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国家战略,聚力数字天府——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侧记

深蓝财经

11小时前

18家网信企业释放26.1亿元融资需求,其中包含3家文化类企业和5家平台类企业,呼应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文旅深度融合”“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部署;8家企业聚焦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产数据库、AI+AR硬件制造等前沿赛道路演,46家知名投融资机构现场点评互动,最终达成4组超10亿元签约项目,具体包括达州高新区与中科云图、达州大竹县与盈合精密塑胶、天府知识产权及国富量子创新与蝶境智能科技、四川文投基金与三是科技等,合作领域涵盖股权增资、AI数字人确权应用、无人机遥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等,每一项合作都紧扣省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目标,推动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数字经济则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10月27日至28日,由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委金融办、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数据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省证监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在达州举行。这场以“数字天府 智投未来”为主题的盛会,既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在西部落地的生动实践,更是践行省委部署、激活区域数字动能的关键举措,彰显出战略部署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衔接。

五届持续不辍:省委战略下的数字经济生态构建

这场“四川行”,为何五届不辍?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先后对“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部署,大力推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建设,实施电子信息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将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和全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谋划实施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比达16.7%,居全国第一方阵。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60%,数字产业矩阵强势崛起。

省委网信办一直在助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做优品牌、争创一流,实施网信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川网传媒作为首家地方新闻网站成功上市,创新推出网信企业培育孵化服务。

五届耕耘,成效显著。活动现场发布的2025四川省数字经济“三张清单”(发展机会清单、招商引资推介清单、企业能力供给清单),涵盖82个场景需求、259个供给项目、35个招商项目,覆盖未来能源、城市治理、现代农业等领域,这既是对省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求的回应,更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战略导向的创新举措。18家网信企业释放26.1亿元融资需求,其中包含3家文化类企业和5家平台类企业,呼应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文旅深度融合”“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部署;8家企业聚焦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产数据库、AI+AR硬件制造等前沿赛道路演,46家知名投融资机构现场点评互动,最终达成4组超10亿元签约项目,具体包括达州高新区与中科云图、达州大竹县与盈合精密塑胶、天府知识产权及国富量子创新与蝶境智能科技、四川文投基金与三是科技等,合作领域涵盖股权增资、AI数字人确权应用、无人机遥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等,每一项合作都紧扣省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目标,推动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

这种精准对接并非偶然,而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布局的结果。自2020年以来,在全省数字经济工作推进体系下,相关部门连续举办四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累计推动29家企业路演,推动实现直接或间接投融资15.2亿元,助力川网传媒、极米科技等4家企业上市,国星宇航等企业冲刺IPO,考拉悠然、华鲲振宇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

实数深度融合:战略落地中的文旅转型与资本赋能

数字文旅,何以成为破局“冷资源”的热引擎?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成效上,而“数智文旅 投创未来”圆桌对话上的思想碰撞,正是这一融合进程的鲜活注脚。

“今年国庆不少游客放弃酒店选择‘车上搭帐篷’,传统文旅模式是否已失吸引力?”“AI与AR快速发展,什么样的文旅项目能获资本青睐?”一连串直击行业痛点的疑问,引发在场嘉宾强烈共鸣。智胜慧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鹏直言,这一现象印证传统旅游已达瓶颈,“游客需求已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需依托AI、互联网技术拓展‘旅游+百业’第二空间,打造裸眼沉浸式场景”。

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黄永建则给出新的产业判断:“人工智能正取代‘互联网+’成为核心引擎,情绪价值将是未来消费趋势的关键。”他同时呼吁,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实现政府与市场精准匹配,四川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从全省层面看,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401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351.7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8.3%,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中西部第一,国家网信办《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将四川纳入全国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第一梯队——这些数据,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在四川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也是省委“四化同步”战略见效的具体体现,更是相关执行部门协同推进、狠抓落实的成果。

战略落子达州:川东北的数字支点与国家算力布局

落子达州,蕴含怎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选择达州,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与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全局来看,达州作为成渝枢纽节点(四川)“1+5”布局中川东北唯一可建设千机架级数据中心的城市,其数字崛起承载着国家算力资源西移、优化全国算力布局的战略使命。省委深刻把握川东北经济区在“五区共兴”中的定位,将达州作为激活区域数字经济的突破口,推动优质要素向这里集聚——这一布局,既是对国家“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四川打造西部数字经济高地的关键落子。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实地探访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从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的精准控制到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从“税电指数”赋能经济监测到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的民生服务,直观感受到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结合的丰硕成果。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主旨分享中指出的,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既紧扣国家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协同推进的战略要求,又立足区域实际探索特色路径,达州的实践正是这一思路的典型代表。

从达州的算力支撑到全省的数字生态,从投融资的精准对接到数实融合的深度突破,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不仅是一场产业盛会,更是四川践行国家战略、落实省委部署的缩影。未来,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的深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化,四川将持续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省委部署为遵循,在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担当更大使命,为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注入更强数字动能。

