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该基金由襄阳市汉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襄阳志诚伟创商业有限公司、襄阳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政府资本与市场资本的结合,凸显了对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视。
根据公开信息,襄阳高新储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襄阳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一基金规模庞大,出资额达到50.05亿元,显示出强大的资本实力。
该基金的出资方包括襄阳市汉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襄阳志诚伟创商业有限公司、襄阳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这种多元化的出资结构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基金明确的投资方向为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专注于储能领域。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基金的设立顺应了产业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一改2024年供过于求的状态,呈现供需两旺的爆发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56GWh,同比激增68%,拉动储能电池出货量飙升109%至252GWh。更引人注目的是,8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增幅超500%,环比也接近200%,需求爆发态势明显。
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强劲。美国储能补贴政策持续至2033年,行业经济性显著。欧洲德国、意大利等国推行的分时电价政策使价差扩大至0.5欧元/度,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报率提升至15%以上。
襄阳成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响应国家能源战略的具体举措。不久前,两部门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明确目标:2025-2027年三年内全国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该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这些政策导向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有力的支持。
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明表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支撑。需要坚持规划前瞻引领,统筹推进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协同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柳新岩发布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超过2.4亿千瓦,到2035年将达到3亿千瓦。这一宏伟蓝图为储能产业提供了长期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