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度测量: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的“精准雷达”

医学论坛网

3周前

全队列剂量-反应:每5kPa肝硬度,HCC风险升18%。...未来,结合更多的炎症标志物和分子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提高基于LSM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MASLD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导语: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中,高达30%的肝细胞癌(HCC)发生在无肝硬化阶段。如何在庞大的MASLD人群中精准筛选出需要进行肝癌监测的高危患者,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最新研究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肝癌风险预测的空白与挑战

AS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其导致的HCC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观念把HCC风险锁在“肝硬化”层面——美国肝病学会(AASLD)指南只推荐对桥接纤维化(≥F3)或硬化患者进行半年超声监测,然而高达30%的MASLD-HCC发生在无硬化阶段,年发病率仅0.008–0.06/100人年,低到让系统筛查“赔本”,又高到让医生“心虚”。

现有的HCC监测策略主要基于肝硬化状态,但对于非肝硬化患者,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此外,由于MASLD的高发病率和广泛人群,全面的HCC筛查在成本效益上并不可行。因此,开发能够有效预测非肝硬化MASLD患者HCC风险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2025年10月,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Use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的文章,该研究利用肝硬度测量(LSM)技术,探讨了其在预测MASLD患者HCC风险中的潜力,并提出了基于LSM的HCC风险分层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国老兵真实世界把三万例MASLD变筛癌试验场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验证LSM与MASLD-HCC的剂量-反应关系,并确定非硬化人群中HCC年发生率≥0.4/100人年的LSM切点。作者汇总2014-05-27至2023-01-05期间“Veterans Analysis of Liver Disease(VALID)”队列内接受FibroScan的MASLD成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CAP≥288 dB/m或影像/自然语言处理(NLP)确认肝脂肪变;③具有≥1项心脏代谢危险因素且过去5年无酒精滥用证据(排除Met-ALD);④LSM报告完整(≥10次有效测量、IQR≤30%)。排除其他慢性肝病、基线已患HCC或LSM获取于HCC诊断后者,最终30 414人进入分析。

主要终点:HCC确诊(ICD-9/10编码,阳性预测值>90%)。随访至肝移植、死亡或2023-06-01。关键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BMI、糖尿病、吸烟。统计策略:以Fine-Grey竞争风险模型计算LSM每升高5 kPa或分层(<10、10–14.9、15–19.9、20–24.9、≥25 kPa)的亚分布风险比(sHR),并以0.4/100人年为“成本-效益”阈值,用1 kPa递增样条回归寻找非硬化亚组的最优切点;进一步在“无硬化且无显著门脉高压”(排除ICD肝硬化、LSM≥25 kPa或LSM≥20 kPa+血小板<150×10⁹/L)人群中,按糖尿病、性别、年龄拆分,计算组合条件的年发生率。

肝硬度每增加5 kPa,肝癌风险升高18%,非肝硬化患者也可精准预测

全队列剂量-反应:每5 kPa肝硬度,HCC风险升18%

在30 414例MASLD、69 964人年随访中,132例新发HCC。连续变量模型显示,LSM每增加5 kPa,HCC的亚分布风险比(sHR)为1.18(95%CI 1.14–1.21,P<0.0001)。这一线性关系贯穿整个硬度谱,提示纤维化-炎症负荷与癌变呈持续梯度,而非单一阈值效应。

分段发病率:≥25 kPa组年率0.94/100人年,接近肝硬化水平

以LSM<10 kPa为参照(年率0.06/100人年),10–14.9、15–19.9、20–24.9与≥25 kPa各组年发病率依次为0.34、0.45、0.78、0.94/100人年。作者强调:“≥25 kPa组发病率已逼近传统肝硬化监测门槛(1–1.5/100人年),证实硬度本身即可作为替代终点。”

非肝硬化亚组:19.2 kPa首次跨越成本-效益红线

剔除基线已有肝硬化/CSPH后(n=26 872,83例HCC),样条回归显示当LSM≥19.2 kPa时,年发生率≥0.4/100人年;≥24.4 kPa时≥1.0/100人年。19 kPa区间对应病理METAVIR F3–F4过渡带,提示监测门槛应前移至临床前硬化阶段,而非等待影像或血小板提示门脉高压。

糖尿病+≥10 kPa:无硬化患者也能“达标”

交互分析发现,糖尿病显著放大风险。在非肝硬化人群中,糖尿病且LSM≥10 kPa者(n=1 433)年发生率0.46/100人年(95%CI 0.29–0.78),已高于成本-效益阈值;其中男性<60岁为0.44,≥60岁0.49。硬度10 kPa通常被视为“显著纤维化”下限,叠加糖尿病即足以触发监测,无需等待硬度进一步升高。

总结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首次明确证实了LSM与MASLD患者HCC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表明,每增加5 kPa的肝硬度,HCC风险升高18%。更重要的是,研究提出了基于LSM的HCC风险分层模型,特别是在非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合并LSM≥10 kPa的患者年HCC发生率已超过成本效益阈值,为临床实践中HCC监测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结合更多的炎症标志物和分子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提高基于LSM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MASLD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John B V, Bastaich D R, Deng Y, et al. Use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Hepatology, 2025. DOI:10.1097/HEP.0000000000001498.

