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优化以后,英特尔重新盈利了!

智车科技

3天前

代工业务的长期成功不仅取决于良率和成本控制,更关键的是赢得外部客户的信任,这对于英特尔摆脱内部消耗型模式、实现盈利来源多元化具有战略意义。

芝能智芯出品

经历六个季度的连续亏损后,英特尔在2025年第三季度重新实现盈利。

英特尔通过业务调整与裁员,将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2.4万人降至约8.8万人,研发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完成了可编程逻辑业务Altera的多数股权出售以及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部分股权转让,共计获得52亿美元现金流入。 

美国政府、英伟达与软银的入股为其提供了新的资金与生态支撑,而18A工艺和Panther Lake架构的量产预示着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与制造领域重新积聚竞争力。

在一系列紧缩措施的支撑下,英特尔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Part 1英特尔盈利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 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

● 毛利率提升至38.2%,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 净利润4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仍亏损166亿美元,转折的关键在于结构优化与产品线调整。

客户端计算业务(CCG)仍是英特尔的营收支柱,本季度收入85亿美元,同比增长5%。PC市场的回暖为该业务提供了坚实支撑。英特尔预计2025年全球PC出货量可达2.9亿台,同比增长超过8%。

在长期需求疲软之后,AI应用、边缘计算和企业级PC升级带动了更高算力的处理器需求,英特尔在此波回升中重拾主动权。

Panther Lake架构成为关键突破,是首款基于英特尔18A工艺的客户端系统级芯片(SoC),代表了英特尔在晶体管密度、能效比和AI算力优化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18A制程等效于1.8纳米节点,采用第二代PowerVia背面供电与RibbonFET晶体管设计,使芯片在更低功耗下获得更高频率表现。

Panther Lake芯片内置的AI推理单元(NPU)专为本地化AI任务设计,与Windows ML深度集成,可在端侧实现高效推理与低延迟响应,标志着英特尔在AI PC时代的重新定位。

数据中心与AI(DCAI)部门营收41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1%。尽管短期表现平稳,但技术储备方面的升级正在推进。英特尔推出的至强6+(代号Clearwater Forest)采用18A工艺,并全面优化了AI加速与能效比。在架构上,Clearwater Forest从传统多芯设计转向模块化芯粒方案(chiplet),以提高良率并降低功耗,与AMD的多芯片封装理念趋同,显示出英特尔在制程竞争中向先进封装与模块化转型的决心。

英特尔展示了专为AI推理场景设计的GPU——Crescent Island,在云与企业环境中执行生成式AI推理的性能效率。与高功耗的训练型GPU不同,针对推理任务进行硬件级优化,较低能耗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计算能力。

Part 2资本重组与代工战略的再定位

英特尔第三季度的资本结构变化,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外部支持与战略协同。

美国政府在2025年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持股9.9%,成为最大股东。虽然不干预公司决策。

英特尔已在第三季度收到其中57亿美元,主要用于亚利桑那州Fab 52和Fab 62的扩建——这两座工厂是生产18A晶圆的核心基地,代表美国当前最先进的逻辑制造能力。

英伟达与软银的资本注入进一步强化了英特尔的行业联结。

英伟达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约4%的股份,并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与个人计算产品,将英特尔的x86生态与英伟达的NVLink互联技术结合,为AI服务器市场构建CPU与GPU协同的混合架构方案。软银的20亿美元投资,则为英特尔提供了额外的现金储备,用于代工与AI芯片研发支出。

代工业务(IntelFoundry)是英特尔未来数年的战略重心。

本季度该业务实现收入42亿美元,同比下降2%,英特尔正以约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本开支重塑其代工体系,目标是在2026年前进入全球前三。

通过整合自有工艺(Intel 16、Intel 3、Intel 18A)与外部客户订单,英特尔试图将“内部制造”模式转型为“开放代工生态”,以吸引微软、亚马逊及部分AI初创企业的晶圆订单。

微软近期传出已将下一代Maia 2 AI芯片的部分晶圆代工交由英特尔执行,若消息属实,这将是英特尔Foundry Services(IFS)获得的首个大型外部代工客户,标志其商业化阶段进入实质进展。

代工业务的长期成功不仅取决于良率和成本控制,更关键的是赢得外部客户的信任,这对于英特尔摆脱内部消耗型模式、实现盈利来源多元化具有战略意义。

成本控制与资产优化同样是本轮复苏的重要支点。

英特尔通过业务调整与裁员,将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2.4万人降至约8.8万人,研发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同时,公司完成了可编程逻辑业务Altera的多数股权出售以及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部分股权转让,共计获得52亿美元现金流入。这使得公司运营现金流达25亿美元,资产负债表显著改善。

小结

英特尔在长期低迷后重新实现盈利,并在资本、技术和生态层面同步发力。AI需求的爆发、18A制程的成熟、以及与英伟达的合作,构成了英特尔复苏的三大支撑,现在这家大厂总算后面有人了。

原文标题 : 裁员优化以后,英特尔重新盈利了!

