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10月26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顺利结束。该消息称,本次考试考生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特征。
“9岁孩子参加自学考试,是否符合规定?”“是有真才实学还是炒作?”消息一出,引来诸多网友热议。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单位和教育界人士。
“情况属实!”10月29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有名9岁小孩参加了此次自考。“因为自学考试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所以该考生报考没有问题。”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考生并非四川考生中年纪最小的,前两年还有8岁考生参加自学考试。“对于考生详细信息,不方便透露。”该负责人介绍。
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截图,参加自考最小考生年龄为9岁
记者从教育部网站了解到,1988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简称:《条例》),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上述《条例》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一直延用至今。根据该《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记者搜索发现,9岁孩子参加自考并非个案。据《华商报》报道,2014年4月,在西京学院考点,有名9岁小孩参加了自考。据《现代快报》报道,2023年4月,江苏盐城9岁小学生张凡晨与父母一起参加自考,并取得专科毕业证书。
记者联系到一位与该考生同场考试的考生,他告诉记者,该考生在成都树德实验中学参加的考试,考试科目为行政管理。
“暂且不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让如此年龄段的孩子参加这种较为专业的考试就不能理解。”成都高新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李先生表示,“作为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对这种行为不反对,也不支持。”
“从制度层面看,这件事符合规定,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内核。”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涛认为,这体现了自学考试这一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在年龄、时空上的壁垒,在理论上为实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打开了一扇窗,这种制度设计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但从教育规律看,此举值得商榷,可能背离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李涛直言,符合规定不等于合乎规律。
李涛分析,一个9岁的孩子,按照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本应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系统的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社交能力。
“让教育的归教育,让童年的归童年。”李涛说,它既映照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进步,也暴露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急功近利。
因此,李涛认为,过早地将一个孩子推向高等教育的考场,即便他在某一两个科目上展现了超常的天赋,也极易导致其知识结构“偏食”、情感发育“滞后”和社交能力“缺氧”。“拔苗助长式的‘神童’培养,或许能赢得一时的掌声,但从长远看,可能损害孩子成长的平衡性,甚至剥夺其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这无疑是与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相悖的。”李涛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10月26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顺利结束。该消息称,本次考试考生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特征。
“9岁孩子参加自学考试,是否符合规定?”“是有真才实学还是炒作?”消息一出,引来诸多网友热议。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单位和教育界人士。
“情况属实!”10月29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有名9岁小孩参加了此次自考。“因为自学考试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所以该考生报考没有问题。”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考生并非四川考生中年纪最小的,前两年还有8岁考生参加自学考试。“对于考生详细信息,不方便透露。”该负责人介绍。
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截图,参加自考最小考生年龄为9岁
记者从教育部网站了解到,1988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简称:《条例》),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上述《条例》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一直延用至今。根据该《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记者搜索发现,9岁孩子参加自考并非个案。据《华商报》报道,2014年4月,在西京学院考点,有名9岁小孩参加了自考。据《现代快报》报道,2023年4月,江苏盐城9岁小学生张凡晨与父母一起参加自考,并取得专科毕业证书。
记者联系到一位与该考生同场考试的考生,他告诉记者,该考生在成都树德实验中学参加的考试,考试科目为行政管理。
“暂且不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让如此年龄段的孩子参加这种较为专业的考试就不能理解。”成都高新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李先生表示,“作为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对这种行为不反对,也不支持。”
“从制度层面看,这件事符合规定,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内核。”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涛认为,这体现了自学考试这一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在年龄、时空上的壁垒,在理论上为实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打开了一扇窗,这种制度设计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但从教育规律看,此举值得商榷,可能背离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李涛直言,符合规定不等于合乎规律。
李涛分析,一个9岁的孩子,按照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本应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系统的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社交能力。
“让教育的归教育,让童年的归童年。”李涛说,它既映照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进步,也暴露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急功近利。
因此,李涛认为,过早地将一个孩子推向高等教育的考场,即便他在某一两个科目上展现了超常的天赋,也极易导致其知识结构“偏食”、情感发育“滞后”和社交能力“缺氧”。“拔苗助长式的‘神童’培养,或许能赢得一时的掌声,但从长远看,可能损害孩子成长的平衡性,甚至剥夺其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这无疑是与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相悖的。”李涛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