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10月31日,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宣布以闪购仓形态基于阿里生态供应链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便利购物体验,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
首批淘宝便利店将开放34个名额,主要面向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主力仓型为SKU约1万的旗舰仓和标准仓。
淘宝闪购在双11前落下这么一枚重要棋子,意味着即时零售战场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较量。
一、双11前落子:阿里即时零售的深意
选在双11前这一关键节点推出淘宝便利店,阿里有着多重战略考量。
这一动作首先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的一次加速冲锋。淘宝闪购上线不到4个月,日订单峰值已达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
亮眼数据背后,阿里需要在双11这一全年最重要的消费节点展现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决心与实力。
双11一直是阿里检验新业务、新模式的重要试场。今年,淘宝闪购首次参战双11,天猫超市也接入淘宝闪购并逐步由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
淘宝便利店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基础设施。从行业格局看,阿里选择此时加码即时零售,也是应对竞争对手强势挤压的必然之举。
在即时零售的激烈战局中,阿里推出淘宝便利店,是一次基于自身基因的精准反击。面对京东凭借“秒送”业务以自营物流体系快速切入,以及美团依托庞大骑手网络持续扩大闪购优势,阿里若想在这一赛道保持核心话语权,就必须打出差异化王牌。
淘宝便利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关键落子,其战略意义在于将阿里的线上生态优势转化为近场零售的竞争力。
而淘宝便利店的底气,根植于阿里生态的协同效应。平台并非从零开始重建供应链,而是通过品牌授权这一轻资产模式,将成熟的商品、价格、服务、体验管理标准向合作商家输出。
这种轻资产模式,构成了阿里区别于对手的核心优势。它使阿里能够以较低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快速链接并激活海量商家资源,实现服务网络的迅速组网与覆盖,避免了自建仓储、门店所带来的沉重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风险。
然而,阿里的即时零售征程并非一片坦途。其生态协同的宏大构想,在落地时面临着内部利益协调、资源分配效率等现实难题。同时,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也要求阿里必须更快地跑通模式、形成规模效应。
淘宝便利店能否成功承载阿里的即时零售野心,不仅取决于其生态赋能的深度与广度,更取决于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否持续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并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这既是对阿里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战略定力的挑战。
二、即时零售的混战
即时零售战场早已不是蓝海。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即时零售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5.51亿,同比增长6%。
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凭借各自优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美团凭借其深厚的本地生活根基,构筑了强大的市场壁垒。 作为行业先行者,它将其在外卖时代锤炼出的强大地推队伍与高效的即时配送网络无缝平移到闪购业务,实现了资源的极致复用。
据网经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美团全国闪电仓数量已超过5万个,形成了密集的末端服务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业务结构的深刻变化:美团2025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非餐饮品类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且90后用户占比超三分之二,这不仅证明了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强大号召力,更标志着其已成功从“送外卖”平台转型为“送万物”的生活服务平台,展现出卓越的品类拓展与用户运营能力。
而京东则选择了一条与其核心能力紧密相关的差异化路径。 它依托自身深耕多年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包括成熟的商品管理、仓储布局和干线物流——以“秒送”业务精准切入战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其“秒送”模块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1.65亿,占据京东APP整体流量的26.6%,京东APP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已达47.9次,同比提升51.1%。这充分显示了其主站流量的强大转化效率。
京东的战略差异化在于,其开展外卖、酒旅等高频业务,本质目的并非简单追求业务多元化,而是为了通过这些服务进一步铺设、打磨和优化其庞大的供应链网络,提升整体体系的运转效率和韧性,从而在满足即时性需求的同时,巩固其作为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
阿里系的淘宝闪购虽为市场后来者,却展现出迅猛的追赶势头。 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并非单一的业务线条,而在于整合阿里生态资源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通过整合饿了么的本地即时配送、飞猪的场景化流量以及1688的源头供应链,淘宝闪购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服务矩阵。具体到商家赋能,平台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以及长达98天的账期,直接切中了中小商家在资金周转和供应链效率上的核心痛点,为其提供了更为宽松和灵活的运营空间。
这种以平台资源赋能商家的轻资产模式,使其能够快速组网,成为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极具特色的竞争力量。
这三者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流量与速度之争,而是各自核心生态能力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延伸与碰撞。
美团凭借其成熟的商户网络和配送体系固守阵地;京东以供应链能力为矛,试图在高频业务中分得一杯羹;阿里则强调整合协同,试图通过生态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三、未来将是从速度到品质的价值竞争
即时零售的战事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行业竞争焦点逐渐从“快”转向“好”。
淘宝便利店的出现,标志着平台开始更多关注商品质量、服务体验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平台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质仓店建设、商品升级、物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能力迭代,表明阿里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补贴和流量无法形成持续的竞争壁垒。
