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聚焦科技,关注出口与周期机会

中金研究

2小时前

摘要

展望2026年,我们判断机械行业中科技创新板块仍具备较大投资机会;其次,出口端虽面临不确定性,但随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及美联储降息落地等,我们认为外需存结构性机遇;内需层面,下游短期难见大范围产能扩张,但随着产能出清和通用企业向成长行业转型,股价有望反弹。

AI基建:高景气资本开支和高频技术迭代带来机械发展新机遇。1)海外算力资本开支超预期,行业扩产带动PCB设备和AIDC需求高增,全球供给紧张,关键设备有望迎来国产替代机会。2)AI算力升级催生新需求,下一代芯片rubin或提高PCB、冷板、快接头等加工要求,并带动微通道液冷等新技术方案,设备及耗材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人形机器人:2026年产业进度加速,关注头部扩产。2022-2025年为原型机到小批量工程阶段,我们认为,2026年或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同时,国产人形机器人性能快速迭代,应用场景合作生态加速打开。重视软硬件技术发展,关注汽车、消费电子零部件跨界切入。

出口链:精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板块。1)工程机械:国际化叠加企业改革驱动投资者回报优化。2)五金工具: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工具消费或将回暖。3)摩托车: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凭借高性价比持续抢占海外市场份额。4)油服设备:欧洲天然气需求外溢,带动天然气压缩机需求。

专用设备:关注景气拐点和技术变革的子赛道。供给出清+技术创新趋势,看好:1)存在技术变革或技术收敛的板块如固态电池和核聚变等;2)景气可能向上的细分板块如3C设备、煤机等;3)在产能周期视角下拐点已现,处于供给出清+需求改善阶段的板块如锂电设备。

风险提示: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量产节奏不及预期,海外景气度降低。

正文

2026年看好科技成长投资主线,关注国内需求修复及出口高景气带来的结构性机会。1)我们判断26年机械行业中科技板块仍具备较大投资机会,看好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基建与应用。2)国内需求筑底修复,国际化持续推进,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且盈利能力提升的出口链企业,及具备景气拐点和技术变革子赛道。

科技成长:创新驱动新基建与新应用

人形机器人:2026年关注头部企业扩产。2022-2025年为原型机到小批量工程阶段,我们认为2026年或成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建议关注:1)特斯拉Optimus Gen3硬件参与机会,及新技术方向(灵巧手、轴向磁通电机、电子皮肤等);2)国产人形机器人新股上市及配套供应商挖掘;3)工业软件企业外延,含操作系统/模型/开发工具等。

协作机器人:填补人机协作,智能升级。协作机器人在关键部件与人形机器人具有共通性,同时,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技术提升迅速,并向海外发展。关注2026年新股上市投资机会。

AI PCB:1)资本开支扩散,订单驱动+国产替代两条行业主线。我们预计2026年,AI PCB扩产主体有望由2025年以胜宏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延伸到全行业,关键进口设备或出现产能瓶颈,国产超快激光钻孔等设备将存在进口替代需求。2)PCB钻针量价齐升。PCB钻针良率对制程有较高影响,AI服务器驱动下PCB板厚、板材均有较大变化.

AIDC:1)燃气轮机:全球燃气轮机需求景气,叶片环境供给短缺,我们看好行业技术及产能领先的公司叶片持续放量。2)柴发:若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如期落地,我们预计2026年将延续供不应求、呈现量价齐升。关注出海进展、打开成长新蓝图。

液冷:资本开支超预期,Rubin或推动量价齐升。1)25年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超预期,我们认为AI基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2)英伟达Rubin功率密度提升,液冷或成刚需;且技术或向散热效率更高的微通道水冷板等方案迭代,我们预计价值量有望提升20%+。

地产交运设备:国内需求筑底修复,国际化拓展持续推进

工程机械:1)国际化带动长期盈利中枢上行。3Q25以来挖机出口增长明显。我们看好在美国降息背景下,工程机械全球终端增长带动出口需求。我们认为行业长期盈利增长空间主要在海外,份额和品类扩张空间较大,主机厂海外收入增长有望有效拉动盈利中枢上行。2)企业改革驱动投资者回报优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行业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我们认为股权激励有望驱动公司释放改革红利,提质增效。

