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粮仓:给粮食“冻龄”,为安全加芯丨世界粮食日

川观新闻

2天前

漫步在高大的立筒仓、巨型的浅圆仓、林立的低温原粮仓之间,市民、企业、媒体代表们既感受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心安,又感到新奇,更满是疑问。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成都观察 杨柳

近30米高的浅圆粮仓里,是一片金黄色的“地面”,那“地面”实际是堆积了27米高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低温、低氧、富氮的粮仓内“休眠”,在此期间,一旦接到指令,它们就将奔赴加工厂,蜕去谷壳,变成大米走进市民家中。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将在粮仓内平静地度过规定的“休眠”期,然后将守护粮食安全的使命,交给新收割的稻谷……

这是10月16日,记者在成都粮食集团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看到的一幕。时值第45个世界粮食日,由成都市国资委主办,成都益民集团承办的“探秘智慧粮仓”蓉城国企开放日活动在该粮食储备库举行。近40名市民、企业、媒体代表走进粮库,共同揭开了现代化粮库的神秘面纱。

粮仓中的粮食能保障大家需要吗?

“全方位保障粮食储得足、管得好”

漫步在高大的立筒仓、巨型的浅圆仓、林立的低温原粮仓之间,市民、企业、媒体代表们既感受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心安,又感到新奇,更满是疑问。

“这里储存了哪些粮食呢?”

“这些粮食会存放多久?”

“青白江粮食库储存的粮食有稻谷、小麦、玉米、菜籽油等几个类别。小麦一般储存4年,稻谷3年,菜籽油和玉米2年。”面对一个个问题,成都粮食集团副总经理谭秀玲一一解答。她告诉记者:“光是这个青白江库区,就有约50万吨仓容。除此之外,在崇州‘天府粮仓’核心区,还有一个18万吨的新粮库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

谭秀玲表示,成都粮食集团作为市属唯一国有粮食企业,以全省前列的粮油储备规模和高效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了对区域粮食安全的持续守护,并持续通过“东南西北”仓储物流布局提高仓储物流及粮储保障能力。

低温原粮楼房仓。杨柳 摄

粮食存了那么久,怎么保持新鲜?

粮仓装上智慧芯,可监测温度、湿度

“这些粮食放了这么久,会不会坏了,不能吃了?”

在低温原粮仓,看着高达6米的平整粮面,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忍不住提问。

平整的粮面。杨柳 摄

“这个问题是自古以来,粮食保管中最大的问题,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现代化粮库建设,推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储粮。成都粮食集团在绿色智慧储粮方面,成绩显著。”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万雨晨表示,“我们为传统粮仓装上了‘智慧芯’。”

他告诉记者,每个粮仓的粮堆内布满传感器网络,就像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粮食保管员足不出户就能对粮堆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粮情了如指掌。同时绿色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让粮仓夏季温度保持在18-20℃,实现粮食的完美“冻龄”。“我们还探索运用了AI安全识别、AI虫粮识别等黑科技,让储粮管理变得更智能、更精准。”万雨晨表示。

据介绍,为了防止“粮耗子”,确保储备粮实时在库,成都粮食集团还建立了智慧化储粮系统,粮情、业务、物流、仓储管理四大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超级数字大脑”,让粮食从入库到出库的每一步,都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全过程监管、全方位可追溯。该系统还接入了上级平台,国家、省、市各级储备粮食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督机构均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从后台调阅数据及现场情况,实行远程监管,确保了每一粒储备粮都在“阳光”下。

粮仓中的储备粮 杨柳 摄

紧急情况下运得出去吗?

粮食不仅要管得好,更要调得动、用得上

“这里储存的都是原粮,如果有需要怎么加工成大米、面粉之类的呢?”

“粮食虽然存得够,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运出去、送到我们手里吗?”

面对疑问,万雨晨告诉大家,成都粮食集团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超20万吨/年。

小包装成品粮方仓内部 杨柳 摄

“至于大家关心的交通问题,更是大可放心了。青白江粮食储备库内部拥有五股道3150米铁路专用线,更是‘蓉欧快铁’的内陆首发站。周边是京昆线、宝成铁路、108国道和成绵高速,交通极为便利,库区年物流吞吐量高达320万吨,其中光是粮食就近一半。相当于成都人每吃10斤从外地调运的粮食,就有1斤以上是从我们库区周转的。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做到成都市内1小时、成德眉资2小时全覆盖。”工作人员说。

“2023年以来,我们采购本地水稻超8万吨,极大推动‘川粮入川库’。”万雨晨补充道,“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把粮食收好、存好,更重要的是要‘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作为国企,我们守护的,就是成都粮食安全的‘定心丸’。”

