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管道起点设在张家口康保制氢厂,终点位于唐山市曹妃甸末站。该项目途经张家口、承德、唐山3市18县,设计压力7.2兆帕,管径813毫米,年输氢能力超过150万吨。
这一能源新动脉将有效解决绿氢生产与消费市场的地理分隔问题,为京津冀地区绿氢、绿氨、绿色甲醇产业集群构筑起稳定且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据悉,这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体是张家口海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海泰新能源体系内专门负责氢能业务发展的核心平台,致力于打造覆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
其母公司海泰新能,是国内绿色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
海泰新能从光伏组件制造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光伏制造、电站开发、储能系统、氢能产业四大板块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在光伏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组件全球产能达10GW,位列中国光伏企业产能前十强,并获得彭博新能源财经Tier1一级组件制造商评级。
海泰新能与日本夏普、国家电投、中国华电、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战略合作,业务网络覆盖亚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氢能布局方面,海泰系企业在氢能领域的投资已超过150亿元,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是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布局。海泰新能正通过张家口海泰氢能科技这一专业平台,系统布局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未来五年,海泰新能源计划在氢能领域投入约200亿元,重点建设氢气液化工厂、加氢站网络和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氢能供应与服务商。
在业绩方面,2025年三季度,海泰新能营收14.32亿元,同比下降42.26%;净利润由盈转亏,从去年同期盈利1.63亿元转为亏损2.48亿元,同比暴降251.97%。
尤为严峻的是,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已降至-3.35%,陷入“销售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这一状况主要归因于全球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组件价格同比下跌约30%,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面对行业寒冬,海泰新能源迅速调整战略布局,果断终止原计划投资50亿元的“10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转而向印尼子公司增资1.46亿元,推进“2GW电池片+1GW组件项目”建设,以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