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文/图
10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会现场
关键词:创新高
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三大主粮“上大分”
眼下,秋收进入尾声,又是一个丰收年。将自种的稻谷送进雅安最大的烘干储存塔后,雅安市天全县仁义镇农户杨德军放宽了心,烘干储存塔可有效预防和杀灭虫害,长期储存粮食。
“十四五”以来,四川农业“丰景”动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达到726.8亿斤,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将突破7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面积增加240.8万亩、增量占全国的13.1%。
秋收,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收水稻。华小峰/摄
“水稻、玉米、小麦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大,通过实施小麦面积恢复和再生稻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三大主粮合计增产21.3亿斤,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8.2%。”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志荣介绍。
“单产提升”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突出。四川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启动重大品种推广试点,地种药肥全要素精准保障、耕种管收全环节精准发力,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全省粮食亩均单产提高5.7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0.5%。
推进粮食生产以外,四川积极推进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四川累计收购粮食1066.6万吨、油菜籽129.9万吨,有序轮换省级储备粮油逾185.2万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周光林介绍,四川近年来正持续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建立完善三级政府储备体系,已实现全省市(州)成品粮油储备和县(市、区)原粮储备全覆盖。
粮食产量下一步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四川粮食产量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增产的潜力主要在于大面积单产提升。”钟志荣说,接下来,四川将更加突出主体培育、示范引领、服务提质和防灾减损,力争粮食亩均单产每年提高3公斤以上。
安宁河流域高标准农田。(资料图片)
关键词:世界级
今年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川西的风光”点亮了“城市的灯光”
10月28日,雅砻江中游河段,雅砻江孟底沟、牙根一级两座大型水电站同步实现大江截流,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这是雅砻江流域首次实现两座水电站同步大江截流,标志着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图片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四川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特色鲜明,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节点和源头。
“十四五”以来,四川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推动清洁能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数据显示,五年来,四川建成投产白鹤滩、乌东德、苏洼龙、两河口等10座大型水电站,今年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建成投产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200万千瓦,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建成投运国内最高含硫量整装气田,天然气年产量从432亿立方米提升至562亿立方米、稳居全国第一。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许健/摄
凭借互联互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川西的风光”点亮了“城市的灯光”。“四川已建成西南地区第一条特高压交流,并全面提速成都立体双环网、川南双环网和川东北环网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介绍,川西北和攀西地区向负荷中心送电的“高速路”进一步畅通,省内小“西电东送”能力提升至3700万千瓦以上。”
省际能源通道也在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四川建成“八直十一交”省际输电通道,分别与华东、华中、重庆、西藏、西北等电网互联互通,省间互济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气输配管网,全省长输管网总里程已超1万公里,年外输能力超500亿立方米。
关键词:新突破
锂、稀土、金、油气等储量大幅增加,开发利用水平再提高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十四五”以来,四川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新增锂辉石资源量280万吨,新增磷矿资源量17.5亿吨,稀土、金、油气等矿种储量大幅增加。
锂辉石与锂精矿
一系列找矿新突破背后,离不开四川扎实推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举措。从找矿投入看,“十四五”以来,四川省级财政投资地勘项目6.3亿元,是“十三五”时期同期投入的4倍。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踏勘找矿,四川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地勘队伍。 王泽/摄 (资料图片)
“四川在全国首创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市县出资3.14亿元参与61个找矿项目,破解以往市县财政‘零投入’难题。此外,拉动和引导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设立资金规模为50亿元的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完成投资4.1亿元。”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瞿亮介绍。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如何将四川丰厚的资源“家底”,转化为发展动能?以优势突出的钒钛资源为例,四川钛矿查明资源量世界第一、钒矿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产出全国约80%的钛精矿、60%的钒制品,成为全球最大的钒制品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近年来,四川正推动全国唯一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已成为全球钒钛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极核。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吴星霈/摄 (资料图片)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廖卫民介绍,加快推动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四川还将深入推进建圈强链,支持钛化工和钛合金规模化应用项目建设,培育钒合金、钒电池储能等产业新赛道,用好天府金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在攀枝花、内江等地布局一批钒钛磁铁矿氢冶金、高炉渣提钛中试熟化项目,打造钒钛产业创新高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李菲菲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文/图
