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化,冷热不均——华创资管多资产周报(权益篇) 2025-11-04

屈庆债券论坛

1周前

从板块表现看,低基数下虽然净利润增速全线反弹,但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主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9%,较中报上升2.6个百分点;创业板前三季度增速为16.8%,较中报提升7.8个百分点;科创板前三季度增速为-3.9%,较中报回升10.4个百分点;北交所前三季度增速为-7.7%,较中报回升3.8个百分点。

结构分化,冷热不均

(1)一周市场回顾

上周A股市场呈现指数高位分化、板块高低切换的显著特征。主要指数涨跌互现,上证指数微涨0.11%,深证成指涨0.67%,创业板指涨0.50%,但科创50指数大幅下跌3.19%,表明市场对高估值科技板块的避险情绪显著升温。资金流向发生明显切换,高位科技股(如AI、CPO等)遭遇抛售,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50亿元;而相对低位板块(如中证500、中证1000中小盘股及北证50)获得资金青睐,北证50更是大涨7.52%。

板块表现分化加剧,前期热门的科技主线(如半导体、AI硬件)回调明显,而光伏、化工、传媒、商贸零售等防御性或前期滞涨板块崛起,其中创新药板块集体复苏,文化传媒板块受益于AI下游应用崛起大涨。整体来看,市场在突破4000点后进入震荡整固期,资金从高位科技向低位成长切换的趋势显著,结构性行情持续深化。两融余额再创历史新高,周三首次站上2.5万亿关口,此后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体现出市场冲高回落后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预期依然延续。

从宽基ETF表现看,上周受股市创新高后冲高回落影响,宽基指数整体涨跌互现,高位科技股和银行板块明显回调拖累科创50和上证50表现。但市场情绪整体仍较为乐观,指数冲高回落后抄底意愿浓厚,宽基ETF普遍录得净申购,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50等宽基ETF资金流入规模居前。

从主题和行业ETF表现看,资金在板块间高低切换迹象明显,上周涨幅较高的新能源、化工、有色等板块录得净流出,流入券商、芯片、半导体、创新药等滞涨或调整显著的板块。从热门行业看,信息近期首次取代金融,成为行业ETF净申购排名榜首的子行业,体现出回调后资金明显的抄底意愿。

(2)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盈利分析

A股上市公司作为国内企业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的盈利情况无疑是所在行业经营状况的集中体现,也直接反映了经济运行的成色。尤其是在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也能作为自下而上观察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另一个视角,提供许多宏观数据难以全面展现的经济结构信息。整体而言,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相较中报,整体盈利情况有所改善,但结构分化进一步加剧,体现出经济转型期行业表现冷热不均的典型特征。

截至10月底,已披露三季报的5437家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53.4万亿,同比增长1.2%,较中报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3.6%,较二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出边际改善的趋势。归母净利润4.7万亿,同比增长5.3%,增速较中报上升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达到11.3%,较二季度大幅回升1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A股共有2918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占比54%,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前三季度,全部A股的ROE为7.9%,较2025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剔除金融业后全部A股非金融ROE为6.5%,较中报下降0.2个百分点。

从板块表现看,低基数下虽然净利润增速全线反弹,但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主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9%,较中报上升2.6个百分点;创业板前三季度增速为16.8%,较中报提升7.8个百分点;科创板前三季度增速为-3.9%,较中报回升10.4个百分点;北交所前三季度增速为-7.7%,较中报回升3.8个百分点。科技领域的旺盛需求拉动创业板和科创板净利润增速明显快于主板。

20个行业三季报净利润正增长企业数量占比高于中报。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三季度53.35%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录得正增长,较中报的53.31%上升0.04个百分点,整体而言改善幅度有限。分行业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三季度有19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过半,银行、非银金融、钢铁净利润正增长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煤炭、石油石化、商贸零售占比最低;有2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较上半年上升,建筑材料、美容护理、通信等行业改善幅度居前,煤炭、家用电器、石油石化则快速恶化。

而从净利润增速的边际变化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三季度51.2%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升。分行业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7个行业过半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改善,综合、钢铁、非银金融等行业净利润增速改善上市公司占比较高,家用电器、房地产、纺织服饰则占比偏低。

由此可见,虽然三季度在科技板块业绩改善带动下,创业板和科创板业绩快速增长,驱动了一波科技主导的快牛行情。但从A股上市公司整体情况看,在低基数背景下,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正增长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比上半年多出2家,体现出一方面科技行业的景气度提升并未真正转化为广泛的盈利,另一方面在科技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传统行业(尤其是偏上游和下游)的景气度正在快速恶化。这与宏观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实无疑也是相匹配的,占比有限的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尚无法充分对冲占比仍高的传统行业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回归市场层面,三季报披露后前期强势的科技板块明显回调,一方面是预期兑现后正常的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则体现出过于超前的预期向现实的回归。而三季度一直表现偏弱的消费、医药等板块的反弹则体现出市场对业绩触底的期待。但若以业绩为坐标趋势外推,没有业绩支撑的弱势板块反弹难以持久,三季度科技和成长占优的格局或仍将延续。

