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登上《伊周Fantastic Man》The Debut Issue封面。他喝着咖啡注视着镜头,一只LABUBU从西装胸前口袋里探出了头。
*以下内容转自伊周Fantastic Man
人追求简单快乐,没那么复杂
王宁先生创造了一个搪胶毛绒的宇宙。这柔软宇宙的背后是他15年前创立的一家新颖的公司。顺便说一句,他才38岁。他23岁时创立了泡泡玛特,33岁带领它上市。他流传的故事有最吸引人的那种情节:白手起家从被轻视到被仰望。但他不同意这种简化到失去意义的叙事。王宁说,好运气和坏运气都光顾过他。他说,糟糕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好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好。他在意真实,既感受到快乐,也承受着痛苦。别人惊叹的毛绒力量,他自己也惊叹。溽暑已退,LABUBU热潮仍盛。王宁想躲起来。于是他打开手机,播放起一首上个世纪90年代的歌曲。
每个人都想从王宁这里拿走一小块儿时间。
公司小的时候,王宁年轻,主动把时间给出去。现在,他想把时间换回来:只关注自己最想要关心的事。相比年轻时,他似乎拥有了很多,但也没时间享受更多。时间现在是压迫性的。
时间也是绵延的、柔软的,像LABUBU的皮肤。影棚里,美工在打造一个柔软的宇宙:道具键盘是毛绒的,盆栽上的花是毛绒的,一幅巨型艺术品靠在墙上,鲜亮、明黄,走近了看,画作表面上的凸起物也是毛绒的。几个工人挪动着一架跳马马鞍,浅色的地毯卷起又铺开。有个女孩抱着一只大号LABUBU搪胶毛绒玩偶,慢慢地走来走去。
王宁穿着纯白T恤准时到达,拍摄开始。“我视线范围内不要有人,任何人。”摄影师严格地提要求,大家就藏到了黑色幕布后面,看着王宁。
王宁安静地配合着拍摄,不怎么说话。LABUBU玩偶、星星人挂件、刚完工的CRYBABY毛绒盆栽,他都顺次接过,拿到手上。按照摄影师的要求,他做着轻松的表情,有一会儿还得躺在螺旋滑梯上。后来,他说起自己想躲起来。在以前这不是什么难事儿,但现在,恐怕不可能了。
摄影师在影棚里闪转腾挪。他思忖一会儿,走近王宁,让后者西装的胸前口袋里探出BABY MOLLY的脑袋。MOLLY是中国香港艺术家王信明(Kenny Wong )的作品,也是泡泡玛特签约的第一个IP。王宁对她深有感情:她是公司转型、崛起的开端。
在影棚里,工作人员不断整理着泡泡玛特旗下的各种IP产品,摆成方阵——“如果他(王宁)看到它们被随意堆叠在一起,会不开心。”
他们甚至要提防失窃。这在门店里发生过,以至于稀有展品不得不框在盒子里,或用胶水牢牢粘在桌面上。
溽暑已退,LABUBU热潮仍盛。如今的泡泡玛特,正因LABUBU流行于全球而长踞头条和热搜。世界上最有名的那些人也渴望得到它。
换了5套衣服后,拍摄结束了,像来的时候那样,王宁安静地离开了影棚。
拍摄第二天,北京望京一座写字楼,穿过多彩、大号的SPACE MOLLY组成的队列,才能走到王宁在顶层一角的办公室。
坐在一张大桌子旁,王宁手边只有一瓶气泡水。他背后立满了尺寸不一的潮玩,早晨的光线在地板上留下明亮的投影。他打开手机,播起《千与千寻》的主题曲《永远同在》,仔细描述着一个正在规划中的餐厅。
王宁生于1987年,23岁时创立了泡泡玛特公司,33岁时带领公司上市。他几乎开创了一个行业,让潮玩这个品类商业化。
“我是一个感受型的人,我也喜欢分享感受。”他说。过去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有时候商业就是一种感官上的东西”,“我们做的事情一直属于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为了和团队讲清楚他对一件事情的感受,他会突然对会议桌上的高管说:“来,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播放一首歌。