即时零售与实体商超的关系正在重构。一方面,即时零售平台分流了部分实体店的客流;另一方面,它又为传统零售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这背后是行业共识的转变:当“半小时达”成为标配,配送速度的边际效应递减,商品力的强弱、服务体验的优劣、以及运营效率的高低,将成为决定平台生死的关键。
实体商超借助即时零售平台,可以扩大服务半径,从原本的500米延伸到3-5公里,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竞争深入,差异化和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制胜关键。淘宝便利店针对校园场景推出特殊仓型,显示平台已经开始思考场景化深耕的价值。
未来,针对社区、商务区、校园等不同场景的个性化运营能力,将决定平台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平台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消费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差异,并据此进行精准的选品策略、营销活动和服务设计。例如,社区场景可能更侧重生鲜食品和家庭日用品,商务区则对咖啡简餐和办公用品有更高需求。
这种基于场景的精细化运营,要求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用户洞察能力,能够将通用的即时零售服务,解构为无数个个性化的场景解决方案。
闪电仓模式虽然避免了临街店铺的高租金,但也面临线上引流成本攀升的压力。如何通过智能选址、科学选品、仓内补货等数字化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将是各大平台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涉及到从供应链前端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优化。在供应链端,需要通过数据预测消费趋势,实现精准选品和库存管理;在仓储运营端,需要优化拣货路径和仓内布局,提升人效和平效;在配送端,需要动态规划路线,提高骑手配送效率。
只有将每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率都优化到极致,才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未来即时零售的竞争,还将延伸到商品本身的独特性与品质保障上。平台自有品牌、独家代理商品、产地直供生鲜等差异化商品,将成为吸引用户、提升毛利的重要抓手。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品控标准,也将成为平台构建信任的重要方式。这意味着,即时零售平台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配送渠道,更需要向上游延伸,参与甚至主导商品的设计、生产和标准制定,从而真正掌控商品力。
写在最后
即时零售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未来一年,随着淘宝便利店全面铺开,美团“品牌官旗闪电仓”加速扩张,京东秒送持续渗透,三巨头之间的供应链效率、商户质量、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万亿市场规模背后,是消费者对“即时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势所趋。
无论格局如何变化,成本和效率的平衡、体验和速度的兼顾,始终是即时零售无法绕开的核心命题。
登录 | 注册
承诺不做自营,“淘宝便利店”对于商家的机会点在哪里?
淘宝闪购发布新品牌“淘宝便利店”,投入20亿共建生态
淘宝便利店再下一城 宁波三江购物提供快捷配送服务
张铁
|发表文章23篇
|最近内容
淘宝便利店登场,即时零售混战升级
2025-11-06 11:17
硬折扣从边缘到核心,有什么零售新逻辑?
2025-11-04 16:27
物美“胖改”的发展后劲如何?
2025-10-30 17:03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10月31日,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宣布以闪购仓形态基于阿里生态供应链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便利购物体验,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
首批淘宝便利店将开放34个名额,主要面向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主力仓型为SKU约1万的旗舰仓和标准仓。
淘宝闪购在双11前落下这么一枚重要棋子,意味着即时零售战场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较量。
一、双11前落子:阿里即时零售的深意
选在双11前这一关键节点推出淘宝便利店,阿里有着多重战略考量。
这一动作首先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的一次加速冲锋。淘宝闪购上线不到4个月,日订单峰值已达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
亮眼数据背后,阿里需要在双11这一全年最重要的消费节点展现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决心与实力。
双11一直是阿里检验新业务、新模式的重要试场。今年,淘宝闪购首次参战双11,天猫超市也接入淘宝闪购并逐步由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
淘宝便利店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基础设施。从行业格局看,阿里选择此时加码即时零售,也是应对竞争对手强势挤压的必然之举。
在即时零售的激烈战局中,阿里推出淘宝便利店,是一次基于自身基因的精准反击。面对京东凭借“秒送”业务以自营物流体系快速切入,以及美团依托庞大骑手网络持续扩大闪购优势,阿里若想在这一赛道保持核心话语权,就必须打出差异化王牌。
淘宝便利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关键落子,其战略意义在于将阿里的线上生态优势转化为近场零售的竞争力。
而淘宝便利店的底气,根植于阿里生态的协同效应。平台并非从零开始重建供应链,而是通过品牌授权这一轻资产模式,将成熟的商品、价格、服务、体验管理标准向合作商家输出。
这种轻资产模式,构成了阿里区别于对手的核心优势。它使阿里能够以较低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快速链接并激活海量商家资源,实现服务网络的迅速组网与覆盖,避免了自建仓储、门店所带来的沉重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风险。
然而,阿里的即时零售征程并非一片坦途。其生态协同的宏大构想,在落地时面临着内部利益协调、资源分配效率等现实难题。同时,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也要求阿里必须更快地跑通模式、形成规模效应。
淘宝便利店能否成功承载阿里的即时零售野心,不仅取决于其生态赋能的深度与广度,更取决于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否持续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并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这既是对阿里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战略定力的挑战。
二、即时零售的混战
即时零售战场早已不是蓝海。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即时零售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5.51亿,同比增长6%。
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凭借各自优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美团凭借其深厚的本地生活根基,构筑了强大的市场壁垒。 作为行业先行者,它将其在外卖时代锤炼出的强大地推队伍与高效的即时配送网络无缝平移到闪购业务,实现了资源的极致复用。