漫步在高大的立筒仓、巨型的浅圆仓、林立的低温原粮仓之间,市民、企业、媒体代表们既感受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心安,又感到新奇,更满是疑问。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成都观察 杨柳

近30米高的浅圆粮仓里,是一片金黄色的“地面”,那“地面”实际是堆积了27米高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低温、低氧、富氮的粮仓内“休眠”,在此期间,一旦接到指令,它们就将奔赴加工厂,蜕去谷壳,变成大米走进市民家中。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将在粮仓内平静地度过规定的“休眠”期,然后将守护粮食安全的使命,交给新收割的稻谷……

这是10月16日,记者在成都粮食集团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看到的一幕。时值第45个世界粮食日,由成都市国资委主办,成都益民集团承办的“探秘智慧粮仓”蓉城国企开放日活动在该粮食储备库举行。近40名市民、企业、媒体代表走进粮库,共同揭开了现代化粮库的神秘面纱。

粮仓中的粮食能保障大家需要吗?

“全方位保障粮食储得足、管得好”

漫步在高大的立筒仓、巨型的浅圆仓、林立的低温原粮仓之间,市民、企业、媒体代表们既感受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心安,又感到新奇,更满是疑问。

“这里储存了哪些粮食呢?”

“这些粮食会存放多久?”

“青白江粮食库储存的粮食有稻谷、小麦、玉米、菜籽油等几个类别。小麦一般储存4年,稻谷3年,菜籽油和玉米2年。”面对一个个问题,成都粮食集团副总经理谭秀玲一一解答。她告诉记者:“光是这个青白江库区,就有约50万吨仓容。除此之外,在崇州‘天府粮仓’核心区,还有一个18万吨的新粮库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

谭秀玲表示,成都粮食集团作为市属唯一国有粮食企业,以全省前列的粮油储备规模和高效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了对区域粮食安全的持续守护,并持续通过“东南西北”仓储物流布局提高仓储物流及粮储保障能力。

低温原粮楼房仓。杨柳 摄

粮食存了那么久,怎么保持新鲜?

粮仓装上智慧芯,可监测温度、湿度

“这些粮食放了这么久,会不会坏了,不能吃了?”

在低温原粮仓,看着高达6米的平整粮面,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忍不住提问。

平整的粮面。杨柳 摄

“这个问题是自古以来,粮食保管中最大的问题,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现代化粮库建设,推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储粮。成都粮食集团在绿色智慧储粮方面,成绩显著。”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万雨晨表示,“我们为传统粮仓装上了‘智慧芯’。”

他告诉记者,每个粮仓的粮堆内布满传感器网络,就像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粮食保管员足不出户就能对粮堆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粮情了如指掌。同时绿色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让粮仓夏季温度保持在18-20℃,实现粮食的完美“冻龄”。“我们还探索运用了AI安全识别、AI虫粮识别等黑科技,让储粮管理变得更智能、更精准。”万雨晨表示。

据介绍,为了防止“粮耗子”,确保储备粮实时在库,成都粮食集团还建立了智慧化储粮系统,粮情、业务、物流、仓储管理四大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超级数字大脑”,让粮食从入库到出库的每一步,都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全过程监管、全方位可追溯。该系统还接入了上级平台,国家、省、市各级储备粮食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督机构均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从后台调阅数据及现场情况,实行远程监管,确保了每一粒储备粮都在“阳光”下。

粮仓中的储备粮 杨柳 摄

紧急情况下运得出去吗?

粮食不仅要管得好,更要调得动、用得上

“这里储存的都是原粮,如果有需要怎么加工成大米、面粉之类的呢?”

“粮食虽然存得够,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运出去、送到我们手里吗?”

面对疑问,万雨晨告诉大家,成都粮食集团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超20万吨/年。

小包装成品粮方仓内部 杨柳 摄

“至于大家关心的交通问题,更是大可放心了。青白江粮食储备库内部拥有五股道3150米铁路专用线,更是‘蓉欧快铁’的内陆首发站。周边是京昆线、宝成铁路、108国道和成绵高速,交通极为便利,库区年物流吞吐量高达320万吨,其中光是粮食就近一半。相当于成都人每吃10斤从外地调运的粮食,就有1斤以上是从我们库区周转的。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做到成都市内1小时、成德眉资2小时全覆盖。”工作人员说。

“2023年以来,我们采购本地水稻超8万吨,极大推动‘川粮入川库’。”万雨晨补充道,“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把粮食收好、存好,更重要的是要‘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作为国企,我们守护的,就是成都粮食安全的‘定心丸’。”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