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三季报的AB面

财经早餐

4天前

随着三季报完全收官,除了极个别“延迟交卷”的之外,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交出了成绩单。在市场将大量目光投射到“新贵”头上时,传统制造巨头以其稳健的力量,同样吸引一众投资者的眼球!
所谓“稳健”,不光是在顺境中的如鱼得水,更是在逆境中的岿然不动。今年前三季度,在消费市场面临诸多暗流涌动的大背景下,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智家,交出了一份还算稳健的成绩单。

三季报的A面:

“稳”字当头

具体而言,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高达173.73亿元,同比增长14.7%,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2.7%。无论是合计还是单季,利润增速都跑赢了营收增速。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表面上看,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似乎略有放缓,但任何行业都无法脱离宏观环境的影响,家电行业尤其如此。2025年第三季度,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减弱,家电行业整体需求承压,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中国家电行业(不含3C)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下滑3.2%;前三季度家电行业零售额(不含3C)达6,701亿元,同比增长5.2%。这样看下来,和其他一些巨头相比,公司凭借强劲的底子,抵抗大环境“逆风”的成效更为显著。
数据为证:公司前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10.8%,实现逆势加速增长。分业务板块来看,冰箱、洗衣机、水联网等优势产业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增长平稳;空调、厨电等潜力产业增幅优于行业,如家用空调产业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增长超30%。
然而,高增长背后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今年上半年,家用空调行业“价格战”硝烟再起,特别是上半年厂商价格战激烈,行业均价明显下探,中高端需求承压。据奥维云网,主销爆款1.5P挂机线上均价由2024年第四季度的2536元骤降至2025第一季度的2101元,跌幅达17.2%。激烈的价格竞争,严重挤压了厂商的利润空间。
除了“价格战”,今年以来,空调巨头展开的“明争暗斗”早已不是秘密。例如,围绕着榜单上究竟谁是“线上第二”,格力和小米展开多轮博弈,从数据引用到产品对比、从技术路线到公关话术,战火不断蔓延,言辞之间硝烟味十足,并延展到两家企业不同的造“芯”路线。
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海尔智家没有简单跟随,也没有陷入单纯的“口水战”,而是独辟蹊径,在高端市场进一步发力。不仅在空调,在其他白电品牌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仅仅在国内市场,前三季度高端品牌卡萨帝增长18%、年轻时尚品牌Leader品牌收入增长25%。其中,公司持续迭代Leader“懒人洗”系列,懒人三筒Pro于2025年8月上市,截至9月底,懒人洗系列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
当前的家电市场早已超越了单品功能堆砌,进入了一个以“场景智能”和“主动服务”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新阶段。如今的智能家电,能感知环境、理解人的需求,并协同工作提供个性化体验,但依然离不开人的深度参与。而将人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是包括海尔在内一代代“家电人”的使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公司通过强化套系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升级场景化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发挥全产业协同优势,推出“卡萨帝致境、海尔麦浪”等行业爆款套系产品,为用户提供涵盖AI智能、套系化美学设计、全屋智慧生态系统等全面体验,激发换新需求并提升单用户价值。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卡萨帝品牌套系产品销售占比已提升至36%,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海尔品牌套系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至15%,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海外“第一”,

结出硕果

财经早餐之前提到,海尔智家在全球攻城略地,硬件“第一”不局限在某品类某区域,而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特别是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再获全球第一。这已经是海尔连续16年获得全球第一。
这么多“第一”,已经化作海尔三季度财报中的数据:海外市场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25%,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0.5%而且海外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不同的亮点呈现!
对北美市场,在房地产市场偏弱、消费趋势谨慎的环境下,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空气与水业务扩张,以及持续的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保持经营韧性。而美国本土工厂提效与北美区域产能扩充共同保障供给稳定与成本竞争力,在持续的贸易相关压力下,为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对欧洲市场,公司在西欧&东欧市场的白电业务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稳步扩张:根据GfK监测数据,公司在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市场的冰箱、洗衣机的零售量份额分别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海尔智家的“高端路线”,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新推出的X系列洗衣机成功将599欧元以上价格段销量占比从17%提升至25%(2025年1-9月);在NewCandy品牌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超50%。
“高端化”带来的不但是产品线的重构,更有“第一”传奇的续写!第三季度,欧洲暖通业务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30%;根据GfK市场监测数据,公司家用空调业务在意大利专业渠道及西班牙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首位。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整个第三季度,公司的新兴市场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南亚收入同比增长超25%、东南亚超15%、中东非超60%。这同样是公司持续推进本土化运营建设和本土化需求洞察,持续提升份额的结果。
在此前的投资者关系问答上,海尔智家表示,公司将基于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布局,以支持各个市场发展。公司持续深化产品引领、组织效率、数字化运营等核心竞争力建设,深化全球创牌体系的升级。
例如,今年9月,海尔智家在泰国春武里的空调工业园正式投产,年规划产能600万套,可满足东南亚本土市场需求,并依托泰国区位优势保障欧美市场订单需求。