据网经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美团全国闪电仓数量已超过5万个,形成了密集的末端服务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业务结构的深刻变化:美团2025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非餐饮品类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且90后用户占比超三分之二,这不仅证明了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强大号召力,更标志着其已成功从“送外卖”平台转型为“送万物”的生活服务平台,展现出卓越的品类拓展与用户运营能力。
而京东则选择了一条与其核心能力紧密相关的差异化路径。 它依托自身深耕多年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包括成熟的商品管理、仓储布局和干线物流——以“秒送”业务精准切入战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其“秒送”模块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1.65亿,占据京东APP整体流量的26.6%,京东APP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已达47.9次,同比提升51.1%。这充分显示了其主站流量的强大转化效率。
京东的战略差异化在于,其开展外卖、酒旅等高频业务,本质目的并非简单追求业务多元化,而是为了通过这些服务进一步铺设、打磨和优化其庞大的供应链网络,提升整体体系的运转效率和韧性,从而在满足即时性需求的同时,巩固其作为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
阿里系的淘宝闪购虽为市场后来者,却展现出迅猛的追赶势头。 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并非单一的业务线条,而在于整合阿里生态资源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通过整合饿了么的本地即时配送、飞猪的场景化流量以及1688的源头供应链,淘宝闪购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服务矩阵。具体到商家赋能,平台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以及长达98天的账期,直接切中了中小商家在资金周转和供应链效率上的核心痛点,为其提供了更为宽松和灵活的运营空间。
这种以平台资源赋能商家的轻资产模式,使其能够快速组网,成为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极具特色的竞争力量。
这三者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流量与速度之争,而是各自核心生态能力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延伸与碰撞。
美团凭借其成熟的商户网络和配送体系固守阵地;京东以供应链能力为矛,试图在高频业务中分得一杯羹;阿里则强调整合协同,试图通过生态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三、未来将是从速度到品质的价值竞争
即时零售的战事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行业竞争焦点逐渐从“快”转向“好”。
淘宝便利店的出现,标志着平台开始更多关注商品质量、服务体验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平台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质仓店建设、商品升级、物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能力迭代,表明阿里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补贴和流量无法形成持续的竞争壁垒。
即时零售与实体商超的关系正在重构。一方面,即时零售平台分流了部分实体店的客流;另一方面,它又为传统零售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这背后是行业共识的转变:当“半小时达”成为标配,配送速度的边际效应递减,商品力的强弱、服务体验的优劣、以及运营效率的高低,将成为决定平台生死的关键。
实体商超借助即时零售平台,可以扩大服务半径,从原本的500米延伸到3-5公里,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竞争深入,差异化和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制胜关键。淘宝便利店针对校园场景推出特殊仓型,显示平台已经开始思考场景化深耕的价值。
未来,针对社区、商务区、校园等不同场景的个性化运营能力,将决定平台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平台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消费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差异,并据此进行精准的选品策略、营销活动和服务设计。例如,社区场景可能更侧重生鲜食品和家庭日用品,商务区则对咖啡简餐和办公用品有更高需求。
这种基于场景的精细化运营,要求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用户洞察能力,能够将通用的即时零售服务,解构为无数个个性化的场景解决方案。
闪电仓模式虽然避免了临街店铺的高租金,但也面临线上引流成本攀升的压力。如何通过智能选址、科学选品、仓内补货等数字化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将是各大平台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涉及到从供应链前端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优化。在供应链端,需要通过数据预测消费趋势,实现精准选品和库存管理;在仓储运营端,需要优化拣货路径和仓内布局,提升人效和平效;在配送端,需要动态规划路线,提高骑手配送效率。
只有将每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率都优化到极致,才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未来即时零售的竞争,还将延伸到商品本身的独特性与品质保障上。平台自有品牌、独家代理商品、产地直供生鲜等差异化商品,将成为吸引用户、提升毛利的重要抓手。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品控标准,也将成为平台构建信任的重要方式。这意味着,即时零售平台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配送渠道,更需要向上游延伸,参与甚至主导商品的设计、生产和标准制定,从而真正掌控商品力。
写在最后
即时零售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未来一年,随着淘宝便利店全面铺开,美团“品牌官旗闪电仓”加速扩张,京东秒送持续渗透,三巨头之间的供应链效率、商户质量、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万亿市场规模背后,是消费者对“即时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势所趋。
无论格局如何变化,成本和效率的平衡、体验和速度的兼顾,始终是即时零售无法绕开的核心命题。
登录 | 注册
承诺不做自营,“淘宝便利店”对于商家的机会点在哪里?
淘宝闪购发布新品牌“淘宝便利店”,投入20亿共建生态
淘宝便利店再下一城 宁波三江购物提供快捷配送服务
张铁
|发表文章23篇
|最近内容
淘宝便利店登场,即时零售混战升级
2025-11-06 11:17
硬折扣从边缘到核心,有什么零售新逻辑?
2025-11-04 16:27
物美“胖改”的发展后劲如何?
2025-10-30 17:03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