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政府引导基金落地一年多,哪些企业分享到了红利?丨省情所长说

川观新闻

1周前

这就是去年8月四川大刀阔斧改革,设立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的由来。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彭瑀珩 视频 周宝 李海宁

还记得吗?去年8月,四川放出一记“大招”,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落地,同步完成了引导基金体系的重构改革。一年多时间过去,哪些企业拿到了实惠?本期省情所长说,来拆解一下引导基金“花钱”的门道。

何为政府引导基金,咱们先把概念理清楚。简单说,就是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这些最需要发力的领域。这么做的核心目的,是破解产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瓶颈。毕竟,如果单纯靠市场机制,很多资本要么不愿投、要么没底气下决心投;这时候政府先投一笔钱“搭把手”,打破“没人敢先动”的僵局。

早在2015年,四川起步布局国资国企基金。这么多年下来,不仅撬动了近2000亿元社会投资,还成功孵化出像极米科技这样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甚至吸引到北京的航天企业到德阳建厂。这就是引导基金“花小钱办大事”的“魔力”。

但在推进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当时基金有23支之多,单支基金规模普遍小,面对需要大额资金支撑的大项目时,难免“力不从心”。所以,要把分散的基金紧紧拧成“一股绳”,让这个“钱袋子”更有效率、更增合力。这就是去年8月四川大刀阔斧改革,设立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的由来。

想必大家都好奇:这么多钱,到底谁来管?怎么投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下面分析关键的“三级架构”设置。

最顶层是管委会,由省领导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和产业基金负责人共同参与。管委会抓“大方向”,比如明确基金重点投向电子信息还是医药健康,划定好投资规则和底线,不插手具体项目的决策。

中间层是母基金公司,扮演着“总调度”的角色。其核心任务是统筹设计综合基金方案、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把钱的“使用手册”做细、做明白。

真正在一线操盘项目投资的,是基础层的综合基金和子基金——他们由公开遴选选出的专业投资机构负责运作。毕竟挖掘优质项目、判断企业成长潜力,是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把这项工作交给懂行的专业团队,才能让每一分钱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改革一年多来,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共设立27支,母子基金集群协议规模已超过630亿元,共投资56个项目68.79亿元,已覆盖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中的10条。其中,已设立的5支综合基金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每一支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比如先进制造综合基金:重点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这些四川的优势产业企业“精准赋能”,帮它们扩大规模、升级技术;成果转化综合基金更“敢闯敢试”,主攻初创期的硬科技项目。

综合基金之下,还有更细分的子基金,比如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热门领域和机器人、航天等小众赛道的专项基金。它们能精准对接企业的具体需求,避免“撒胡椒面”。

听到这儿,有人会问:基金改革跟我有啥关系?其实它早悄悄影响生活。咱们常用的手机、平板屏幕,可能就来自四川京东方——先进制造综合基金专门给其投5亿元扩能,生产线多了、产能足了,买屏幕时选择会更多,价格也可能更划算。

资源能源综合基金正投入资金,重点投资四川有上游优势和潜力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未来新能源汽车、高端科技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会下降,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还有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硬核”科技转化,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次再听到“引导基金”这个词,别觉得它离你很远。说不定你身边的变化,就有它的功劳。

这就是去年8月四川大刀阔斧改革,设立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的由来。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彭瑀珩 视频 周宝 李海宁

还记得吗?去年8月,四川放出一记“大招”,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落地,同步完成了引导基金体系的重构改革。一年多时间过去,哪些企业拿到了实惠?本期省情所长说,来拆解一下引导基金“花钱”的门道。

何为政府引导基金,咱们先把概念理清楚。简单说,就是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这些最需要发力的领域。这么做的核心目的,是破解产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瓶颈。毕竟,如果单纯靠市场机制,很多资本要么不愿投、要么没底气下决心投;这时候政府先投一笔钱“搭把手”,打破“没人敢先动”的僵局。

早在2015年,四川起步布局国资国企基金。这么多年下来,不仅撬动了近2000亿元社会投资,还成功孵化出像极米科技这样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甚至吸引到北京的航天企业到德阳建厂。这就是引导基金“花小钱办大事”的“魔力”。

但在推进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当时基金有23支之多,单支基金规模普遍小,面对需要大额资金支撑的大项目时,难免“力不从心”。所以,要把分散的基金紧紧拧成“一股绳”,让这个“钱袋子”更有效率、更增合力。这就是去年8月四川大刀阔斧改革,设立首期200亿元省级母基金的由来。

想必大家都好奇:这么多钱,到底谁来管?怎么投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下面分析关键的“三级架构”设置。

最顶层是管委会,由省领导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和产业基金负责人共同参与。管委会抓“大方向”,比如明确基金重点投向电子信息还是医药健康,划定好投资规则和底线,不插手具体项目的决策。

中间层是母基金公司,扮演着“总调度”的角色。其核心任务是统筹设计综合基金方案、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把钱的“使用手册”做细、做明白。

真正在一线操盘项目投资的,是基础层的综合基金和子基金——他们由公开遴选选出的专业投资机构负责运作。毕竟挖掘优质项目、判断企业成长潜力,是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把这项工作交给懂行的专业团队,才能让每一分钱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改革一年多来,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共设立27支,母子基金集群协议规模已超过630亿元,共投资56个项目68.79亿元,已覆盖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中的10条。其中,已设立的5支综合基金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每一支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比如先进制造综合基金:重点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这些四川的优势产业企业“精准赋能”,帮它们扩大规模、升级技术;成果转化综合基金更“敢闯敢试”,主攻初创期的硬科技项目。

综合基金之下,还有更细分的子基金,比如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热门领域和机器人、航天等小众赛道的专项基金。它们能精准对接企业的具体需求,避免“撒胡椒面”。

听到这儿,有人会问:基金改革跟我有啥关系?其实它早悄悄影响生活。咱们常用的手机、平板屏幕,可能就来自四川京东方——先进制造综合基金专门给其投5亿元扩能,生产线多了、产能足了,买屏幕时选择会更多,价格也可能更划算。

资源能源综合基金正投入资金,重点投资四川有上游优势和潜力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未来新能源汽车、高端科技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会下降,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还有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硬核”科技转化,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次再听到“引导基金”这个词,别觉得它离你很远。说不定你身边的变化,就有它的功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