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BASF官网
这座新厂将生产超高纯度氢氧化铵,用于晶圆清洗、蚀刻及精密半导体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计划于2027年正式投产。该项目将直接为欧洲范围内快速扩张的芯片制造企业供货,助力本地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建设。

巴斯夫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Source:BASF官网)
在欧洲积极推动“芯片法案”、重建制造基础的大背景下,这一投资不仅是巴斯夫电子材料业务的又一次扩张,更是欧洲半导体生态自给化的关键一步。
01 从化工老厂到芯片材料新阵地
资料显示,巴斯夫(BASF)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成立于1865年,是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之一。公司在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地拥有6个一体化生产基地,并为半导体行业提供高纯度原料及专用化学品,覆盖清洗、蚀刻、光刻、金属沉积和化学机械抛光等工艺。
官网指出,目前,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27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1个主要合资公司,以及28个销售办事处。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特性材料、单体、分散体和树脂、特性化学品、护理化学品、营养与健康、涂料、环境催化剂与金属解决方案、电池材料及农业解决方案。
路德维希港,是巴斯夫的诞生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一体化基地,占地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拥有约200个工厂、2000多栋建筑。如今,在这个百年厂区内再建一座电子级化学品工厂,显然不仅是产能扩充的决定,也是一场战略迁移。
过去十年,全球化工行业的利润重心正从大宗化学原料向高附加值、极高纯度的专用化学品转移。电子级氢氧化铵正是典型代表,它被广泛应用于晶圆清洗与蚀刻工艺中,对杂质控制要求极高——金属杂质需低于十亿分之一(ppb级,业界典型标准)。生产这样的化学品,依赖化学反应的精准控制和考验纯化、存储和运输的“无污染体系”能力。
巴斯夫此举的背后,是欧洲半导体自主可控战略的加速。长期以来,欧洲在高纯度湿电子化学品方面对日韩进口依赖度高,供应周期长且成本高昂。随着英特尔、台积电、英飞凌等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地扩大晶圆厂投资,本地化化学品供应成为欧洲芯片产业链的“短板”之一。
巴斯夫的新工厂,将成为欧洲电子材料网络的关键节点,可支撑德累斯顿、马格德堡等新兴半导体制造基地的供应需求,也将通过本地化生产,缩短供应链响应周期,增强区域产业的战略韧性。
正如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芯片竞争的下半场,不再是拼建多少座晶圆厂,而是谁能先把上游材料和化学品体系做到安全、可追溯、绿色化。
02 一瓶化学品,撑起晶圆制造的洁净极限
在芯片制造的世界里,化学品的纯度决定了产品的良率。而氢氧化铵(NH?OH)正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
在晶圆制造过程中,晶圆需要经过上百次的光刻、沉积、蚀刻与清洗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留下纳米级颗粒、金属离子或有机残留。而氢氧化铵与过氧化氢、超纯水共同构成了经典的“RCA清洗液”体系,用于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确保后续电路层沉积的可靠性。
电子级氢氧化铵的制造工艺可谓“化学中的半导体”。在密闭环境中,氨气与超纯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铵,经多级蒸馏与离子交换纯化后,再以≥99.999%的纯度灌装、储运。整个生产过程要求在100级或更高标准的洁净室环境中进行,任何颗粒污染都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从产业链角度看,电子级氢氧化铵属于半导体湿化学品的一部分。其上游为氨气、水和精细化学设备制造商;中游为化学品精制与封装企业;下游则面向晶圆厂、面板厂、光伏企业等精密制造客户。
目前,全球电子级湿化学品市场几乎被日、韩、德三国企业垄断。日本的三菱化学、住友化学,韩国的东进世美肯,以及德国的巴斯夫、默克(Merck)构成全球核心阵营。随着半导体制程进入2纳米时代,化学品纯度和稳定性成为决定芯片良率的关键变量。
03 从“全球化分工”到“区域安全化”的重构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地缘政治、能源价格波动等国际因素,让各大经济体都重新审视材料与制造的安全边界。过去以效率为核心的全球化分工,正在被“安全与韧性导向”的区域产业链取代。
欧洲的应对是双线并进,一方面,通过《欧洲芯片法案》吸引制造巨头落地,另一方面,加速上游关键材料的本地化建设,以降低战略依赖。
根据公开市场研究资料,欧洲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估计在数十亿美元级别,电子化学品大约占该市场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晶圆制造产能在德国、法国、意大利陆续投放,欧洲对高纯湿化学品的需求预计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巴斯夫、默克、林德气体等企业的持续扩建,正在为欧洲的“芯片独立计划”打下化学基础。可以说,半导体的真正竞争力,在于设备和制程,也在于材料体系是否可持续与安全可控。
04 结语
在半导体被誉为“工业命脉”的今天,化学品的纯度与稳定性决定了整个制造体系的上限。从能源独立到芯片自主,再到高纯材料国产化,欧洲正在尝试重塑工业底座。而巴斯夫这座新工厂,正是这一战略路径中的“基础拼图”。
在全球化工行业普遍面临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高纯度电子材料、储能电解液、功能性聚合物等新兴领域正成为化工企业的新利润高地。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全球芯片生产份额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然而晶圆厂只是起点,真正决定成败的,是那些藏在显微镜之外、让每一片晶圆“无尘诞生”的化学工厂。(封面图来源:B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