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新华财经

3周前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引领下,钢铁行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对钢材品种品质的更高需求为使命,紧跟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快速调整品种结构,推动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高度、耐候、轻量化节能、焊接性等性能不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王小璐)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其享”的发展理念,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成就。

一是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粗钢产量调控,积极研究推动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实现了从“去产能”到“产能产量双控’的转变,在减量调整中有效促进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了行业发展质量。

二是钢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引领下,钢铁行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对钢材品种品质的更高需求为使命,紧跟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快速调整品种结构,推动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高度、耐候、轻量化节能、焊接性等性能不断提升。从大类看,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上升到2024年的5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建筑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58%降至2024年的50%,仍在继续下降。同时,新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研发与制造不断加速。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2020年至2024年,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研发费用由1118亿元提升至1565亿元,增幅达4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17%提升至2.72%。科技创新推动钢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升,重点统计企业焦比下降4.9%,燃料比下降1%,高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5.7%,转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3.2%。

四是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投入超过3100亿元,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截至2025年10月16日,共有215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63家企业约6.53亿粗钢产能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2家钢铁企业约1.80亿吨粗钢产能部分完成改造,目前仍有76家企业约0.98亿吨产能正在评审中。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十三五”末期普遍下降 50%以上。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引领下,钢铁行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对钢材品种品质的更高需求为使命,紧跟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快速调整品种结构,推动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高度、耐候、轻量化节能、焊接性等性能不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王小璐)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其享”的发展理念,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成就。

一是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粗钢产量调控,积极研究推动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实现了从“去产能”到“产能产量双控’的转变,在减量调整中有效促进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了行业发展质量。

二是钢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引领下,钢铁行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对钢材品种品质的更高需求为使命,紧跟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快速调整品种结构,推动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高度、耐候、轻量化节能、焊接性等性能不断提升。从大类看,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上升到2024年的5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建筑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58%降至2024年的50%,仍在继续下降。同时,新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研发与制造不断加速。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2020年至2024年,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研发费用由1118亿元提升至1565亿元,增幅达4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17%提升至2.72%。科技创新推动钢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升,重点统计企业焦比下降4.9%,燃料比下降1%,高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5.7%,转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3.2%。

四是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投入超过3100亿元,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截至2025年10月16日,共有215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63家企业约6.53亿粗钢产能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2家钢铁企业约1.80亿吨粗钢产能部分完成改造,目前仍有76家企业约0.98亿吨产能正在评审中。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十三五”末期普遍下降 50%以上。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