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市猪企争相下南洋?

财经早餐

3周前

10月31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披露2025年三季报。该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5.04亿元,同比增长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比大增395.89%。

这份三季报,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背后揭露的行业新趋势值得玩味。

猪养在盈亏平衡点上

三季报显示,新希望在报告期内的净利润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上升,同时养殖成本持续改善,猪产业同比减亏以及饲料业务利润同比增加所致。

新希望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生猪销量1248.39万头、生猪销售收入173.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正常运营场线的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3.1元/公斤,7月份,该公司西部纵队、中南纵队的完全成本降至12元/公斤左右,部分区域已经低于12元/公斤。

为何新希望的表述是猪产业同比减亏?

因为下半年猪价持续低迷。进入10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先降后涨。根据搜猪网数据,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一度于10月14日跌至10.87元/kg,跌至今年低点。这个价格,大概率低于新希望的平均完全成本。

:搜猪网

牧原股份今年的9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1.6元/公斤。所以,要是这样的价格持续下去,即使是猪王牧原恐怕也很难不亏钱。

所幸,在行业的“自我纠错”下,14日之后,猪价震荡回升,与11月1日重新站上了12.15元/公斤。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的结果显示,A股生猪养殖板块(申万三级行业)的12家公司中,大多在报告期内顺利实现净利润盈利,但是超过半数的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新希望左右互搏

尽管猪价并不景气,但猪企仍有望持续盈利。

根据新希望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降本方面,该公司的后续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秋冬季加强疫病防控,第二是继续推动遗传性状改良,第三是继续做好生产管理优化。公司养殖业务已从养“好”猪(把猪养好)逐步进入到“养好猪”(养好的猪)阶段,未来提升空间将有赖于头部大企业、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参与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育种工作。新希望以目前的最领先企业为目标,现在远远未达“成本极限”。

除了技术降本,另一重驱动猪企降本的因素在于饲料价格走低。

据统计,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数量在4亿多吨,是粮食消费中最大的一部分。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突破1亿吨,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突破至1.64亿吨,而后维持在1.5亿吨上下的水平。以疫情前后峰值计,增长幅度超过20%。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猪牛羊禽肉产量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若以疫情前后峰值计,增长幅度仅为13%左右。

粗略地说,我国的饲料粮进口量增速略快于猪牛羊禽肉产量的增长。

所以,国内的饲料粮和饲料价格顺势下跌,猪企压价采购成普遍现象。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10月第3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46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2.9%。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2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2.7%。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3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5%。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4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1%。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22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持平。

:农业农村部

整体看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对于大多数猪企来说,饲料价格走低很难说是件坏事,但对新希望来说,情况就有些复杂了,因为新希望的主营业务是饲料营收占比接近70%。

在猪企压价采购的背景下,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持续收窄,截至6月30日,新希望饲料业务毛利率仅为5.38%,而同期生猪养殖毛利率约13.2%,前者仅为后者的40%左右。

那么,在主营承压,饲料和养猪业务“左右互搏”的情况下,新希望有没有找到破局之道呢?

有,那就是“下南洋”。

猪企“下南洋”

近年来,猪企“下南洋”首选越南。

越南人口众多,猪肉在民众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消费占比达 62%,年猪肉需求量达5000万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猪肉需求仍在稳步增长。

然而,非洲猪瘟持续困扰越南生猪养殖业。自2019年在北部兴安省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越南累计感染猪只约200万头,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6.5%。仅2024年,非洲猪瘟疫情就导致超5.7万头生猪被扑杀,产能缺口高达20%。

为控制疫情蔓延,越南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扑杀染病猪只、加强边境管控等,但疫情仍时有反复。

传统散养模式的防疫短板与效率瓶颈,让当地市场迫切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与模式——这恰好为中国猪企提供了出海的黄金契机。

新希望的越南布局早已埋下伏笔。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开启了中国农牧企业出海的前奏。

2019年,新希望在越南平福建了养猪场,尝试出海养猪。这座越南最大的现代化单体猪场,设计母猪存栏1.35万头,商品猪年出栏30万头。

目前,新希望在越南已经有9家饲料公司,3家养殖公司和1家种禽公司,鱼料销量位居第一位,饲料总产量位居越南市场前5位。此外,新希望在15个国家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公司,海外版图还在持续扩大。

新希望出海战略明晰:先从饲料市场入手,逐步进行产业链整合。如今,新希望在越南的养殖项目已经扩展到了三个。

2020-2024五年间,新希望海外营收规模实现翻倍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希望海外业务营收108亿,占比20.92%,毛利率10.38%,高于国内的7.21%。

结语

不过,南洋也并非毫无竞争的处女地。当前,牧原、海大、扬翔等农牧巨头都在加速出海,9月28日,牧原股份投资32亿越南建楼房猪场;海大集团境外营收从2020年的55.8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43.39亿元,增幅高达156.65%;扬翔集团推动成立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智能养猪技术“出海”。

未来,中资养殖企业将在海外市场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10月31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披露2025年三季报。该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5.04亿元,同比增长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比大增395.89%。

这份三季报,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背后揭露的行业新趋势值得玩味。

猪养在盈亏平衡点上

三季报显示,新希望在报告期内的净利润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上升,同时养殖成本持续改善,猪产业同比减亏以及饲料业务利润同比增加所致。

新希望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生猪销量1248.39万头、生猪销售收入173.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正常运营场线的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3.1元/公斤,7月份,该公司西部纵队、中南纵队的完全成本降至12元/公斤左右,部分区域已经低于12元/公斤。

为何新希望的表述是猪产业同比减亏?