如果一件事给了他清晰的想象,他就做。人生中抓住几次这样的想象就行。北京朝阳公园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就是这么来的。2020年,它还是公园里的一片荒地,站在那儿,王宁脑子里就有了画面。MOLLY的城堡、LABUBU的森林似乎已经建造好了,就在人们后来看到的位置。公司执行董事,也是王宁大学师妹的刘冉回忆:“他说,这简直是一个完美乐园的样子。就是这儿,我们就是要在这儿做乐园。”
4月,LABUBU 3.0发售即流行全球。6月,泡泡玛特的高管们去团建徒步。大家行走在平缓的山脊上感受风景,但王宁的心思不在此处。
“本来是徒步,变成了他和每个人的会议——拉着这个人走一段,再拉着另外一个人。满脑子都是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发售节奏,粉丝买不到怎么办,员工的体感好不好,线上线下怎么分配比例……”刘冉说,“大家都不愿意跟他挨着。”
独处时,他不说话,自己刷手机。首席运营官司德忍不住说,“别抠手机了,你把小红书和抖音卸载了。”
“别人‘哇’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哇’。”王宁说,“没预料到会火成这样,不可思议。很不真实的感觉。”
他盯住公司层面的大小动作,预防风险。“LABUBU这么火,但是在一个健康的占比里(34.7%)。哪怕销量砍一半,我们也依旧是个健康的公司。”
“按照大家的感受,今年我们应该快速扩张,但实际上我们要求国内门店数不增加。”
差不多同一时段,他意外受伤,胳膊脱臼、软骨撕裂。手术中,医生用钉子把他的胳膊钉回了原位,因此一段时间内,他无法像常人那样完全抬起手臂。王宁卷起袖子,胳膊上能看到几处深色创口。那阵子,他抱着缠了绷带的胳膊在公司开会,夜里疼痛,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当外界对泡泡玛特以及对他本人的关注和好奇到达顶峰时,他的感受更复杂了。
坐在CEO办公室里,他感觉自己像个门诊医生。随着公司从小到大,“以前每天接诊5个人,现在门开了就是500个”。
王宁历数最近的麻烦:业务全球化之后,文化差异下的小冲突不断,外国员工投诉;国外某地新出台的政策或许会直接影响经营;一个总经理被意外弹劾,他一惊,立刻得着手解决。
他一向关注细节,小到底部会凸起的购物袋、乐园餐厅里夹菜的夹子没有美感都让他无法忽视……所有的东西都在挤压他的时间。
他感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种对抗:“公司和社会需要那样的你,但你还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你。”
媒体、投资界放大分析泡泡玛特的一举一动。股价波动、人事调整,都能成就批量的叙事。
无论好运气、坏运气,王宁态度疏离,好像那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像旁人一样对好运气感到惊奇,在倒霉到近乎荒谬的时候,他又能带头笑出来。
“我们确实运气很好。”刘冉笑起来,“这是我们毕业后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就成功。”
她觉得运气和他们选定的行业结合得很好。当他们身处行业之中,感知到早期Sonny Angel上升的温度,才开始签约IP。选定了IP方向,又发现行业头部聚集效应,这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后来者很难追赶,即使他们上市同年就涌现了5000家潮玩公司。艺术家群体有自己的成长周期,等下一拨长起来,壮大的泡泡玛特刚好又有实力去承接。
泡泡玛特的融资故事流传甚广。耐人寻味的情节是,头部机构投资人因看不懂而错失机会,眼看着泡泡玛特上市成就千亿市值。
最忙碌的一天,王宁见了20多个投资人。但他们对卖玩具给成人的生意不感兴趣。有一次,聊不下去了,隔壁桌却突然走过来一个人,说他听到了交谈内容,很感兴趣,愿不愿意约个时间。一刹那,桌上本已意兴阑珊的投资人急忙说,“你不要拿他的钱,我现在就给你。”
“简直是神兵天降。”刘冉感慨。
