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超普通人群4倍,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更广泛

医学论坛网

2周前

在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上,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时,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为5.54,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2.45。

导语:为何同样是糖尿病,1型与2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机制却迷雾重重?临床中,两者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与预后存在差异,但现有研究多聚焦2型,1型的独特病理机制尚未明晰。本文的出现,为解开这一困境提供了关键助力,其构建的研究资源与联盟,将推动该领域向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糖尿病心血管研究侧重2型,1型机制待探索,新计划欲填补空白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2型糖尿病患者则为2-3倍。尽管血糖控制等方面有进步,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仍居高不下。目前,多数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集中在2型糖尿病,因其一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10-20倍,这导致人们对1型与2型糖尿病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特及重叠致病机制了解有限。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就指出1型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存在知识空白,且缺乏相关人体组织、临床前模型有局限等问题加剧了这一状况。

2025年7月,Diabete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ardiovascular Repository for Type 1 Diabetes (CaRe-T1D): An NIDDK Initiative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1 Versus Type 2 Diabetes”的文章,文中介绍的CaRe-T1D计划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有望推动该领域研究。

CaRe-T1D计划构建资源与联盟,多维度探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且发病更早,终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则是普通人群的2-3倍,常伴随代谢综合征、肥胖和高血压等情况。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都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炎症和高凝状态等多因素相关,但在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上存在不同。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DCCT/EDIC)表明,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中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比在2型糖尿病中更大。此外,血脂和脂蛋白异常以及高血压在1型糖尿病中被认为比在2型糖尿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不同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一项针对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尸检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数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半,且1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愈合性梗死的比例为33%,远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73%。在无症状患者中,相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更广泛,总病变和阻塞性病变更多,非钙化斑块也多于1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在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尤其是在更年期过渡期间,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更高。

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其他方面存在差异

在心脏大小方面,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心脏重量为425±119g,与无糖尿病者的434±121g相近,而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心脏重量为524±140g,明显高于前两者。在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上,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时,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为5.54,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2.45。此外,在基因表达方面,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冠心病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多与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

CaRe-T1D生物样本库的构建及样本处理情况

CaRe-T1D构建了包含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无糖尿病器官捐赠者组织的生物样本库,收集的组织包括心脏、肾脏、颈动脉、外周动脉和血液等。心脏处理时,先进行微CT扫描检测血管钙化,再进行系统解剖,制备成多种形式的生物样本,每个捐赠者可产生多达220份心脏(包括冠状动脉和心外膜脂肪)组织aliquots、80份肾脏组织aliquots以及200张带有组织特异性染色的组织切片。同时,该生物样本库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心肌和主动脉组织的平均RNA完整性数(RIN)为7.8。

注:A. 完整心脏在器官解剖前先进行微CT扫描。B. 冠状动脉钙化的三维可视化重建。C. 冠状动脉及心肌组织采集的示意图。D. 用于心脏组织病理学评估的特殊染色组合。图2:心脏处理流程示意图

总结

本综述核心在于介绍CaRe-T1D计划及其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意义。该计划建立的生物样本库和研究联盟,为深入探究1型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差异提供了宝贵资源。通过对高质量人体组织的分析,有望填补相关知识空白,推动新疗法和诊断方法的开发。对临床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更精准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全球负担,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Jones T L Z, Kusmartseva I, Litovsky S, et al. The Cardiovascular Repository for Type 1 Diabetes (CaRe-T1D): an NIDDK initiative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1 versus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2025, 74(7): 1078-1088.

在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上,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时,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为5.54,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2.45。

导语:为何同样是糖尿病,1型与2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机制却迷雾重重?临床中,两者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与预后存在差异,但现有研究多聚焦2型,1型的独特病理机制尚未明晰。本文的出现,为解开这一困境提供了关键助力,其构建的研究资源与联盟,将推动该领域向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糖尿病心血管研究侧重2型,1型机制待探索,新计划欲填补空白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2型糖尿病患者则为2-3倍。尽管血糖控制等方面有进步,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仍居高不下。目前,多数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集中在2型糖尿病,因其一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10-20倍,这导致人们对1型与2型糖尿病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特及重叠致病机制了解有限。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就指出1型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存在知识空白,且缺乏相关人体组织、临床前模型有局限等问题加剧了这一状况。

2025年7月,Diabete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ardiovascular Repository for Type 1 Diabetes (CaRe-T1D): An NIDDK Initiative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1 Versus Type 2 Diabetes”的文章,文中介绍的CaRe-T1D计划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有望推动该领域研究。

CaRe-T1D计划构建资源与联盟,多维度探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且发病更早,终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则是普通人群的2-3倍,常伴随代谢综合征、肥胖和高血压等情况。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都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炎症和高凝状态等多因素相关,但在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上存在不同。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DCCT/EDIC)表明,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中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比在2型糖尿病中更大。此外,血脂和脂蛋白异常以及高血压在1型糖尿病中被认为比在2型糖尿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不同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一项针对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尸检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数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半,且1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愈合性梗死的比例为33%,远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73%。在无症状患者中,相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更广泛,总病变和阻塞性病变更多,非钙化斑块也多于1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在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尤其是在更年期过渡期间,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更高。

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其他方面存在差异

在心脏大小方面,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心脏重量为425±119g,与无糖尿病者的434±121g相近,而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心脏重量为524±140g,明显高于前两者。在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上,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时,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为5.54,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2.45。此外,在基因表达方面,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冠心病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多与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

CaRe-T1D生物样本库的构建及样本处理情况

CaRe-T1D构建了包含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无糖尿病器官捐赠者组织的生物样本库,收集的组织包括心脏、肾脏、颈动脉、外周动脉和血液等。心脏处理时,先进行微CT扫描检测血管钙化,再进行系统解剖,制备成多种形式的生物样本,每个捐赠者可产生多达220份心脏(包括冠状动脉和心外膜脂肪)组织aliquots、80份肾脏组织aliquots以及200张带有组织特异性染色的组织切片。同时,该生物样本库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心肌和主动脉组织的平均RNA完整性数(RIN)为7.8。

注:A. 完整心脏在器官解剖前先进行微CT扫描。B. 冠状动脉钙化的三维可视化重建。C. 冠状动脉及心肌组织采集的示意图。D. 用于心脏组织病理学评估的特殊染色组合。图2:心脏处理流程示意图

总结

本综述核心在于介绍CaRe-T1D计划及其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意义。该计划建立的生物样本库和研究联盟,为深入探究1型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差异提供了宝贵资源。通过对高质量人体组织的分析,有望填补相关知识空白,推动新疗法和诊断方法的开发。对临床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更精准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全球负担,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Jones T L Z, Kusmartseva I, Litovsky S, et al. The Cardiovascular Repository for Type 1 Diabetes (CaRe-T1D): an NIDDK initiative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1 versus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2025, 74(7): 1078-1088.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