轨交装备:客货运量双双景气带动新车需求。2025年以来,动车组累计招标278组超预期,机车等招标预计在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也将同比增长。同时,更新维保周期逐步到来,我们看好需求延续。

船舶: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随着美国301调查措施实施落地、中国亦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关注进一步谈判进展),旧船替换周期渐行渐近叠加绿色转型需求,或驱动船东下单意愿提升,且对中国船企压制因素逐步减弱;此外,中船和重工重组今年已经落地,明年沪东中华注入可期。

出口链:需求高景气,看好全球优质龙头  

五金工具: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工具消费或将回暖。五金工具终端消费处于底部,库存处于合理水位。9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我们复盘发现降息或带动五金工具终端需求增长,往后看工具行业消费或将复苏。近期中美关税反复,当前越南仍为综合成本最低地区,中国头部厂商往越南产能转移步伐快于同行,我们认为有望实现份额提升。

摩托车:我们预计全球大排量摩托车的整体定价体系将出现持续下移趋势,进而提升全球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长期渗透率。我们认为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中国大排量摩托车龙头,有望持续抢占海外厂商份额。

油服设备:受益中东中亚天然气压缩机持续高景气。油服设备龙头全球化出海顺利并持续抢占海外份额,我们认为26年行业高景气将延续。

通用顺周期:大周期筑底,关注结构性机会

机床&刀具:1)机床:建议寻找α&高分红标的,以及国产五轴、数控系统等。2)刀具:下游结构性分化,风电、航空等加工需求相对旺盛,关注PCB、人形机器人加工等细分领域机会。

注塑机:我们认为国内周期或于2H26开启向上,同时全球产能转移拉动海外需求保持20%增幅,我们预计2026年或迎来内外需共振机遇。此外,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结构件压铸&注塑带动的成长机会。

第三方检测:2025年来,传统领域(食品、环境等)周期磨底,建议关注新兴领域如电子、卫星需求释放与明年宏观经济回暖带动传统领域需求的修复。

工业气体: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但我们认为下游需求仍相对疲软,气价存在压力。关注龙头企业向成长转型。

激光:2025年以来,锂电、消费级、AI PCB、特种等特定行业激光需求呈现结构性修复。展望明年,我们认为工业通用、消费电子等行业激光需求将迎来拐点,同时AI PCB、半导体等领域激光应用有望加速渗透和国产替代。

专用设备:关注景气变革与技术拐点子赛道

锂电设备:锂电周期拐点,叠加新技术变革带动设备机会。1)25-26年国内锂电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出现向上拐点,欧美电池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6年头部电池厂国内外产能建设增速有望维持20%水平。2)固态电池一期项目中期验收于4Q25来临,后续二期项目有望扩容,建议关注电解质成本下降、电池性能参数提高等进展。

光伏设备:关注反内卷带来的行业底部回暖,以及公司泛半导体第二成长曲线延伸。例如晶盛机电的碳化硅业务、高测股份的机器人业务、帝尔激光的激光钻孔业务、迈为股份的半导体设备业务等。

核聚变:国内实验技术催化密集。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2030年间CAGR约7.4%。以4Q25 BEST主机的实验平台建设将带动超导材料、精密机械、高真空设备等上下游领域发展。

煤机设备:我们认为25-27年,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将保持在74%左右的高位水平。相比采煤机环节,液压支架环节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和整机出海潜力。煤机龙头业绩的韧性或持续超出市场预期,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有望推动龙头公司估值修复。

3C自动化设备:2026年硬件创新期。2026年折叠屏、AI眼镜、AI陪伴类产品迎来创新潮,拉动3C自动化设备二阶导需求。我们重点推荐果链/Meta链。

科学仪器:行业空间广,海外依赖程度较高。近期,中美关税风波再起,科学仪器是下游行业研发的必备设备,我们认为国产替代重要性短期提升、中长期持续看好国产替代加速,相关投资机会将随着国产企业技术突破持续演绎。



