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设备爆了!11月5日午后,电气设备一度大涨近4%,截至收盘,该板块涨停或涨幅超10%的个股近30只。催化因素来自于一份署名为“瑞银”的重磅预测。该预测指出,中国将开启持续10年的电力超级周期,三大主线暗藏投资机遇。2028—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年增速将飙升至8%,较此前市场预估的4%直接翻倍,标志着国内电力行业将进入持续5—-10年的“超级周期”。高盛报告指出,电力供应已成为AI发展的重大阻碍,并且这场“电力饥渴”正席卷全球。其研报显示,到2027年,AI服务器的耗电量将是五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预计将暴涨160%,“电力慌”警报已然开始预警。中信证券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对电力系统建设指引了消纳、韧性、电气化等中长期的发展重心。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电源结构的多元化与分散化已是放眼全球首屈一指的程度。然而,快速扩张的新能源发电与滞后的电力市场机制形成了结构性冲突(包括新能源全面入市与收益保障机制不匹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制约新能源消纳两个方面),传统火电转型压力与市场化定价之间的利益再平衡也一度构成板块内部分化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从成本结构来看,新能源的低边际成本拉低了市场平均电价,但与此同时,系统平衡成本(如辅助服务、容量补偿等)在持续增加;而从体制机制来看,跨省区交易存在壁垒,制约了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叠加储能等调节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尚不充分,又影响了电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信号传递。这种矛盾在全球宏观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主要体现为阶段性的电价下行。所幸,破局的思路是清晰的——一方面要控制装机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要将电网建设、辅助服务、容量成本等系统性成本的上升传导至电价层面。针对前者,国庆节前国资委召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20250925),要求稳定电价煤价,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电力行业首提反内卷,意味着装机的无序竞争和新能源的非理性低价竞争未来有望缓解。针对后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驱动的电网升级、绿电消纳、用户侧革命已成为电力板块的长期增长引擎,除风光水火核外,未来储能、特高压、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有望成为电力运营商的增量业务。此外,能关注到今年9月以来多个新能源企业发布国补回款进展相关公告。WIND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国补回收金额同比增速高达154.20%-340.47%;且已超过2024年全年回收金额,占比在135.36%-213.34%。“近水”解“近渴”,国补回收显著提速较好地改善了绿电运营商的现金流状况。电力板块走势本质是电力系统转型的缩影——从政策保底走向市场竞逐、从单一发电走向源网荷储协同,本身是存在价涨与量增两条逻辑的。若电力板块盈利能够逐渐修复,或也昭示电价在动态波动中找到了新的平衡,与下游科技产业的联动或也可更加充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中信证券指出,政策进一步指引和夯实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配电、数智化电网等环节的中长期机遇。同时,中短期来看,输变电设备内外需景气共振,结构性需求持续显现,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环节有望迎来景气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