瑕不掩瑜:

海尔智家的B面

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国内制造业逐渐“高端化”,很多传统上的消费制造业巨头,都在尽可能将触角伸向toB领域,并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展现自己的科技形象,力图给市场全新的观感。而制造业巨头美的,便是这样的典型!
让我们看一下美的三季报中的相关内容:前三季度,美的集团toB业务同比增长18%,较toC业务同比增速(13%)高出5个百分点,展现较强的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大核心B端业务收入分别达306亿元、281亿元、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1%、25%、9%,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家电业务的周期性波动
与美的集团将toB作为独立且重点披露的增长曲线不同,海尔智家当前的叙事核心更侧重于通过高端化和全球化来提升C端的品牌价值与运营效率,并未将其作为独立板块披露,可能更紧密地融合在其整体解决方案中。例如,其智慧楼宇、为商业场景提供的空气能源解决方案等,可能并未作为独立板块进行营收拆分,而是整合在相关大类中。
此外在白电“三巨头”中,海尔智家的净利率依然有提升空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率为7.4%,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与同期美的10.64%,格力15.73%的净利率相比,确实还有不小差距。
但我们要客观看待这样的差距:例如,海尔智家不但海外收入占比高(约50%),且坚持“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虽然相比代工模式,建立品牌和渠道的前期投入更大,管理也更复杂,导致费用增加,短期会“侵蚀”利润空间。但从长远来看,能建立持久的品牌价值和定价权,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当然效果如何,只能看未来的实践了。

尾声

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的亮眼数据,是其过去多年战略布局的成果体现;而光环之下的些许不足,也映射出中国家电企业转型期的共同挑战。面对未来的竞争与机遇,海尔智家如何在其选择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随着三季报完全收官,除了极个别“延迟交卷”的之外,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交出了成绩单。在市场将大量目光投射到“新贵”头上时,传统制造巨头以其稳健的力量,同样吸引一众投资者的眼球!
所谓“稳健”,不光是在顺境中的如鱼得水,更是在逆境中的岿然不动。今年前三季度,在消费市场面临诸多暗流涌动的大背景下,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智家,交出了一份还算稳健的成绩单。

三季报的A面:

“稳”字当头

具体而言,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高达173.73亿元,同比增长14.7%,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2.7%。无论是合计还是单季,利润增速都跑赢了营收增速。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表面上看,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似乎略有放缓,但任何行业都无法脱离宏观环境的影响,家电行业尤其如此。2025年第三季度,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减弱,家电行业整体需求承压,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中国家电行业(不含3C)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下滑3.2%;前三季度家电行业零售额(不含3C)达6,701亿元,同比增长5.2%。这样看下来,和其他一些巨头相比,公司凭借强劲的底子,抵抗大环境“逆风”的成效更为显著。
数据为证:公司前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10.8%,实现逆势加速增长。分业务板块来看,冰箱、洗衣机、水联网等优势产业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增长平稳;空调、厨电等潜力产业增幅优于行业,如家用空调产业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增长超30%。
然而,高增长背后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今年上半年,家用空调行业“价格战”硝烟再起,特别是上半年厂商价格战激烈,行业均价明显下探,中高端需求承压。据奥维云网,主销爆款1.5P挂机线上均价由2024年第四季度的2536元骤降至2025第一季度的2101元,跌幅达17.2%。激烈的价格竞争,严重挤压了厂商的利润空间。
除了“价格战”,今年以来,空调巨头展开的“明争暗斗”早已不是秘密。例如,围绕着榜单上究竟谁是“线上第二”,格力和小米展开多轮博弈,从数据引用到产品对比、从技术路线到公关话术,战火不断蔓延,言辞之间硝烟味十足,并延展到两家企业不同的造“芯”路线。
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海尔智家没有简单跟随,也没有陷入单纯的“口水战”,而是独辟蹊径,在高端市场进一步发力。不仅在空调,在其他白电品牌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仅仅在国内市场,前三季度高端品牌卡萨帝增长18%、年轻时尚品牌Leader品牌收入增长25%。其中,公司持续迭代Leader“懒人洗”系列,懒人三筒Pro于2025年8月上市,截至9月底,懒人洗系列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
当前的家电市场早已超越了单品功能堆砌,进入了一个以“场景智能”和“主动服务”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新阶段。如今的智能家电,能感知环境、理解人的需求,并协同工作提供个性化体验,但依然离不开人的深度参与。而将人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是包括海尔在内一代代“家电人”的使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公司通过强化套系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升级场景化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发挥全产业协同优势,推出“卡萨帝致境、海尔麦浪”等行业爆款套系产品,为用户提供涵盖AI智能、套系化美学设计、全屋智慧生态系统等全面体验,激发换新需求并提升单用户价值。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卡萨帝品牌套系产品销售占比已提升至36%,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海尔品牌套系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至15%,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海外“第一”,

