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广袤的田野上,雪白的棉花竞相绽放。目之所及,一台台大型采棉机在210余万亩的银色海洋中高效穿梭,吞棉吐絮,勾勒出一幅现代科技的丰收画卷。这片土地,正以不足全国7%的耕地,贡献着全国92.2%的棉花产量,此刻,它再次迎来了繁忙的采收旺季。
在十二团十五连的棉田里,机车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职工们脸上洋溢着喜悦,见证着又一年的辛勤付出转化为沉甸甸的收获。十二团塔南镇十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何志发告诉记者,“现在种棉、采棉,基本全程都是机械化,省心又省力。”这繁忙景象的背后,是阿拉尔市作为新疆重要机采棉生产基地的强大底气。如今,这里棉花生产的机采率已突破95%,从播种到采收,机械化已深度融入棉花生产的每个环节。
近年来,阿拉尔垦区各植棉团场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转型,将科技元素深深植入土地。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棉花生长提供了稳定、肥沃的“温床”;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对棉花的精准“投喂”;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全面融入,则如同为棉花撑起了“保护伞”,确保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在节水技术创新方面,记者了解到,当地正大力推广“干播湿出”棉花膜下滴水蓄墒排盐技术。播种前无需冬灌和春灌,直接在干土中播种后,通过膜下滴灌少量滴水,即可满足出苗需求。这项技术不仅每亩节水可达100立方米,更将出苗率提升至85%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残膜回收等举措的落实,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金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广袤的田野上,雪白的棉花竞相绽放。目之所及,一台台大型采棉机在210余万亩的银色海洋中高效穿梭,吞棉吐絮,勾勒出一幅现代科技的丰收画卷。这片土地,正以不足全国7%的耕地,贡献着全国92.2%的棉花产量,此刻,它再次迎来了繁忙的采收旺季。
在十二团十五连的棉田里,机车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职工们脸上洋溢着喜悦,见证着又一年的辛勤付出转化为沉甸甸的收获。十二团塔南镇十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何志发告诉记者,“现在种棉、采棉,基本全程都是机械化,省心又省力。”这繁忙景象的背后,是阿拉尔市作为新疆重要机采棉生产基地的强大底气。如今,这里棉花生产的机采率已突破95%,从播种到采收,机械化已深度融入棉花生产的每个环节。
近年来,阿拉尔垦区各植棉团场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转型,将科技元素深深植入土地。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棉花生长提供了稳定、肥沃的“温床”;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对棉花的精准“投喂”;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全面融入,则如同为棉花撑起了“保护伞”,确保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在节水技术创新方面,记者了解到,当地正大力推广“干播湿出”棉花膜下滴水蓄墒排盐技术。播种前无需冬灌和春灌,直接在干土中播种后,通过膜下滴灌少量滴水,即可满足出苗需求。这项技术不仅每亩节水可达100立方米,更将出苗率提升至85%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残膜回收等举措的落实,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