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袁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按不变价格计算,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高于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4%、5.2%、4.8%,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在宏观政策前置发力效果淡化、社会主体预期仍待改善、季节性因素扰动增加等共同影响下,9月份宏观经济总体略有回落,但结构性亮点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结构性亮点突出。一是出口仍有较强韧性。9月份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0%,较8月回升4.00个百分点。二是生产端仍保持较高景气。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增速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三是新旧动能加快转化。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9%、51.6%,高于制造业总体。四是“反内卷”效果逐步显现。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PPI环比已连续两个月持平。五是“两新”政策仍有一定支撑。9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六是资金活化程度明显提升。9月份M1增速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7.2%。七是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7月份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
内需仍然有待提振,复苏基础仍待巩固。一是低基数效应影响较大。9月份出口增速、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均有低基数效应扰动,回升基础有待巩固。二是经济数据仍待趋势性改善。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三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还需巩固。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社零、与居民购房相关的居民中长贷、与企业投资相关的企业中长贷均未见明显好转迹象,物价企稳回升势头仍待巩固。四是房地产对经济仍有一定拖累作用。9月份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降幅均在扩大,并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负。
维持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断。一是投资端或延续低位探底走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或仍有拖累作用,但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预计第四季度制造业及基建投资仍有一定韧性。二是消费端仍有一定支撑。随着“国补”资金到位、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落地、叠加餐饮消费陆续恢复,第四季度消费仍有支撑。三是出口端仍有不确定性。中美关税谈判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对出口预期产生一定扰动。同时,高基数效应对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有一定影响。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作者: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袁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按不变价格计算,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高于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4%、5.2%、4.8%,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在宏观政策前置发力效果淡化、社会主体预期仍待改善、季节性因素扰动增加等共同影响下,9月份宏观经济总体略有回落,但结构性亮点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结构性亮点突出。一是出口仍有较强韧性。9月份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0%,较8月回升4.00个百分点。二是生产端仍保持较高景气。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增速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三是新旧动能加快转化。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9%、51.6%,高于制造业总体。四是“反内卷”效果逐步显现。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PPI环比已连续两个月持平。五是“两新”政策仍有一定支撑。9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六是资金活化程度明显提升。9月份M1增速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7.2%。七是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7月份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
内需仍然有待提振,复苏基础仍待巩固。一是低基数效应影响较大。9月份出口增速、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均有低基数效应扰动,回升基础有待巩固。二是经济数据仍待趋势性改善。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三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还需巩固。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社零、与居民购房相关的居民中长贷、与企业投资相关的企业中长贷均未见明显好转迹象,物价企稳回升势头仍待巩固。四是房地产对经济仍有一定拖累作用。9月份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降幅均在扩大,并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负。
维持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断。一是投资端或延续低位探底走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或仍有拖累作用,但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预计第四季度制造业及基建投资仍有一定韧性。二是消费端仍有一定支撑。随着“国补”资金到位、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落地、叠加餐饮消费陆续恢复,第四季度消费仍有支撑。三是出口端仍有不确定性。中美关税谈判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对出口预期产生一定扰动。同时,高基数效应对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有一定影响。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