结出硕果

财经早餐之前提到,海尔智家在全球攻城略地,硬件“第一”不局限在某品类某区域,而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特别是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再获全球第一。这已经是海尔连续16年获得全球第一。
这么多“第一”,已经化作海尔三季度财报中的数据:海外市场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25%,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0.5%而且海外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不同的亮点呈现!
对北美市场,在房地产市场偏弱、消费趋势谨慎的环境下,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空气与水业务扩张,以及持续的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保持经营韧性。而美国本土工厂提效与北美区域产能扩充共同保障供给稳定与成本竞争力,在持续的贸易相关压力下,为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对欧洲市场,公司在西欧&东欧市场的白电业务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稳步扩张:根据GfK监测数据,公司在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市场的冰箱、洗衣机的零售量份额分别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海尔智家的“高端路线”,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新推出的X系列洗衣机成功将599欧元以上价格段销量占比从17%提升至25%(2025年1-9月);在NewCandy品牌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超50%。
“高端化”带来的不但是产品线的重构,更有“第一”传奇的续写!第三季度,欧洲暖通业务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30%;根据GfK市场监测数据,公司家用空调业务在意大利专业渠道及西班牙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首位。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整个第三季度,公司的新兴市场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南亚收入同比增长超25%、东南亚超15%、中东非超60%。这同样是公司持续推进本土化运营建设和本土化需求洞察,持续提升份额的结果。
在此前的投资者关系问答上,海尔智家表示,公司将基于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布局,以支持各个市场发展。公司持续深化产品引领、组织效率、数字化运营等核心竞争力建设,深化全球创牌体系的升级。
例如,今年9月,海尔智家在泰国春武里的空调工业园正式投产,年规划产能600万套,可满足东南亚本土市场需求,并依托泰国区位优势保障欧美市场订单需求。

瑕不掩瑜:

海尔智家的B面

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国内制造业逐渐“高端化”,很多传统上的消费制造业巨头,都在尽可能将触角伸向toB领域,并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展现自己的科技形象,力图给市场全新的观感。而制造业巨头美的,便是这样的典型!
让我们看一下美的三季报中的相关内容:前三季度,美的集团toB业务同比增长18%,较toC业务同比增速(13%)高出5个百分点,展现较强的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大核心B端业务收入分别达306亿元、281亿元、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1%、25%、9%,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家电业务的周期性波动
与美的集团将toB作为独立且重点披露的增长曲线不同,海尔智家当前的叙事核心更侧重于通过高端化和全球化来提升C端的品牌价值与运营效率,并未将其作为独立板块披露,可能更紧密地融合在其整体解决方案中。例如,其智慧楼宇、为商业场景提供的空气能源解决方案等,可能并未作为独立板块进行营收拆分,而是整合在相关大类中。
此外在白电“三巨头”中,海尔智家的净利率依然有提升空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率为7.4%,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与同期美的10.64%,格力15.73%的净利率相比,确实还有不小差距。
但我们要客观看待这样的差距:例如,海尔智家不但海外收入占比高(约50%),且坚持“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虽然相比代工模式,建立品牌和渠道的前期投入更大,管理也更复杂,导致费用增加,短期会“侵蚀”利润空间。但从长远来看,能建立持久的品牌价值和定价权,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当然效果如何,只能看未来的实践了。

尾声

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的亮眼数据,是其过去多年战略布局的成果体现;而光环之下的些许不足,也映射出中国家电企业转型期的共同挑战。面对未来的竞争与机遇,海尔智家如何在其选择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