截至目前,全市23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已全面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系统。通过精准施策,540余家企业被纳入优先帮扶对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随着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正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精准监管的示范样本。(吴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