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从数码测评一哥到负债1亿元的创业者,网络红人王自如的人生跌宕比测评更戏剧——曾因一场辩论跌落神坛,又在格力创造476亿直播神话。如今,他坦言险些被资本“玩死”,现在“什么活都愿意干”。
王自如年轻的时候,当了两年产品测评博主,借着那时候的热门潮流,他通过自己做自媒体,赢得了好多粉丝,也赚了不少钱。他还开了自己的公司叫Zealer,和合伙人一起搞出了一套全新的、独立的评测方法。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1亿元巨额债务,正是在他处理和Zealer的遗留问题时产生的。后来,他要从Zealer退股,需要转让手里的股份,这里面涉及到一大笔税款,还要给一部分员工赔偿金。此事闹上了法庭,最终这笔复杂的公司债务,就变成了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的个人负债。
不错,王自如最风光的日子还是在格力度过的。2020年,直播带货火遍全国,格力电器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也想跟上潮流。王自如凭借他出色的口才和对互联网的熟悉,成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搞直播的最佳拍档。
王自如甚至在微博上高调晒出他和董明珠的亲密合影。他陪着董明珠在全国各地跑了十几场直播,硬是卖出了476个亿的货,这个数字占了格力当年总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可以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是他进入格力最好的敲门砖。
然而,由王自如主导的数字化渠道改革,严重触及了传统经销商的利益,董明珠渠道改革战略里,王自如是负责破局的人。但是,有媒体指出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格力家用电器经营部销售总监卢陆群,王自如根本无力触动资历深厚且资源丰富的格力老将,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2024年8月离开格力时,王自如曾以独立测评闻名的科技KOL,已成为争议缠身的失败打工人。而早在没有离开格力之时,2024年1月,王自如被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383万余元。同年8月,因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深圳市南山区法院限制高消费。
今年6月,王自如把自己的社交账号名字改成了“王自如AI”,宣布要进军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可没过几个月,一家做AR眼镜的公司“雷鸟创新”又宣布他加入了公司,成了“特别的新同事”。说白了,他现在一边要给新公司打工,一边要搞自己的AI创业,同时还要想办法去还那1亿元的债务。
想象一下,如果王自如没有离开格力,继续在董明珠的庇护下,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毕竟,以董明珠担任格力董事长这个强大的后台,确实在特定阶段能为王自如提供了个人创业无法给予的舞台。尤其是在他身负巨额债务并被限制高消费期间,格力平台无疑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同样重要的是,个人能力是获得平台机会的敲门砖。董明珠之所以向王自如抛出橄榄枝,直接原因是2020年他与格力合作的直播带货取得了破纪录的销售额,这展现了他当时的营销策划能力和个人影响力。正是他此前积累的线上营销经验,让他与格力当时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产生了契合。
到现在,人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著名主持人金星对王自如那句“口含明珠,进退自如”的嘲讽,当时舆论场都在起哄说,你不要瞧不起王自如,其实人人都想活成王自如,只要他稳稳地抱上董明珠的大腿,还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
如此说来,“没有董明珠的庇护,王自如会被资本‘玩死’”的观点是成立的。但平心而论,现在背负巨额债务的王自如,得不到董明珠的支持,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从年龄上讲,他还年轻,当年他自主创业搞科技产品测评时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创业成功不是光靠闯劲,更有天时地利人合的综合因素。
邱 林
从数码测评一哥到负债1亿元的创业者,网络红人王自如的人生跌宕比测评更戏剧——曾因一场辩论跌落神坛,又在格力创造476亿直播神话。如今,他坦言险些被资本“玩死”,现在“什么活都愿意干”。
王自如年轻的时候,当了两年产品测评博主,借着那时候的热门潮流,他通过自己做自媒体,赢得了好多粉丝,也赚了不少钱。他还开了自己的公司叫Zealer,和合伙人一起搞出了一套全新的、独立的评测方法。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1亿元巨额债务,正是在他处理和Zealer的遗留问题时产生的。后来,他要从Zealer退股,需要转让手里的股份,这里面涉及到一大笔税款,还要给一部分员工赔偿金。此事闹上了法庭,最终这笔复杂的公司债务,就变成了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的个人负债。
不错,王自如最风光的日子还是在格力度过的。2020年,直播带货火遍全国,格力电器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也想跟上潮流。王自如凭借他出色的口才和对互联网的熟悉,成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搞直播的最佳拍档。
王自如甚至在微博上高调晒出他和董明珠的亲密合影。他陪着董明珠在全国各地跑了十几场直播,硬是卖出了476个亿的货,这个数字占了格力当年总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可以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是他进入格力最好的敲门砖。
然而,由王自如主导的数字化渠道改革,严重触及了传统经销商的利益,董明珠渠道改革战略里,王自如是负责破局的人。但是,有媒体指出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格力家用电器经营部销售总监卢陆群,王自如根本无力触动资历深厚且资源丰富的格力老将,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2024年8月离开格力时,王自如曾以独立测评闻名的科技KOL,已成为争议缠身的失败打工人。而早在没有离开格力之时,2024年1月,王自如被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383万余元。同年8月,因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深圳市南山区法院限制高消费。
今年6月,王自如把自己的社交账号名字改成了“王自如AI”,宣布要进军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可没过几个月,一家做AR眼镜的公司“雷鸟创新”又宣布他加入了公司,成了“特别的新同事”。说白了,他现在一边要给新公司打工,一边要搞自己的AI创业,同时还要想办法去还那1亿元的债务。
想象一下,如果王自如没有离开格力,继续在董明珠的庇护下,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毕竟,以董明珠担任格力董事长这个强大的后台,确实在特定阶段能为王自如提供了个人创业无法给予的舞台。尤其是在他身负巨额债务并被限制高消费期间,格力平台无疑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同样重要的是,个人能力是获得平台机会的敲门砖。董明珠之所以向王自如抛出橄榄枝,直接原因是2020年他与格力合作的直播带货取得了破纪录的销售额,这展现了他当时的营销策划能力和个人影响力。正是他此前积累的线上营销经验,让他与格力当时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产生了契合。
到现在,人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著名主持人金星对王自如那句“口含明珠,进退自如”的嘲讽,当时舆论场都在起哄说,你不要瞧不起王自如,其实人人都想活成王自如,只要他稳稳地抱上董明珠的大腿,还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
如此说来,“没有董明珠的庇护,王自如会被资本‘玩死’”的观点是成立的。但平心而论,现在背负巨额债务的王自如,得不到董明珠的支持,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从年龄上讲,他还年轻,当年他自主创业搞科技产品测评时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创业成功不是光靠闯劲,更有天时地利人合的综合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