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亮相哥伦比亚波哥大

新华指数

14小时前

据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介绍,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以“上海指数5×4框架”为基础,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展开,筛选七大指针性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重点监测城市建成区通过更新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成效。

近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办。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人,以及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政府代表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上,2025《上海指数应用报告》(英文版)正式发布,其中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上海大学共同推出的“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下简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作为报告的重要内容也在波哥大亮相。

9286a97c3100499d88142fcd34d7c830.png

图为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波哥大)现场(来源:新华社视频)

在中国倡议下,第68届联合国大会2013年12月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城市更新,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应用场景尝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少量关键、可追踪的指标,旨在系统、灵敏地监测并反映城市更新的进程。

据悉,上海指数全称为“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是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指导下,围绕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的国际权威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作为上海指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不仅深化了上海指数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应用,更将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工具指引,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据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介绍,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以“上海指数5×4框架”为基础,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展开,筛选七大指针性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重点监测城市建成区通过更新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成效。

468e63cd973848008d5c6b5843d53715.png

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主题活动(波哥大)现场展示

49914efda30a49dfb325a81961677053.jpeg

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主题活动(波哥大)现场“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解读环节

城市更新应用场景指标体系设置突出了城市的进步性特征,以及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紧密衔接,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提供量化支撑。特别是,该体系创新引入了用遥感卫星数据计算的建成区灯光指数,测算了“建成区扩张系数”,用以真实反映城市经济社会活跃度的变化,并有效区分存量更新与新增建设用地的发展成效差异。

0b47479267094c6abdf103e5fa9f6544.png

96fe843fe072425983f4dfc362ff0c76.png

faaf622c6ed0452fb07135de0fac96ef.png

图为城市更新应用场景测度结果(单位:点)

城市更新应用场景首期选择上海、北京、香港、伦敦、新加坡和东京六大城市作为测度样本。根据测度结果,样本城市更新发展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北京、上海为代表的持续发力型城市,正从快速城镇化阶段全面转向存量更新时代,呈现出高活跃度和上升态势。东京、伦敦为代表的优化发展型城市,长期深耕精细化治理,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调整适应型城市,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不断调整和改善高密度的人居环境。

从微观指标看,各样本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已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以来,各样本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均有显著下降,但2023年部分样本城市出现反弹,这表明在城市更新发展中,需要持续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互联网普及率总体上行,城市智慧化更新进程不断加快。

曹占忠表示,未来,城市更新应用场景将在样本范围、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案例联动等方面持续深化,助力全球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据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介绍,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以“上海指数5×4框架”为基础,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展开,筛选七大指针性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重点监测城市建成区通过更新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成效。

近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办。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人,以及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政府代表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上,2025《上海指数应用报告》(英文版)正式发布,其中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上海大学共同推出的“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下简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作为报告的重要内容也在波哥大亮相。

9286a97c3100499d88142fcd34d7c830.png

图为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波哥大)现场(来源:新华社视频)

在中国倡议下,第68届联合国大会2013年12月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城市更新,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应用场景尝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少量关键、可追踪的指标,旨在系统、灵敏地监测并反映城市更新的进程。

据悉,上海指数全称为“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是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指导下,围绕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的国际权威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作为上海指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不仅深化了上海指数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应用,更将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工具指引,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据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介绍,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以“上海指数5×4框架”为基础,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展开,筛选七大指针性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重点监测城市建成区通过更新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成效。

468e63cd973848008d5c6b5843d53715.png

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主题活动(波哥大)现场展示

49914efda30a49dfb325a81961677053.jpeg

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主题活动(波哥大)现场“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解读环节

城市更新应用场景指标体系设置突出了城市的进步性特征,以及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紧密衔接,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提供量化支撑。特别是,该体系创新引入了用遥感卫星数据计算的建成区灯光指数,测算了“建成区扩张系数”,用以真实反映城市经济社会活跃度的变化,并有效区分存量更新与新增建设用地的发展成效差异。

0b47479267094c6abdf103e5fa9f6544.png

96fe843fe072425983f4dfc362ff0c76.png

faaf622c6ed0452fb07135de0fac96ef.png

图为城市更新应用场景测度结果(单位:点)

城市更新应用场景首期选择上海、北京、香港、伦敦、新加坡和东京六大城市作为测度样本。根据测度结果,样本城市更新发展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北京、上海为代表的持续发力型城市,正从快速城镇化阶段全面转向存量更新时代,呈现出高活跃度和上升态势。东京、伦敦为代表的优化发展型城市,长期深耕精细化治理,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调整适应型城市,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不断调整和改善高密度的人居环境。

从微观指标看,各样本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已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以来,各样本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均有显著下降,但2023年部分样本城市出现反弹,这表明在城市更新发展中,需要持续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互联网普及率总体上行,城市智慧化更新进程不断加快。

曹占忠表示,未来,城市更新应用场景将在样本范围、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案例联动等方面持续深化,助力全球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