全队列剂量-反应:每5kPa肝硬度,HCC风险升18%。...未来,结合更多的炎症标志物和分子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提高基于LSM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MASLD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导语: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中,高达30%的肝细胞癌(HCC)发生在无肝硬化阶段。如何在庞大的MASLD人群中精准筛选出需要进行肝癌监测的高危患者,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最新研究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肝癌风险预测的空白与挑战

AS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其导致的HCC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观念把HCC风险锁在“肝硬化”层面——美国肝病学会(AASLD)指南只推荐对桥接纤维化(≥F3)或硬化患者进行半年超声监测,然而高达30%的MASLD-HCC发生在无硬化阶段,年发病率仅0.008–0.06/100人年,低到让系统筛查“赔本”,又高到让医生“心虚”。

现有的HCC监测策略主要基于肝硬化状态,但对于非肝硬化患者,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此外,由于MASLD的高发病率和广泛人群,全面的HCC筛查在成本效益上并不可行。因此,开发能够有效预测非肝硬化MASLD患者HCC风险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2025年10月,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Use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的文章,该研究利用肝硬度测量(LSM)技术,探讨了其在预测MASLD患者HCC风险中的潜力,并提出了基于LSM的HCC风险分层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国老兵真实世界把三万例MASLD变筛癌试验场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验证LSM与MASLD-HCC的剂量-反应关系,并确定非硬化人群中HCC年发生率≥0.4/100人年的LSM切点。作者汇总2014-05-27至2023-01-05期间“Veterans Analysis of Liver Disease(VALID)”队列内接受FibroScan的MASLD成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CAP≥288 dB/m或影像/自然语言处理(NLP)确认肝脂肪变;③具有≥1项心脏代谢危险因素且过去5年无酒精滥用证据(排除Met-ALD);④LSM报告完整(≥10次有效测量、IQR≤30%)。排除其他慢性肝病、基线已患HCC或LSM获取于HCC诊断后者,最终30 414人进入分析。

主要终点:HCC确诊(ICD-9/10编码,阳性预测值>90%)。随访至肝移植、死亡或2023-06-01。关键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BMI、糖尿病、吸烟。统计策略:以Fine-Grey竞争风险模型计算LSM每升高5 kPa或分层(<10、10–14.9、15–19.9、20–24.9、≥25 kPa)的亚分布风险比(sHR),并以0.4/100人年为“成本-效益”阈值,用1 kPa递增样条回归寻找非硬化亚组的最优切点;进一步在“无硬化且无显著门脉高压”(排除ICD肝硬化、LSM≥25 kPa或LSM≥20 kPa+血小板<150×10⁹/L)人群中,按糖尿病、性别、年龄拆分,计算组合条件的年发生率。

肝硬度每增加5 kPa,肝癌风险升高18%,非肝硬化患者也可精准预测

全队列剂量-反应:每5 kPa肝硬度,HCC风险升18%

在30 414例MASLD、69 964人年随访中,132例新发HCC。连续变量模型显示,LSM每增加5 kPa,HCC的亚分布风险比(sHR)为1.18(95%CI 1.14–1.21,P<0.0001)。这一线性关系贯穿整个硬度谱,提示纤维化-炎症负荷与癌变呈持续梯度,而非单一阈值效应。

分段发病率:≥25 kPa组年率0.94/100人年,接近肝硬化水平

以LSM<10 kPa为参照(年率0.06/100人年),10–14.9、15–19.9、20–24.9与≥25 kPa各组年发病率依次为0.34、0.45、0.78、0.94/100人年。作者强调:“≥25 kPa组发病率已逼近传统肝硬化监测门槛(1–1.5/100人年),证实硬度本身即可作为替代终点。”

非肝硬化亚组:19.2 kPa首次跨越成本-效益红线

剔除基线已有肝硬化/CSPH后(n=26 872,83例HCC),样条回归显示当LSM≥19.2 kPa时,年发生率≥0.4/100人年;≥24.4 kPa时≥1.0/100人年。19 kPa区间对应病理METAVIR F3–F4过渡带,提示监测门槛应前移至临床前硬化阶段,而非等待影像或血小板提示门脉高压。

糖尿病+≥10 kPa:无硬化患者也能“达标”

交互分析发现,糖尿病显著放大风险。在非肝硬化人群中,糖尿病且LSM≥10 kPa者(n=1 433)年发生率0.46/100人年(95%CI 0.29–0.78),已高于成本-效益阈值;其中男性<60岁为0.44,≥60岁0.49。硬度10 kPa通常被视为“显著纤维化”下限,叠加糖尿病即足以触发监测,无需等待硬度进一步升高。

总结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首次明确证实了LSM与MASLD患者HCC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表明,每增加5 kPa的肝硬度,HCC风险升高18%。更重要的是,研究提出了基于LSM的HCC风险分层模型,特别是在非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合并LSM≥10 kPa的患者年HCC发生率已超过成本效益阈值,为临床实践中HCC监测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结合更多的炎症标志物和分子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提高基于LSM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MASLD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John B V, Bastaich D R, Deng Y, et al. Use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Hepatology, 2025. DOI:10.1097/HEP.0000000000001498.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