18家网信企业释放26.1亿元融资需求,其中包含3家文化类企业和5家平台类企业,呼应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文旅深度融合”“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部署;8家企业聚焦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产数据库、AI+AR硬件制造等前沿赛道路演,46家知名投融资机构现场点评互动,最终达成4组超10亿元签约项目,具体包括达州高新区与中科云图、达州大竹县与盈合精密塑胶、天府知识产权及国富量子创新与蝶境智能科技、四川文投基金与三是科技等,合作领域涵盖股权增资、AI数字人确权应用、无人机遥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等,每一项合作都紧扣省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目标,推动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数字经济则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10月27日至28日,由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委金融办、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数据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省证监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在达州举行。这场以“数字天府 智投未来”为主题的盛会,既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在西部落地的生动实践,更是践行省委部署、激活区域数字动能的关键举措,彰显出战略部署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衔接。

五届持续不辍:省委战略下的数字经济生态构建

这场“四川行”,为何五届不辍?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先后对“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部署,大力推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建设,实施电子信息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将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和全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谋划实施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比达16.7%,居全国第一方阵。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60%,数字产业矩阵强势崛起。

省委网信办一直在助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做优品牌、争创一流,实施网信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川网传媒作为首家地方新闻网站成功上市,创新推出网信企业培育孵化服务。

五届耕耘,成效显著。活动现场发布的2025四川省数字经济“三张清单”(发展机会清单、招商引资推介清单、企业能力供给清单),涵盖82个场景需求、259个供给项目、35个招商项目,覆盖未来能源、城市治理、现代农业等领域,这既是对省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求的回应,更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战略导向的创新举措。18家网信企业释放26.1亿元融资需求,其中包含3家文化类企业和5家平台类企业,呼应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文旅深度融合”“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部署;8家企业聚焦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产数据库、AI+AR硬件制造等前沿赛道路演,46家知名投融资机构现场点评互动,最终达成4组超10亿元签约项目,具体包括达州高新区与中科云图、达州大竹县与盈合精密塑胶、天府知识产权及国富量子创新与蝶境智能科技、四川文投基金与三是科技等,合作领域涵盖股权增资、AI数字人确权应用、无人机遥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等,每一项合作都紧扣省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目标,推动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

这种精准对接并非偶然,而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布局的结果。自2020年以来,在全省数字经济工作推进体系下,相关部门连续举办四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累计推动29家企业路演,推动实现直接或间接投融资15.2亿元,助力川网传媒、极米科技等4家企业上市,国星宇航等企业冲刺IPO,考拉悠然、华鲲振宇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

实数深度融合:战略落地中的文旅转型与资本赋能

数字文旅,何以成为破局“冷资源”的热引擎?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成效上,而“数智文旅 投创未来”圆桌对话上的思想碰撞,正是这一融合进程的鲜活注脚。

“今年国庆不少游客放弃酒店选择‘车上搭帐篷’,传统文旅模式是否已失吸引力?”“AI与AR快速发展,什么样的文旅项目能获资本青睐?”一连串直击行业痛点的疑问,引发在场嘉宾强烈共鸣。智胜慧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鹏直言,这一现象印证传统旅游已达瓶颈,“游客需求已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需依托AI、互联网技术拓展‘旅游+百业’第二空间,打造裸眼沉浸式场景”。

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黄永建则给出新的产业判断:“人工智能正取代‘互联网+’成为核心引擎,情绪价值将是未来消费趋势的关键。”他同时呼吁,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实现政府与市场精准匹配,四川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从全省层面看,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401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351.7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8.3%,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中西部第一,国家网信办《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将四川纳入全国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第一梯队——这些数据,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在四川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也是省委“四化同步”战略见效的具体体现,更是相关执行部门协同推进、狠抓落实的成果。

战略落子达州:川东北的数字支点与国家算力布局

落子达州,蕴含怎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选择达州,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与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全局来看,达州作为成渝枢纽节点(四川)“1+5”布局中川东北唯一可建设千机架级数据中心的城市,其数字崛起承载着国家算力资源西移、优化全国算力布局的战略使命。省委深刻把握川东北经济区在“五区共兴”中的定位,将达州作为激活区域数字经济的突破口,推动优质要素向这里集聚——这一布局,既是对国家“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四川打造西部数字经济高地的关键落子。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实地探访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从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的精准控制到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从“税电指数”赋能经济监测到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的民生服务,直观感受到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结合的丰硕成果。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主旨分享中指出的,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既紧扣国家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协同推进的战略要求,又立足区域实际探索特色路径,达州的实践正是这一思路的典型代表。

从达州的算力支撑到全省的数字生态,从投融资的精准对接到数实融合的深度突破,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不仅是一场产业盛会,更是四川践行国家战略、落实省委部署的缩影。未来,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的深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化,四川将持续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省委部署为遵循,在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担当更大使命,为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注入更强数字动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