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彭瑀珩
10月28日的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十年之约”的剧情反转——早盘10点14分,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最高冲至4010.73点,然而短暂停留后便震荡回落,最终报收3988.22点,较前一日下跌0.22%,上演了一场“得而复失”的大戏。深证成指和创业板也从低开到翻红再到收跌,收盘最终跌0.44%、0.15%。全市场2366只个股上涨,成交额达2.17万亿元,在关键点位的博弈中显现出明显的多空分歧。
上证指数当天行情走势图。
盘面热点上,科技导向特征明显,中国“人造太阳”项目的进展成为最强催化剂。外交部发言人近日披露,该装置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首个聚变发电装置的消息,叠加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实现关键材料工业化制备的技术突破,推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爆发。东方钽业涨幅超过8%,安泰科技连续两日涨停,成为支撑早盘指数冲关的核心力量之一。与此同时,福建板块同步爆发,受益于航海装备大会超2000亿元签约项目的利好,平潭发展取得8天6板,成为区域概念的领涨标杆。
新股市场科创成长层上演“开门红”。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只未盈利企业作为科创板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登陆市场,首日表现惊艳。其中禾元生物以213.49%的涨幅领跑,中一签可获利超3万元;西安奕材紧随其后涨198.72%,专注创新药的必贝特也收获74.41%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企业分别聚焦生物医药、12英寸硅片等硬核科技领域,其亮眼表现恰是当前“科技牛”行情的生动注脚。
有喜也有忧。当天,两市成交缩量近20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1亿元。半导体、有色金属成抛售重灾区,贵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关于后市,今天的股民论坛里关于4000点的讨论格外热闹:有人认为这是新一轮上升通道的开启,另一种声音却更响亮——“4000点必跳水”。从历史来看,“4000点遇阻”并非新鲜事:2007年、2015年两次突破该点位后,市场均出现短期震荡。此次午后回落,也与半日缩量2156亿元引发的获利了结压力直接相关。
尽管4000点整数关口得而复失,但机构更看重这背后的十年周期信号——他们认为,A股正从政策刺激转向科技突破驱动的“慢牛”新格局,高盛更是直接表态:中国股市将进入更持久的慢牛行情。
关于这轮行情的走向,记者也采访了两位市场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QA
川观新闻:沪指突破4000点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陈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当前沪指突破4000点的核心驱动是政策端发力与资金面改善的共振,政策占比更高,基本面提供底层支撑。从政策看,央行万亿元逆回购释放流动性、证监会专项再贷款支持“AI+产业”,形成政策托底;资金面则有北向资金月内净流入超500亿元、保险资金新增数千亿元A股配置的合力;而数字经济占GDP超四成、半导体订单翻倍的基本面,为指数上行筑牢实体基础。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主要有三方面关键支撑。第一,“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明确“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板块因此迎来政策红利,赚钱效应显著;第二,美联储即将降息的预期,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信心,也提振了A股表现;第三,国内居民储蓄正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这是行情持续的重要基础。
川观新闻:与历史上4000点相比,是否更有可持续性?
杨德龙:最大差异在于经济背景与市场驱动逻辑——2015年更多是资金推动的普涨,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行情以“硬科技驱动”为核心,市场分化明显:科技创新行业欣欣向荣,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传统行业则面临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种分化正是经济转型的直接反映,也决定了本轮“科技牛”并非短期行情,有望贯穿整个牛市周期。
陈雳:对比2007年、2015年的4000点,当前差异显著且可持续性更强:估值上,沪指PE仅16.7—18.6倍,远低于前两轮的35倍、40倍;杠杆率上,融资余额占市值2.5%,不足2015年的一半;产业结构上,从过去的基建周期、概念炒作,转向半导体、AI算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这种“低估值+低杠杆+强产业”的组合,让本轮行情摆脱前两轮的泡沫属性,可持续性大幅提升。
川观新闻: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短期风险点?
陈雳:站上4000点后,短期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美联储若暂停降息引发的外资回流,可能削弱北向资金支撑;二是科创50指数PE达85.3倍的高位下,三季报若科技、新能源业绩不及预期,易触发估值回调;三是4000点关口的散户套牢盘解套与盈利了结需求,可能加剧短期震荡,投资者尤其要规避无业绩支撑的高估值概念股。
杨德龙:普通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聚焦经济转型带来的长期机会,建议通过配置优质股票或优质基金参与,避免短期追涨杀跌。需警惕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在市场震荡中保持长期视角。
川观新闻:此次4000点对A股长期生态的影响?