大学时期,王宁和伙伴在河南创业,从义乌批发小商品,摆地摊。开始时一头雾水,他们在大街上转了很久,第一件事就弄不明白,不知道到底在哪儿画个圈儿,这个圈儿就是他的了。那是2008年情人节,别人卖玫瑰和苹果,他们卖的却是一款星星棒(和仙女棒类似)。
“瞬间,就像拍电影一样,哗,人群就跟群演似的,蜂拥过来了。”他记得自己不停地递出星星棒,不停地收钱。
确实是运气好,但他也想,这背后没有努力吗?跑到义乌,靠直觉选了一种新奇产品,费尽周折进货,又靠直觉选中了大流量的摊位。“运气是属于你的,但你也得努力让它发生。”
坏运气也光顾过。早前他们拍校园生活的纪录片,再刻成光盘卖给同学。租了一间地下室,暑假把光盘一箱箱存放在角落。假期归来,发现屋子漏雨了,偌大一个房间,只光盘上方那一小块漏雨,把货淹了。他们觉得很滑稽:就能这么倒霉,精准打击。
泡泡玛特起步的年代,热钱更愿意涌向线上。王宁在线下开的格子铺,怎么看都不酷。“早期王宁遭到了挺多不客气的质问和对待。时代凭什么选择你?你这个事凭什么成功?”刘冉说,“我们都说他很自信,迷之自信。”
王宁天生有一种冒险家式的乐观。大学时,他组建了一个街舞社团,因为分歧,作为社长的他被投票驱逐了,但王宁好像没受到什么打击:“我再做一个社团,照样成功。”这个新社团叫Days Studio,几个核心成员就是后来泡泡玛特的创始成员。
最大的挫折发生在2015到2017年这段时期,日本的 Sonny Angel不再愿意签约授权给他们,这意味着马上就要亏损。很长时间,刘冉都难以忘怀这段挫折,因为她是谈判代表。她一直懊恼,是不是换王宁或者司德去谈,他们就能搞定。但她发现,王宁没被受挫的情绪左右,而是很快定了新的方向。
泡泡玛特开始业务转型,谈下了MOLLY的IP合作,从一家纯渠道商,逐渐变成了一家拥有IP、拥有生产供应链的公司。产品从早期放在桌面的潮玩,变成毛绒、包挂,甚至有了线下乐园——LABUBU们走出平面和模型,动了起来。
最开始来北京创业,刘冉问他,不怕失败吗?他说,我这辈子挣的钱肯定不止这些,真赔了大不了从新开始。
“他敢于开始,敢于放弃。他始终都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关注一个事到底能不能成。”刘冉停顿了一下说,“很多人一辈子都受困于这个点,但他不在意沉没成本。”
2017年年末,泡泡玛特团队决定出海。拥有韩国CJ集团背景、后来成为泡泡玛特国际业务负责人的文德一加入团队,王宁给了他一个目标,5年内全球收入的一半来自海外。那时候,泡泡玛特在海外一个店都没有,因此没人信。但王宁定了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它。
司德总结王宁的行事风格:“敢定目标,并且一直强化这个目标,最后让所有人信了
这个目标,干成这个目标。”
“创业九死一生,到了这个阶段了,我觉得他的直觉、运气、能力已经经过多次验证,自信的来源其实也找到了。”刘冉说。
王宁曾说,自己同时关注最大和最小的事情。
他很在意一个桌子的高度、一张海报颜色的纯正。打印出来的海报不是正红、有偏色就要换掉,即便调整意味着浪费。最近他跟阿那亚的马寅交流过,两人都被看作“审美的暴君”,靠着偏执的苛刻,保证品牌设计输出的高度一致、审美体系的完整统一。
“本质上泡泡玛特是一家设计公司。”他说,“我们就是卖设计,设计是头等大事。”
前段时间,王宁察觉设计方面出现了问题,有些设计变得制式化。他每周抓设计相关的人开会,团队因此压力重重。起因是手提袋底部会凸出来这一类的细节。
“最近袋子确实是花了很长时间反复讨论。不好看,有点看不下去。”王宁要求包装袋要承担更多设计感、艺术感。产品设计要确保它们“一看就很泡泡玛特”,这是品牌。
创造MOLLY的中国香港艺术家王信明(Kenny Wong)回忆,自己第一次见王宁,就拒绝了他,原因很直接:这个人太年轻了。但现在一切变得不可思议。“我曾经想过MOLLY可以飞出地球,现在泡泡玛特已经帮我把MOLLY发射上太空了。我曾经想过MOLLY可以有自己的城堡就好了,现在她的城堡已经在北京朝阳区了,而且不断地扩大。我曾经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MOLLY就好了,今天很多人都有很多套MOLLY了!”