摘要

展望2026年,我们判断机械行业中科技创新板块仍具备较大投资机会;其次,出口端虽面临不确定性,但随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及美联储降息落地等,我们认为外需存结构性机遇;内需层面,下游短期难见大范围产能扩张,但随着产能出清和通用企业向成长行业转型,股价有望反弹。

AI基建:高景气资本开支和高频技术迭代带来机械发展新机遇。1)海外算力资本开支超预期,行业扩产带动PCB设备和AIDC需求高增,全球供给紧张,关键设备有望迎来国产替代机会。2)AI算力升级催生新需求,下一代芯片rubin或提高PCB、冷板、快接头等加工要求,并带动微通道液冷等新技术方案,设备及耗材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人形机器人:2026年产业进度加速,关注头部扩产。2022-2025年为原型机到小批量工程阶段,我们认为,2026年或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同时,国产人形机器人性能快速迭代,应用场景合作生态加速打开。重视软硬件技术发展,关注汽车、消费电子零部件跨界切入。

出口链:精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板块。1)工程机械:国际化叠加企业改革驱动投资者回报优化。2)五金工具: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工具消费或将回暖。3)摩托车: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凭借高性价比持续抢占海外市场份额。4)油服设备:欧洲天然气需求外溢,带动天然气压缩机需求。

专用设备:关注景气拐点和技术变革的子赛道。供给出清+技术创新趋势,看好:1)存在技术变革或技术收敛的板块如固态电池和核聚变等;2)景气可能向上的细分板块如3C设备、煤机等;3)在产能周期视角下拐点已现,处于供给出清+需求改善阶段的板块如锂电设备。

风险提示: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量产节奏不及预期,海外景气度降低。

正文

2026年看好科技成长投资主线,关注国内需求修复及出口高景气带来的结构性机会。1)我们判断26年机械行业中科技板块仍具备较大投资机会,看好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基建与应用。2)国内需求筑底修复,国际化持续推进,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且盈利能力提升的出口链企业,及具备景气拐点和技术变革子赛道。

科技成长:创新驱动新基建与新应用

人形机器人:2026年关注头部企业扩产。2022-2025年为原型机到小批量工程阶段,我们认为2026年或成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建议关注:1)特斯拉Optimus Gen3硬件参与机会,及新技术方向(灵巧手、轴向磁通电机、电子皮肤等);2)国产人形机器人新股上市及配套供应商挖掘;3)工业软件企业外延,含操作系统/模型/开发工具等。

协作机器人:填补人机协作,智能升级。协作机器人在关键部件与人形机器人具有共通性,同时,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技术提升迅速,并向海外发展。关注2026年新股上市投资机会。

AI PCB:1)资本开支扩散,订单驱动+国产替代两条行业主线。我们预计2026年,AI PCB扩产主体有望由2025年以胜宏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延伸到全行业,关键进口设备或出现产能瓶颈,国产超快激光钻孔等设备将存在进口替代需求。2)PCB钻针量价齐升。PCB钻针良率对制程有较高影响,AI服务器驱动下PCB板厚、板材均有较大变化.

AIDC:1)燃气轮机:全球燃气轮机需求景气,叶片环境供给短缺,我们看好行业技术及产能领先的公司叶片持续放量。2)柴发:若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如期落地,我们预计2026年将延续供不应求、呈现量价齐升。关注出海进展、打开成长新蓝图。

液冷:资本开支超预期,Rubin或推动量价齐升。1)25年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超预期,我们认为AI基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2)英伟达Rubin功率密度提升,液冷或成刚需;且技术或向散热效率更高的微通道水冷板等方案迭代,我们预计价值量有望提升20%+。

地产交运设备:国内需求筑底修复,国际化拓展持续推进

工程机械:1)国际化带动长期盈利中枢上行。3Q25以来挖机出口增长明显。我们看好在美国降息背景下,工程机械全球终端增长带动出口需求。我们认为行业长期盈利增长空间主要在海外,份额和品类扩张空间较大,主机厂海外收入增长有望有效拉动盈利中枢上行。2)企业改革驱动投资者回报优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行业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我们认为股权激励有望驱动公司释放改革红利,提质增效。

