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份榜单看近五年川企“进化密码”丨省情所长说

川观新闻

1周前

这份榜单也不能完全代表川企发展全貌,但透过榜单中企业的进出更迭、行业分布变化,我们大致勾勒出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图谱——部分传统产业企业调整退出,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崛起,四川产业结构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文 周芷冰/视频

近日,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单重磅发布。【详细名单

目前,全省有290余万户企业,百强企业是资格的“万里挑一”。

百强榜单,以企业自主申报为基础,部分符合营收门槛的企业可能因战略考量、信息披露偏好等因素,未主动参与申报。不过,我们仍可通过榜单,观察到许多信息与趋势。

今天我们就从榜单里,扒一扒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密码”。

先看龙头阵营。2021年四川只有4家千亿级企业,2025年直接翻倍到8家,分别是通威集团、五粮液、四川长虹、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其亚集团、新希望六和、泸州老窖、四川华西集团。这8家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农牧、制造业,2025年营收占百强总营收的三成以上(32.63%),是妥妥的川企顶梁柱。

今年榜单最大“黑马”,是首次上榜就冲进千亿阵营、排名第五的其亚集团。这家以“矿”为根基的企业不简单,它的核心产品精细氧化铝有望“链动”下游400多种高精尖产品,助力企业打开蓝宝石、集成电路基板等高端市场,他们还能从氧化铝生产副产品赤泥里提炼镓、锂、钪等稀有金属,实现价值翻倍。

今年榜单还有一个大变化——“榜首易主”,通威集团首次登顶。2021年它还排在第5位、营收不足千亿,2025年营收已经突破2400亿元。这背后,既有全球光伏行业的东风,更靠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即便面临产能过剩,也靠技术筑起“护城河”。

再看中坚力量。百强榜单里,营收超过100亿元但不足1000亿元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它们的变化最能反映行业冷暖。2025年新增超10家百亿级企业,主要来自新能源、智能制造、交通、金融等行业。

比如,宜宾市美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登榜,排第46位,主要生产手机、POS机、人脸支付、可穿戴设备,是宜宾智能终端产业首家“百亿企业”;同属宜宾的四川三江新能源供应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排第60位,靠动力电池供应链踩中行业风口,2024年营收146亿;还有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光伏产业,2024年营收121亿元,位列榜单第72位。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三年新兴产业的“新面孔”越来越多。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首次上榜,之后连续三年稳居“腰部”位置,它的稳健发展,既靠自身技术,也受益于四川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2024年四川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占率近50%。

人工智能领域也有本土企业逐步崛起。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首次登榜,排第90位,2025年跃升至第70位,2024年营收126亿元,靠国产算力赶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

有进就有出。比如,房地产下行压力下,2021年排第18位的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后就消失在榜单。

新兴产业也有“阵痛”,锂业企业尤为明显。比如,成都巴莫科技、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分别在2022、2023、2024年首次上榜,但因近年来锂电行业产能过剩、锂价大跌,2025年均退出榜单。

最后看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2021年至2025年,成都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70家、72家、64家、61家、64家,占绝对主导,体现了成都的“极核”功能。

不过绵阳、泸州等地也有突破:绵阳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上榜数从2021年的5家增至2025年的9家,增幅80%;泸州凭白酒、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上榜数从3家翻倍到6家。

当然,这份榜单也不能完全代表川企发展全貌,但透过榜单中企业的进出更迭、行业分布变化,我们大致勾勒出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图谱——部分传统产业企业调整退出,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崛起,四川产业结构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这份榜单也不能完全代表川企发展全貌,但透过榜单中企业的进出更迭、行业分布变化,我们大致勾勒出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图谱——部分传统产业企业调整退出,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崛起,四川产业结构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文 周芷冰/视频

近日,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单重磅发布。【详细名单

目前,全省有290余万户企业,百强企业是资格的“万里挑一”。

百强榜单,以企业自主申报为基础,部分符合营收门槛的企业可能因战略考量、信息披露偏好等因素,未主动参与申报。不过,我们仍可通过榜单,观察到许多信息与趋势。

今天我们就从榜单里,扒一扒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密码”。

先看龙头阵营。2021年四川只有4家千亿级企业,2025年直接翻倍到8家,分别是通威集团、五粮液、四川长虹、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其亚集团、新希望六和、泸州老窖、四川华西集团。这8家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农牧、制造业,2025年营收占百强总营收的三成以上(32.63%),是妥妥的川企顶梁柱。

今年榜单最大“黑马”,是首次上榜就冲进千亿阵营、排名第五的其亚集团。这家以“矿”为根基的企业不简单,它的核心产品精细氧化铝有望“链动”下游400多种高精尖产品,助力企业打开蓝宝石、集成电路基板等高端市场,他们还能从氧化铝生产副产品赤泥里提炼镓、锂、钪等稀有金属,实现价值翻倍。

今年榜单还有一个大变化——“榜首易主”,通威集团首次登顶。2021年它还排在第5位、营收不足千亿,2025年营收已经突破2400亿元。这背后,既有全球光伏行业的东风,更靠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即便面临产能过剩,也靠技术筑起“护城河”。

再看中坚力量。百强榜单里,营收超过100亿元但不足1000亿元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它们的变化最能反映行业冷暖。2025年新增超10家百亿级企业,主要来自新能源、智能制造、交通、金融等行业。

比如,宜宾市美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登榜,排第46位,主要生产手机、POS机、人脸支付、可穿戴设备,是宜宾智能终端产业首家“百亿企业”;同属宜宾的四川三江新能源供应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排第60位,靠动力电池供应链踩中行业风口,2024年营收146亿;还有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光伏产业,2024年营收121亿元,位列榜单第72位。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三年新兴产业的“新面孔”越来越多。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首次上榜,之后连续三年稳居“腰部”位置,它的稳健发展,既靠自身技术,也受益于四川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2024年四川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占率近50%。

人工智能领域也有本土企业逐步崛起。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首次登榜,排第90位,2025年跃升至第70位,2024年营收126亿元,靠国产算力赶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

有进就有出。比如,房地产下行压力下,2021年排第18位的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后就消失在榜单。

新兴产业也有“阵痛”,锂业企业尤为明显。比如,成都巴莫科技、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分别在2022、2023、2024年首次上榜,但因近年来锂电行业产能过剩、锂价大跌,2025年均退出榜单。

最后看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2021年至2025年,成都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70家、72家、64家、61家、64家,占绝对主导,体现了成都的“极核”功能。

不过绵阳、泸州等地也有突破:绵阳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上榜数从2021年的5家增至2025年的9家,增幅80%;泸州凭白酒、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上榜数从3家翻倍到6家。

当然,这份榜单也不能完全代表川企发展全貌,但透过榜单中企业的进出更迭、行业分布变化,我们大致勾勒出近五年川企的“进化”图谱——部分传统产业企业调整退出,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崛起,四川产业结构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