代工业务的长期成功不仅取决于良率和成本控制,更关键的是赢得外部客户的信任,这对于英特尔摆脱内部消耗型模式、实现盈利来源多元化具有战略意义。

芝能智芯出品

经历六个季度的连续亏损后,英特尔在2025年第三季度重新实现盈利。

英特尔通过业务调整与裁员,将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2.4万人降至约8.8万人,研发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完成了可编程逻辑业务Altera的多数股权出售以及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部分股权转让,共计获得52亿美元现金流入。 

美国政府、英伟达与软银的入股为其提供了新的资金与生态支撑,而18A工艺和Panther Lake架构的量产预示着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与制造领域重新积聚竞争力。

在一系列紧缩措施的支撑下,英特尔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Part 1英特尔盈利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 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

● 毛利率提升至38.2%,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 净利润4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仍亏损166亿美元,转折的关键在于结构优化与产品线调整。

客户端计算业务(CCG)仍是英特尔的营收支柱,本季度收入85亿美元,同比增长5%。PC市场的回暖为该业务提供了坚实支撑。英特尔预计2025年全球PC出货量可达2.9亿台,同比增长超过8%。

在长期需求疲软之后,AI应用、边缘计算和企业级PC升级带动了更高算力的处理器需求,英特尔在此波回升中重拾主动权。

Panther Lake架构成为关键突破,是首款基于英特尔18A工艺的客户端系统级芯片(SoC),代表了英特尔在晶体管密度、能效比和AI算力优化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18A制程等效于1.8纳米节点,采用第二代PowerVia背面供电与RibbonFET晶体管设计,使芯片在更低功耗下获得更高频率表现。

Panther Lake芯片内置的AI推理单元(NPU)专为本地化AI任务设计,与Windows ML深度集成,可在端侧实现高效推理与低延迟响应,标志着英特尔在AI PC时代的重新定位。

数据中心与AI(DCAI)部门营收41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1%。尽管短期表现平稳,但技术储备方面的升级正在推进。英特尔推出的至强6+(代号Clearwater Forest)采用18A工艺,并全面优化了AI加速与能效比。在架构上,Clearwater Forest从传统多芯设计转向模块化芯粒方案(chiplet),以提高良率并降低功耗,与AMD的多芯片封装理念趋同,显示出英特尔在制程竞争中向先进封装与模块化转型的决心。

英特尔展示了专为AI推理场景设计的GPU——Crescent Island,在云与企业环境中执行生成式AI推理的性能效率。与高功耗的训练型GPU不同,针对推理任务进行硬件级优化,较低能耗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计算能力。

Part 2资本重组与代工战略的再定位

英特尔第三季度的资本结构变化,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外部支持与战略协同。

美国政府在2025年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持股9.9%,成为最大股东。虽然不干预公司决策。

英特尔已在第三季度收到其中57亿美元,主要用于亚利桑那州Fab 52和Fab 62的扩建——这两座工厂是生产18A晶圆的核心基地,代表美国当前最先进的逻辑制造能力。

英伟达与软银的资本注入进一步强化了英特尔的行业联结。

英伟达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约4%的股份,并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与个人计算产品,将英特尔的x86生态与英伟达的NVLink互联技术结合,为AI服务器市场构建CPU与GPU协同的混合架构方案。软银的20亿美元投资,则为英特尔提供了额外的现金储备,用于代工与AI芯片研发支出。

代工业务(IntelFoundry)是英特尔未来数年的战略重心。

本季度该业务实现收入42亿美元,同比下降2%,英特尔正以约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本开支重塑其代工体系,目标是在2026年前进入全球前三。

通过整合自有工艺(Intel 16、Intel 3、Intel 18A)与外部客户订单,英特尔试图将“内部制造”模式转型为“开放代工生态”,以吸引微软、亚马逊及部分AI初创企业的晶圆订单。

微软近期传出已将下一代Maia 2 AI芯片的部分晶圆代工交由英特尔执行,若消息属实,这将是英特尔Foundry Services(IFS)获得的首个大型外部代工客户,标志其商业化阶段进入实质进展。

代工业务的长期成功不仅取决于良率和成本控制,更关键的是赢得外部客户的信任,这对于英特尔摆脱内部消耗型模式、实现盈利来源多元化具有战略意义。

成本控制与资产优化同样是本轮复苏的重要支点。

英特尔通过业务调整与裁员,将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2.4万人降至约8.8万人,研发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同时,公司完成了可编程逻辑业务Altera的多数股权出售以及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部分股权转让,共计获得52亿美元现金流入。这使得公司运营现金流达25亿美元,资产负债表显著改善。

小结

英特尔在长期低迷后重新实现盈利,并在资本、技术和生态层面同步发力。AI需求的爆发、18A制程的成熟、以及与英伟达的合作,构成了英特尔复苏的三大支撑,现在这家大厂总算后面有人了。

原文标题 : 裁员优化以后,英特尔重新盈利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