从板块表现看,低基数下虽然净利润增速全线反弹,但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主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9%,较中报上升2.6个百分点;创业板前三季度增速为16.8%,较中报提升7.8个百分点;科创板前三季度增速为-3.9%,较中报回升10.4个百分点;北交所前三季度增速为-7.7%,较中报回升3.8个百分点。

结构分化,冷热不均

(1)一周市场回顾

上周A股市场呈现指数高位分化、板块高低切换的显著特征。主要指数涨跌互现,上证指数微涨0.11%,深证成指涨0.67%,创业板指涨0.50%,但科创50指数大幅下跌3.19%,表明市场对高估值科技板块的避险情绪显著升温。资金流向发生明显切换,高位科技股(如AI、CPO等)遭遇抛售,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50亿元;而相对低位板块(如中证500、中证1000中小盘股及北证50)获得资金青睐,北证50更是大涨7.52%。

板块表现分化加剧,前期热门的科技主线(如半导体、AI硬件)回调明显,而光伏、化工、传媒、商贸零售等防御性或前期滞涨板块崛起,其中创新药板块集体复苏,文化传媒板块受益于AI下游应用崛起大涨。整体来看,市场在突破4000点后进入震荡整固期,资金从高位科技向低位成长切换的趋势显著,结构性行情持续深化。两融余额再创历史新高,周三首次站上2.5万亿关口,此后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体现出市场冲高回落后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预期依然延续。

从宽基ETF表现看,上周受股市创新高后冲高回落影响,宽基指数整体涨跌互现,高位科技股和银行板块明显回调拖累科创50和上证50表现。但市场情绪整体仍较为乐观,指数冲高回落后抄底意愿浓厚,宽基ETF普遍录得净申购,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50等宽基ETF资金流入规模居前。

从主题和行业ETF表现看,资金在板块间高低切换迹象明显,上周涨幅较高的新能源、化工、有色等板块录得净流出,流入券商、芯片、半导体、创新药等滞涨或调整显著的板块。从热门行业看,信息近期首次取代金融,成为行业ETF净申购排名榜首的子行业,体现出回调后资金明显的抄底意愿。

(2)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盈利分析

A股上市公司作为国内企业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的盈利情况无疑是所在行业经营状况的集中体现,也直接反映了经济运行的成色。尤其是在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也能作为自下而上观察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另一个视角,提供许多宏观数据难以全面展现的经济结构信息。整体而言,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相较中报,整体盈利情况有所改善,但结构分化进一步加剧,体现出经济转型期行业表现冷热不均的典型特征。

截至10月底,已披露三季报的5437家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53.4万亿,同比增长1.2%,较中报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3.6%,较二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出边际改善的趋势。归母净利润4.7万亿,同比增长5.3%,增速较中报上升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达到11.3%,较二季度大幅回升1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A股共有2918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占比54%,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前三季度,全部A股的ROE为7.9%,较2025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剔除金融业后全部A股非金融ROE为6.5%,较中报下降0.2个百分点。

从板块表现看,低基数下虽然净利润增速全线反弹,但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主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9%,较中报上升2.6个百分点;创业板前三季度增速为16.8%,较中报提升7.8个百分点;科创板前三季度增速为-3.9%,较中报回升10.4个百分点;北交所前三季度增速为-7.7%,较中报回升3.8个百分点。科技领域的旺盛需求拉动创业板和科创板净利润增速明显快于主板。

20个行业三季报净利润正增长企业数量占比高于中报。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三季度53.35%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录得正增长,较中报的53.31%上升0.04个百分点,整体而言改善幅度有限。分行业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三季度有19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过半,银行、非银金融、钢铁净利润正增长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煤炭、石油石化、商贸零售占比最低;有2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较上半年上升,建筑材料、美容护理、通信等行业改善幅度居前,煤炭、家用电器、石油石化则快速恶化。

而从净利润增速的边际变化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三季度51.2%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升。分行业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7个行业过半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改善,综合、钢铁、非银金融等行业净利润增速改善上市公司占比较高,家用电器、房地产、纺织服饰则占比偏低。

由此可见,虽然三季度在科技板块业绩改善带动下,创业板和科创板业绩快速增长,驱动了一波科技主导的快牛行情。但从A股上市公司整体情况看,在低基数背景下,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正增长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比上半年多出2家,体现出一方面科技行业的景气度提升并未真正转化为广泛的盈利,另一方面在科技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传统行业(尤其是偏上游和下游)的景气度正在快速恶化。这与宏观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实无疑也是相匹配的,占比有限的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尚无法充分对冲占比仍高的传统行业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回归市场层面,三季报披露后前期强势的科技板块明显回调,一方面是预期兑现后正常的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则体现出过于超前的预期向现实的回归。而三季度一直表现偏弱的消费、医药等板块的反弹则体现出市场对业绩触底的期待。但若以业绩为坐标趋势外推,没有业绩支撑的弱势板块反弹难以持久,三季度科技和成长占优的格局或仍将延续。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