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低价为卖点的投影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分化:低价投影销量大幅下滑近40%,而万元级高端投影销量却逆势增长33%。
几年前,九千八就能买到98英寸大屏电视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很多人以为投影仪被提前判了死刑。
但市场总爱开玩笑。最新数据显示,大屏电视确实越来越便宜,但高端投影也越卖越贵——而且买的人还不少。
市场逆转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为112.4万台,同比下降11.5%;销售额为16.9亿元,同比下滑10.6%。
这已经是智能投影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下滑。
曾经扬言要“取代电视”的智能投影,如今在电视价格全面下探的背景下,正遭遇严峻挑战。
电视的降维打击
过去几年,智能投影能迅速崛起,核心武器就是“低价+大屏”。
在当时,一台85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价格维持在2万元左右,而投影仪只需三四千元就能投出百寸巨幕。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用户,这成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但如今,局势已彻底改变。
随着Mini LED面板技术成熟,85寸、98寸大屏电视价格已变得亲民。某品牌发布的98英寸MiniLED电视,售价仅7599元,85英寸版本更是低至4799元。
TCL、海信等头部电视厂商也纷纷推动技术普惠,让大屏电视价格持续走低,对智能投影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投影的两极分化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整体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投影行业内部却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不同价位段的投影仪销量呈现冰火两重天:0-499元价位段销量同比下跌接近40%,而万元级投影的销量却同比增长33%。
同时,500-999元、2000-2999元价位段的投影仪仍有约5%的销量增长。
这表明,一味地低价并未带来热销,反而是最便宜的投影和最贵的投影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轨迹。
为何低价不讨好?
低价投影失宠,背后是消费者对“单纯便宜”产品的抛弃。
这一价位的投影虽然价格低廉,但普遍存在亮度不足、画质有限等问题。许多购买过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佳,售后很麻烦,进而影响了整个投影品类的口碑。
消费者越来越明白:在显示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单纯追求“大尺寸”已没有意义。
相比之下,500-999元价位段可能才是真正的“入门级”投影,销量仍能增长,正是因为这些产品在价格、场景、基本体验间找到了平衡点。
它们满足的是客厅-卧室场景下的便携大屏的基本需求——没有直射灯,投出超过60寸画面,而同价位电视可能只有40寸。
高端的生存逻辑
那么,为何在电视如此便宜的今天,还有人愿意花上万元买一台投影?
对于高端投影用户来说,他们追求的已不仅是“能看”,而是“好看”。
在专门的影音室环境中,高端投影能提供远超普通电视的沉浸感和画面尺寸,这是其核心价值。
这些用户通常已经拥有客厅电视,购买高端投影是为了打造专业观影体验。在他们眼中,高端电视和高端投影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投影的未来出路
面对电视的“降维打击”,投影行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参数之外,颜值、便携性等差异化优势将成为投影产品的新卖点。比如“闺蜜机”就切出了一个全新的场景。
投影品牌要想突围,必须专注于“传统电视自动放弃”的场景。比如卧室观影、露营、车载升降大屏、居家造景等非传统场景,增加氛围感,提供情绪价值,却是投影的优势领域。
相应地,智能投影的设计理念也要从“家电”走向“生活方式”。
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一次各归其位的分化。电视巩固了其客厅娱乐中心的地位,而投影则在两极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作为年轻人的第一块大屏,还是影音爱好者的终极装备。
原文标题 : 电视向下,投影向上
曾经以低价为卖点的投影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分化:低价投影销量大幅下滑近40%,而万元级高端投影销量却逆势增长33%。
几年前,九千八就能买到98英寸大屏电视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很多人以为投影仪被提前判了死刑。
但市场总爱开玩笑。最新数据显示,大屏电视确实越来越便宜,但高端投影也越卖越贵——而且买的人还不少。
市场逆转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为112.4万台,同比下降11.5%;销售额为16.9亿元,同比下滑10.6%。
这已经是智能投影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下滑。
曾经扬言要“取代电视”的智能投影,如今在电视价格全面下探的背景下,正遭遇严峻挑战。
电视的降维打击
过去几年,智能投影能迅速崛起,核心武器就是“低价+大屏”。
在当时,一台85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价格维持在2万元左右,而投影仪只需三四千元就能投出百寸巨幕。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用户,这成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但如今,局势已彻底改变。
随着Mini LED面板技术成熟,85寸、98寸大屏电视价格已变得亲民。某品牌发布的98英寸MiniLED电视,售价仅7599元,85英寸版本更是低至4799元。
TCL、海信等头部电视厂商也纷纷推动技术普惠,让大屏电视价格持续走低,对智能投影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投影的两极分化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整体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投影行业内部却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不同价位段的投影仪销量呈现冰火两重天:0-499元价位段销量同比下跌接近40%,而万元级投影的销量却同比增长33%。
同时,500-999元、2000-2999元价位段的投影仪仍有约5%的销量增长。
这表明,一味地低价并未带来热销,反而是最便宜的投影和最贵的投影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轨迹。
为何低价不讨好?
低价投影失宠,背后是消费者对“单纯便宜”产品的抛弃。
这一价位的投影虽然价格低廉,但普遍存在亮度不足、画质有限等问题。许多购买过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佳,售后很麻烦,进而影响了整个投影品类的口碑。
消费者越来越明白:在显示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单纯追求“大尺寸”已没有意义。
相比之下,500-999元价位段可能才是真正的“入门级”投影,销量仍能增长,正是因为这些产品在价格、场景、基本体验间找到了平衡点。
它们满足的是客厅-卧室场景下的便携大屏的基本需求——没有直射灯,投出超过60寸画面,而同价位电视可能只有40寸。
高端的生存逻辑
那么,为何在电视如此便宜的今天,还有人愿意花上万元买一台投影?
对于高端投影用户来说,他们追求的已不仅是“能看”,而是“好看”。
在专门的影音室环境中,高端投影能提供远超普通电视的沉浸感和画面尺寸,这是其核心价值。
这些用户通常已经拥有客厅电视,购买高端投影是为了打造专业观影体验。在他们眼中,高端电视和高端投影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投影的未来出路
面对电视的“降维打击”,投影行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参数之外,颜值、便携性等差异化优势将成为投影产品的新卖点。比如“闺蜜机”就切出了一个全新的场景。
投影品牌要想突围,必须专注于“传统电视自动放弃”的场景。比如卧室观影、露营、车载升降大屏、居家造景等非传统场景,增加氛围感,提供情绪价值,却是投影的优势领域。
相应地,智能投影的设计理念也要从“家电”走向“生活方式”。
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一次各归其位的分化。电视巩固了其客厅娱乐中心的地位,而投影则在两极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作为年轻人的第一块大屏,还是影音爱好者的终极装备。
原文标题 : 电视向下,投影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