因为下半年猪价持续低迷。进入10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先降后涨。根据搜猪网数据,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一度于10月14日跌至10.87元/kg,跌至今年低点。这个价格,大概率低于新希望的平均完全成本。

:搜猪网

牧原股份今年的9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1.6元/公斤。所以,要是这样的价格持续下去,即使是猪王牧原恐怕也很难不亏钱。

所幸,在行业的“自我纠错”下,14日之后,猪价震荡回升,与11月1日重新站上了12.15元/公斤。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的结果显示,A股生猪养殖板块(申万三级行业)的12家公司中,大多在报告期内顺利实现净利润盈利,但是超过半数的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新希望左右互搏

尽管猪价并不景气,但猪企仍有望持续盈利。

根据新希望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降本方面,该公司的后续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秋冬季加强疫病防控,第二是继续推动遗传性状改良,第三是继续做好生产管理优化。公司养殖业务已从养“好”猪(把猪养好)逐步进入到“养好猪”(养好的猪)阶段,未来提升空间将有赖于头部大企业、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参与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育种工作。新希望以目前的最领先企业为目标,现在远远未达“成本极限”。

除了技术降本,另一重驱动猪企降本的因素在于饲料价格走低。

据统计,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数量在4亿多吨,是粮食消费中最大的一部分。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突破1亿吨,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突破至1.64亿吨,而后维持在1.5亿吨上下的水平。以疫情前后峰值计,增长幅度超过20%。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猪牛羊禽肉产量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若以疫情前后峰值计,增长幅度仅为13%左右。

粗略地说,我国的饲料粮进口量增速略快于猪牛羊禽肉产量的增长。

所以,国内的饲料粮和饲料价格顺势下跌,猪企压价采购成普遍现象。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10月第3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46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2.9%。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2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2.7%。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3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5%。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4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1%。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22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持平。

:农业农村部

整体看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对于大多数猪企来说,饲料价格走低很难说是件坏事,但对新希望来说,情况就有些复杂了,因为新希望的主营业务是饲料营收占比接近70%。

在猪企压价采购的背景下,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持续收窄,截至6月30日,新希望饲料业务毛利率仅为5.38%,而同期生猪养殖毛利率约13.2%,前者仅为后者的40%左右。

那么,在主营承压,饲料和养猪业务“左右互搏”的情况下,新希望有没有找到破局之道呢?

有,那就是“下南洋”。

猪企“下南洋”

近年来,猪企“下南洋”首选越南。

越南人口众多,猪肉在民众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消费占比达 62%,年猪肉需求量达5000万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猪肉需求仍在稳步增长。

然而,非洲猪瘟持续困扰越南生猪养殖业。自2019年在北部兴安省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越南累计感染猪只约200万头,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6.5%。仅2024年,非洲猪瘟疫情就导致超5.7万头生猪被扑杀,产能缺口高达20%。

为控制疫情蔓延,越南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扑杀染病猪只、加强边境管控等,但疫情仍时有反复。

传统散养模式的防疫短板与效率瓶颈,让当地市场迫切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与模式——这恰好为中国猪企提供了出海的黄金契机。

新希望的越南布局早已埋下伏笔。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开启了中国农牧企业出海的前奏。

2019年,新希望在越南平福建了养猪场,尝试出海养猪。这座越南最大的现代化单体猪场,设计母猪存栏1.35万头,商品猪年出栏30万头。

目前,新希望在越南已经有9家饲料公司,3家养殖公司和1家种禽公司,鱼料销量位居第一位,饲料总产量位居越南市场前5位。此外,新希望在15个国家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公司,海外版图还在持续扩大。

新希望出海战略明晰:先从饲料市场入手,逐步进行产业链整合。如今,新希望在越南的养殖项目已经扩展到了三个。

2020-2024五年间,新希望海外营收规模实现翻倍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希望海外业务营收108亿,占比20.92%,毛利率10.38%,高于国内的7.21%。

结语

不过,南洋也并非毫无竞争的处女地。当前,牧原、海大、扬翔等农牧巨头都在加速出海,9月28日,牧原股份投资32亿越南建楼房猪场;海大集团境外营收从2020年的55.8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43.39亿元,增幅高达156.65%;扬翔集团推动成立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智能养猪技术“出海”。

未来,中资养殖企业将在海外市场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