杨德龙:长期看,随着经济转型深化、硬科技领域突破以及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的“慢牛”格局将更加稳固。时隔10年上证指数再次突破4000点指数关口,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说明牛市趋势进一步确立。
陈雳:此次4000点突破将长期重塑A股生态:一方面,退市率提升至1.2%、科创板研发强度达9.6%,推动市场从“炒概念”转向“重业绩”;另一方面,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加速,机构持股占比超40%,较2015年翻倍,理性投资将抑制极端波动;同时,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11.3倍的低估值,会吸引外资填补1.8个百分点的低配缺口,提升A股全球配置价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彭瑀珩
10月28日的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十年之约”的剧情反转——早盘10点14分,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最高冲至4010.73点,然而短暂停留后便震荡回落,最终报收3988.22点,较前一日下跌0.22%,上演了一场“得而复失”的大戏。深证成指和创业板也从低开到翻红再到收跌,收盘最终跌0.44%、0.15%。全市场2366只个股上涨,成交额达2.17万亿元,在关键点位的博弈中显现出明显的多空分歧。
上证指数当天行情走势图。
盘面热点上,科技导向特征明显,中国“人造太阳”项目的进展成为最强催化剂。外交部发言人近日披露,该装置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首个聚变发电装置的消息,叠加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实现关键材料工业化制备的技术突破,推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爆发。东方钽业涨幅超过8%,安泰科技连续两日涨停,成为支撑早盘指数冲关的核心力量之一。与此同时,福建板块同步爆发,受益于航海装备大会超2000亿元签约项目的利好,平潭发展取得8天6板,成为区域概念的领涨标杆。
新股市场科创成长层上演“开门红”。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只未盈利企业作为科创板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登陆市场,首日表现惊艳。其中禾元生物以213.49%的涨幅领跑,中一签可获利超3万元;西安奕材紧随其后涨198.72%,专注创新药的必贝特也收获74.41%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企业分别聚焦生物医药、12英寸硅片等硬核科技领域,其亮眼表现恰是当前“科技牛”行情的生动注脚。
有喜也有忧。当天,两市成交缩量近20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1亿元。半导体、有色金属成抛售重灾区,贵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关于后市,今天的股民论坛里关于4000点的讨论格外热闹:有人认为这是新一轮上升通道的开启,另一种声音却更响亮——“4000点必跳水”。从历史来看,“4000点遇阻”并非新鲜事:2007年、2015年两次突破该点位后,市场均出现短期震荡。此次午后回落,也与半日缩量2156亿元引发的获利了结压力直接相关。
尽管4000点整数关口得而复失,但机构更看重这背后的十年周期信号——他们认为,A股正从政策刺激转向科技突破驱动的“慢牛”新格局,高盛更是直接表态:中国股市将进入更持久的慢牛行情。
关于这轮行情的走向,记者也采访了两位市场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QA
川观新闻:沪指突破4000点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陈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当前沪指突破4000点的核心驱动是政策端发力与资金面改善的共振,政策占比更高,基本面提供底层支撑。从政策看,央行万亿元逆回购释放流动性、证监会专项再贷款支持“AI+产业”,形成政策托底;资金面则有北向资金月内净流入超500亿元、保险资金新增数千亿元A股配置的合力;而数字经济占GDP超四成、半导体订单翻倍的基本面,为指数上行筑牢实体基础。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主要有三方面关键支撑。第一,“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明确“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板块因此迎来政策红利,赚钱效应显著;第二,美联储即将降息的预期,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信心,也提振了A股表现;第三,国内居民储蓄正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这是行情持续的重要基础。
川观新闻:与历史上4000点相比,是否更有可持续性?
杨德龙:最大差异在于经济背景与市场驱动逻辑——2015年更多是资金推动的普涨,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行情以“硬科技驱动”为核心,市场分化明显:科技创新行业欣欣向荣,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传统行业则面临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种分化正是经济转型的直接反映,也决定了本轮“科技牛”并非短期行情,有望贯穿整个牛市周期。
陈雳:对比2007年、2015年的4000点,当前差异显著且可持续性更强:估值上,沪指PE仅16.7—18.6倍,远低于前两轮的35倍、40倍;杠杆率上,融资余额占市值2.5%,不足2015年的一半;产业结构上,从过去的基建周期、概念炒作,转向半导体、AI算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这种“低估值+低杠杆+强产业”的组合,让本轮行情摆脱前两轮的泡沫属性,可持续性大幅提升。
川观新闻: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短期风险点?
陈雳:站上4000点后,短期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美联储若暂停降息引发的外资回流,可能削弱北向资金支撑;二是科创50指数PE达85.3倍的高位下,三季报若科技、新能源业绩不及预期,易触发估值回调;三是4000点关口的散户套牢盘解套与盈利了结需求,可能加剧短期震荡,投资者尤其要规避无业绩支撑的高估值概念股。
杨德龙:普通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聚焦经济转型带来的长期机会,建议通过配置优质股票或优质基金参与,避免短期追涨杀跌。需警惕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在市场震荡中保持长期视角。
川观新闻:此次4000点对A股长期生态的影响?
杨德龙:长期看,随着经济转型深化、硬科技领域突破以及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的“慢牛”格局将更加稳固。时隔10年上证指数再次突破4000点指数关口,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说明牛市趋势进一步确立。
陈雳:此次4000点突破将长期重塑A股生态:一方面,退市率提升至1.2%、科创板研发强度达9.6%,推动市场从“炒概念”转向“重业绩”;另一方面,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加速,机构持股占比超40%,较2015年翻倍,理性投资将抑制极端波动;同时,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11.3倍的低估值,会吸引外资填补1.8个百分点的低配缺口,提升A股全球配置价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