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磁传感器龙头纳芯微(股票代码:688052)正式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数据呈现“高增减亏”双重亮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1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42亿元,同比增长62.81%,连续多个季度保持60%以上高增速。伴随营收规模扩张与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40亿元,同比减亏65.54%,在半导体行业分化背景下彰显强劲成长韧性。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传感器及模拟芯片研发设计的企业,纳芯微此次业绩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增长动力共振的结果。公司明确表示,公司各下游市场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季度环比趋于稳定,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的稳健增长、泛能源领域的复苏态势以及麦歌恩并表所带来的积极贡献。这一增长逻辑与当前半导体行业细分赛道的景气度高度契合,尤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推动下,相关芯片及传感器需求持续释放。
汽车电子业务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智能化配置加速普及的行业背景下,车载传感器及模拟芯片需求持续爆发。
作为国内首批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并实现量产的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已在这一高壁垒赛道构建起深厚护城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公司以1.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第十名,在本土厂商中排名第一,fabless厂商中排名第二。目前,公司车规级产品已覆盖800余款型号,形成了全面的产品布局。
纳芯微在传感器领域的崛起,得益于“自主研发+战略并购”的双线策略。2024年10月,公司以10亿元收购磁传感器龙头麦歌恩,此次整合迅速推动公司磁传感器业务市场份额从行业中游跃升至7.1%,一举成为国内芯片级磁传感器第一厂商,并购协同效应显著。
业务布局上,公司磁传感器不仅深耕汽车电机控制、电流检测等传统优势场景,更前瞻性切入人形机器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蓝海领域。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其核心技术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高精度磁角度编码器可精准检测机器人关节位置和运动轨迹,为运动控制提供关键反馈,赋予机器人更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更流畅的运动表现,目前相关技术已完成储备,静待行业规模化爆发。
营收高增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财报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21%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4.66%,净利润率从-29.85%收窄至-5.94%。核心原因在于营业收入的强劲增长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亏损显著收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季度数据更显稳健,2025年一至三季度营收分别为7.17亿元、8.07亿元、8.42亿元,环比增速逐步稳定在5%左右,印证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纳芯微的增长逻辑仍具确定性。在汽车电子国产替代加速、泛能源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纳芯微凭借“技术+渠道+规模”三重优势,有望快速实现盈利转正。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政策持续加码,这家传感器龙头正加速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盈利”跨越。
近日,国产磁传感器龙头纳芯微(股票代码:688052)正式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数据呈现“高增减亏”双重亮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1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42亿元,同比增长62.81%,连续多个季度保持60%以上高增速。伴随营收规模扩张与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40亿元,同比减亏65.54%,在半导体行业分化背景下彰显强劲成长韧性。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传感器及模拟芯片研发设计的企业,纳芯微此次业绩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增长动力共振的结果。公司明确表示,公司各下游市场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季度环比趋于稳定,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的稳健增长、泛能源领域的复苏态势以及麦歌恩并表所带来的积极贡献。这一增长逻辑与当前半导体行业细分赛道的景气度高度契合,尤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推动下,相关芯片及传感器需求持续释放。
汽车电子业务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智能化配置加速普及的行业背景下,车载传感器及模拟芯片需求持续爆发。
作为国内首批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并实现量产的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已在这一高壁垒赛道构建起深厚护城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公司以1.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第十名,在本土厂商中排名第一,fabless厂商中排名第二。目前,公司车规级产品已覆盖800余款型号,形成了全面的产品布局。
纳芯微在传感器领域的崛起,得益于“自主研发+战略并购”的双线策略。2024年10月,公司以10亿元收购磁传感器龙头麦歌恩,此次整合迅速推动公司磁传感器业务市场份额从行业中游跃升至7.1%,一举成为国内芯片级磁传感器第一厂商,并购协同效应显著。
业务布局上,公司磁传感器不仅深耕汽车电机控制、电流检测等传统优势场景,更前瞻性切入人形机器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蓝海领域。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其核心技术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高精度磁角度编码器可精准检测机器人关节位置和运动轨迹,为运动控制提供关键反馈,赋予机器人更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更流畅的运动表现,目前相关技术已完成储备,静待行业规模化爆发。
营收高增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财报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21%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4.66%,净利润率从-29.85%收窄至-5.94%。核心原因在于营业收入的强劲增长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亏损显著收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季度数据更显稳健,2025年一至三季度营收分别为7.17亿元、8.07亿元、8.42亿元,环比增速逐步稳定在5%左右,印证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纳芯微的增长逻辑仍具确定性。在汽车电子国产替代加速、泛能源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纳芯微凭借“技术+渠道+规模”三重优势,有望快速实现盈利转正。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政策持续加码,这家传感器龙头正加速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盈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