10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会现场
关键词:创新高
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三大主粮“上大分”
眼下,秋收进入尾声,又是一个丰收年。将自种的稻谷送进雅安最大的烘干储存塔后,雅安市天全县仁义镇农户杨德军放宽了心,烘干储存塔可有效预防和杀灭虫害,长期储存粮食。
“十四五”以来,四川农业“丰景”动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达到726.8亿斤,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将突破7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面积增加240.8万亩、增量占全国的13.1%。
秋收,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收水稻。华小峰/摄
“水稻、玉米、小麦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大,通过实施小麦面积恢复和再生稻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三大主粮合计增产21.3亿斤,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8.2%。”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志荣介绍。
“单产提升”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突出。四川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启动重大品种推广试点,地种药肥全要素精准保障、耕种管收全环节精准发力,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全省粮食亩均单产提高5.7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0.5%。
推进粮食生产以外,四川积极推进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四川累计收购粮食1066.6万吨、油菜籽129.9万吨,有序轮换省级储备粮油逾185.2万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周光林介绍,四川近年来正持续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建立完善三级政府储备体系,已实现全省市(州)成品粮油储备和县(市、区)原粮储备全覆盖。
粮食产量下一步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四川粮食产量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增产的潜力主要在于大面积单产提升。”钟志荣说,接下来,四川将更加突出主体培育、示范引领、服务提质和防灾减损,力争粮食亩均单产每年提高3公斤以上。
安宁河流域高标准农田。(资料图片)
关键词:世界级
今年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川西的风光”点亮了“城市的灯光”
10月28日,雅砻江中游河段,雅砻江孟底沟、牙根一级两座大型水电站同步实现大江截流,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这是雅砻江流域首次实现两座水电站同步大江截流,标志着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图片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四川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特色鲜明,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节点和源头。
“十四五”以来,四川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推动清洁能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数据显示,五年来,四川建成投产白鹤滩、乌东德、苏洼龙、两河口等10座大型水电站,今年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建成投产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200万千瓦,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建成投运国内最高含硫量整装气田,天然气年产量从432亿立方米提升至562亿立方米、稳居全国第一。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许健/摄
凭借互联互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川西的风光”点亮了“城市的灯光”。“四川已建成西南地区第一条特高压交流,并全面提速成都立体双环网、川南双环网和川东北环网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介绍,川西北和攀西地区向负荷中心送电的“高速路”进一步畅通,省内小“西电东送”能力提升至3700万千瓦以上。”
省际能源通道也在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四川建成“八直十一交”省际输电通道,分别与华东、华中、重庆、西藏、西北等电网互联互通,省间互济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气输配管网,全省长输管网总里程已超1万公里,年外输能力超500亿立方米。
关键词:新突破
锂、稀土、金、油气等储量大幅增加,开发利用水平再提高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十四五”以来,四川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新增锂辉石资源量280万吨,新增磷矿资源量17.5亿吨,稀土、金、油气等矿种储量大幅增加。
锂辉石与锂精矿
一系列找矿新突破背后,离不开四川扎实推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举措。从找矿投入看,“十四五”以来,四川省级财政投资地勘项目6.3亿元,是“十三五”时期同期投入的4倍。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踏勘找矿,四川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地勘队伍。 王泽/摄 (资料图片)
“四川在全国首创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市县出资3.14亿元参与61个找矿项目,破解以往市县财政‘零投入’难题。此外,拉动和引导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设立资金规模为50亿元的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完成投资4.1亿元。”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瞿亮介绍。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如何将四川丰厚的资源“家底”,转化为发展动能?以优势突出的钒钛资源为例,四川钛矿查明资源量世界第一、钒矿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产出全国约80%的钛精矿、60%的钒制品,成为全球最大的钒制品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近年来,四川正推动全国唯一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已成为全球钒钛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极核。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吴星霈/摄 (资料图片)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廖卫民介绍,加快推动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四川还将深入推进建圈强链,支持钛化工和钛合金规模化应用项目建设,培育钒合金、钒电池储能等产业新赛道,用好天府金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在攀枝花、内江等地布局一批钒钛磁铁矿氢冶金、高炉渣提钛中试熟化项目,打造钒钛产业创新高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