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衢州光伏电池企业新一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发布通知,宣布自即日起全面停止公司各项运营活动。
通知原文称:“近期,国家针对光伏产业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对行业产能实施更严格的调控。受此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经股东会慎重研究,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决定自2025年10月31日起全面停止公司各项运营活动。”
这家成立于2023年3月的民营新能源企业,在相关通知里表明,停产源于“国家对光伏产业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对行业产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受此不可抗力影响,公司股东会最终决定停止运营 。
事实上,新一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并非行业无名小卒。
公开信息显示,这家公司由当地产业基金投资主导,知名光伏企业一道新能源参股,法定代表人名为倪志荣。
该公司原计划总投资65亿元,建设规模为8GW太阳能电池和12GW组件项目。
这一重大项目分为两期推进:首期用地348亩,建设8GW电池+2GW组件产能;二期规划300余亩,用于10GW组件生产。
然而,直到发布停止运营通知之日,该项目仍处于设计建设阶段,未正式投产。
光伏黄粱梦
从新一新能源公司公开资料可知,其曾怀有宏大发展愿景。
技术路径上,公司选定TBC电池及组件产品,在行业内展现出一定前瞻性。其宣传资料中,曾详细勾勒出以技术为引领的发展战略,明确“专业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规划蓝图。
彼时,公司满怀壮志,宣称将依托“研究院+科创中心+未来工厂”的创新模式,以及融合“中国中和之道、美国创新思想、德国匠心精神、日本精益管理”的“新一专业主义”,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直至停止运营前夕,公司依旧积极招揽人才。据某招聘平台信息,今年9月,新一新能源仍发布招聘信息,以30-40K·15薪的优厚条件,招募组件研发高级主任工程师。
竞业纠纷疑云
引人关注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新一新能源的实际幕后老板并非法定代表人倪志荣,而是曾担任隆基绿能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华博士。
李华在隆基期间主要从事光伏电池技术研发工作,累计创造9项世界纪录。
2019年,她以24.06%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打破行业认知上限。
爆料显示,李华早在2023年5月时就已经在新一新能源主持工作,内部职务为公司总裁。
据新一新能源前员工透露,李华为了规避相关竞业限制,曾使用多个化名在公司开展工作。
巧合的是,隆基已对李华提起诉讼,相关案件已于2025年11月3日在泰州当地法院开庭。
光伏淘汰赛加速
新一新能源的停运并非孤立事件。
在衢州,除了新一新能源外,今年7月,已出险的棒杰股份与江山经开区管委会解除了投资协议。
今年9月,极晟光伏被申请破产重整。这一系列企业的相继退场,折射出光伏行业淘汰赛的残酷。
新一新能源的境遇,正是当前光伏行业困境的一个典型写照。在行业尚未迎来复苏之际,产能的深度调整与淘汰将愈发激烈,由此引发的行业阵痛与挑战也将持续加剧。
而与新一新能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行业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继续引领发展。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盲目跟风投入的新玩家正在被清退出场,而拥有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则有望在行业洗牌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现如今,光伏产业调整进程仍在持续,产能出清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国家产能调控政策深入推进,部分竞争力薄弱的企业或将重蹈新一新能源的覆辙。
近日,浙江衢州光伏电池企业新一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发布通知,宣布自即日起全面停止公司各项运营活动。
通知原文称:“近期,国家针对光伏产业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对行业产能实施更严格的调控。受此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经股东会慎重研究,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决定自2025年10月31日起全面停止公司各项运营活动。”
这家成立于2023年3月的民营新能源企业,在相关通知里表明,停产源于“国家对光伏产业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对行业产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受此不可抗力影响,公司股东会最终决定停止运营 。
事实上,新一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并非行业无名小卒。
公开信息显示,这家公司由当地产业基金投资主导,知名光伏企业一道新能源参股,法定代表人名为倪志荣。
该公司原计划总投资65亿元,建设规模为8GW太阳能电池和12GW组件项目。
这一重大项目分为两期推进:首期用地348亩,建设8GW电池+2GW组件产能;二期规划300余亩,用于10GW组件生产。
然而,直到发布停止运营通知之日,该项目仍处于设计建设阶段,未正式投产。
光伏黄粱梦
从新一新能源公司公开资料可知,其曾怀有宏大发展愿景。
技术路径上,公司选定TBC电池及组件产品,在行业内展现出一定前瞻性。其宣传资料中,曾详细勾勒出以技术为引领的发展战略,明确“专业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规划蓝图。
彼时,公司满怀壮志,宣称将依托“研究院+科创中心+未来工厂”的创新模式,以及融合“中国中和之道、美国创新思想、德国匠心精神、日本精益管理”的“新一专业主义”,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直至停止运营前夕,公司依旧积极招揽人才。据某招聘平台信息,今年9月,新一新能源仍发布招聘信息,以30-40K·15薪的优厚条件,招募组件研发高级主任工程师。
竞业纠纷疑云
引人关注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新一新能源的实际幕后老板并非法定代表人倪志荣,而是曾担任隆基绿能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华博士。
李华在隆基期间主要从事光伏电池技术研发工作,累计创造9项世界纪录。
2019年,她以24.06%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打破行业认知上限。
爆料显示,李华早在2023年5月时就已经在新一新能源主持工作,内部职务为公司总裁。
据新一新能源前员工透露,李华为了规避相关竞业限制,曾使用多个化名在公司开展工作。
巧合的是,隆基已对李华提起诉讼,相关案件已于2025年11月3日在泰州当地法院开庭。
光伏淘汰赛加速
新一新能源的停运并非孤立事件。
在衢州,除了新一新能源外,今年7月,已出险的棒杰股份与江山经开区管委会解除了投资协议。
今年9月,极晟光伏被申请破产重整。这一系列企业的相继退场,折射出光伏行业淘汰赛的残酷。
新一新能源的境遇,正是当前光伏行业困境的一个典型写照。在行业尚未迎来复苏之际,产能的深度调整与淘汰将愈发激烈,由此引发的行业阵痛与挑战也将持续加剧。
而与新一新能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行业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继续引领发展。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盲目跟风投入的新玩家正在被清退出场,而拥有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则有望在行业洗牌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现如今,光伏产业调整进程仍在持续,产能出清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国家产能调控政策深入推进,部分竞争力薄弱的企业或将重蹈新一新能源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