轨交装备:客货运量双双景气带动新车需求。2025年以来,动车组累计招标278组超预期,机车等招标预计在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也将同比增长。同时,更新维保周期逐步到来,我们看好需求延续。

船舶: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随着美国301调查措施实施落地、中国亦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关注进一步谈判进展),旧船替换周期渐行渐近叠加绿色转型需求,或驱动船东下单意愿提升,且对中国船企压制因素逐步减弱;此外,中船和重工重组今年已经落地,明年沪东中华注入可期。

出口链:需求高景气,看好全球优质龙头  

五金工具: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工具消费或将回暖。五金工具终端消费处于底部,库存处于合理水位。9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我们复盘发现降息或带动五金工具终端需求增长,往后看工具行业消费或将复苏。近期中美关税反复,当前越南仍为综合成本最低地区,中国头部厂商往越南产能转移步伐快于同行,我们认为有望实现份额提升。

摩托车:我们预计全球大排量摩托车的整体定价体系将出现持续下移趋势,进而提升全球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长期渗透率。我们认为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中国大排量摩托车龙头,有望持续抢占海外厂商份额。

油服设备:受益中东中亚天然气压缩机持续高景气。油服设备龙头全球化出海顺利并持续抢占海外份额,我们认为26年行业高景气将延续。

通用顺周期:大周期筑底,关注结构性机会

机床&刀具:1)机床:建议寻找α&高分红标的,以及国产五轴、数控系统等。2)刀具:下游结构性分化,风电、航空等加工需求相对旺盛,关注PCB、人形机器人加工等细分领域机会。

注塑机:我们认为国内周期或于2H26开启向上,同时全球产能转移拉动海外需求保持20%增幅,我们预计2026年或迎来内外需共振机遇。此外,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结构件压铸&注塑带动的成长机会。

第三方检测:2025年来,传统领域(食品、环境等)周期磨底,建议关注新兴领域如电子、卫星需求释放与明年宏观经济回暖带动传统领域需求的修复。

工业气体: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但我们认为下游需求仍相对疲软,气价存在压力。关注龙头企业向成长转型。

激光:2025年以来,锂电、消费级、AI PCB、特种等特定行业激光需求呈现结构性修复。展望明年,我们认为工业通用、消费电子等行业激光需求将迎来拐点,同时AI PCB、半导体等领域激光应用有望加速渗透和国产替代。

专用设备:关注景气变革与技术拐点子赛道

锂电设备:锂电周期拐点,叠加新技术变革带动设备机会。1)25-26年国内锂电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出现向上拐点,欧美电池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6年头部电池厂国内外产能建设增速有望维持20%水平。2)固态电池一期项目中期验收于4Q25来临,后续二期项目有望扩容,建议关注电解质成本下降、电池性能参数提高等进展。

光伏设备:关注反内卷带来的行业底部回暖,以及公司泛半导体第二成长曲线延伸。例如晶盛机电的碳化硅业务、高测股份的机器人业务、帝尔激光的激光钻孔业务、迈为股份的半导体设备业务等。

核聚变:国内实验技术催化密集。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2030年间CAGR约7.4%。以4Q25 BEST主机的实验平台建设将带动超导材料、精密机械、高真空设备等上下游领域发展。

煤机设备:我们认为25-27年,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将保持在74%左右的高位水平。相比采煤机环节,液压支架环节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和整机出海潜力。煤机龙头业绩的韧性或持续超出市场预期,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有望推动龙头公司估值修复。

3C自动化设备:2026年硬件创新期。2026年折叠屏、AI眼镜、AI陪伴类产品迎来创新潮,拉动3C自动化设备二阶导需求。我们重点推荐果链/Meta链。

科学仪器:行业空间广,海外依赖程度较高。近期,中美关税风波再起,科学仪器是下游行业研发的必备设备,我们认为国产替代重要性短期提升、中长期持续看好国产替代加速,相关投资机会将随着国产企业技术突破持续演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