在他最困顿的时候,做了几百个模型都卖不掉。王宁的出现让这些都解决了。王信明(Kenny Wong)第一次授权,分散签了十几份地区的授权合约,一点点开放信任,直到“最后把所有交给他们”。
谈合作时,王宁判断,MOLLY能像迪士尼的米老鼠一样成为时代符号式的IP。王信明(Kenny Wong)很犹豫,如果一下子从几百卖出100万个,那些早期忠诚收藏的粉丝怎么办?王宁和他说,未来的100万人都是你的粉丝。
“市场一直都是很疯狂和捉摸不定的。这也可能是这个游戏最好玩的地方。”王信明(Kenny Wong)说,“现在我感觉在某一个程度上,泡泡玛特是在创造市场,而非等待下一个市场的出现。”
9月的一天下午,大观学者刘擎和王宁做了一场对谈。两个人都属兔,刘擎比王宁大24岁,刘擎笑着说:“那我们是一个老兔子和一个小兔子。”两个领域,两代人,两种观念间的对话,知识分子式的忧虑遇到了企业家式的乐观。
“绝对不是我们激发了一个新的需求,只是创造了不同的载体。人追求简单快乐,就像吃一个冰激凌,没那么复杂。”王宁说。
“所以是永恒的需求找到了特定的形态。”刘擎回应他。
王宁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在整理奶奶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Hello Kitty的首饰盒。老人90多岁高龄了,那个卡通首饰盒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他最近常看怀旧短视频,“一觉醒来你回到了1991年”那种。视频里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物件,铁皮青蛙、玻璃弹珠瞬间将他带回童年。
他打开手机播放周华健的《花心》。1990年代的河南小镇上,王宁的父母搭了个棚子卖磁带。早上开店,大喇叭打开就是这首歌。
春去春会来
花谢花会再开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愿意
让梦划向你的心海
襁褓时期王宁就在店里,在漂流着音乐的街道上长大。很多歌总是走红半年,就沉寂下去。可一旦唤醒它们,他就能立刻回到记忆中的街道。在心灵上,也许这曲子从未停止。
黑夜又白昼
黑夜又白昼
人生为欢有几何
王宁觉得自己变老了。饭桌上,听到自己的称呼从小王变成了老王。20多岁时,他留着杀马特发型,穿宽大的街头服饰,跳街舞,袖子肥得夸张,看不见手。现在,他穿西装、打领带,面对话筒、镜头,打着手势。
但这也许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在,王宁期许,100年后,当那时候的人回顾现在,也许会记起LABUBU,记起她映照过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心灵。至于自己,无论顺势、逆势,好运气、坏运气,都是待完成的故事的一部分。这也是学者刘擎提醒的:人有待生成和造就。人是不停地完成自己的。
每一家公司都会经历周期,伟大的公司会穿越周期。一个人要对抗的从来不止商业的洪流、变幻的市场,还有他人的目光、冲突的自我。在已经被创造出的市场中,道路还在不断延伸。这也是王宁所体悟的:泡泡玛特在未完成时态,他本人也是。
王宁登上《伊周Fantastic Man》The Debut Issue封面。他喝着咖啡注视着镜头,一只LABUBU从西装胸前口袋里探出了头。
*以下内容转自伊周Fantastic Man
人追求简单快乐,没那么复杂
王宁先生创造了一个搪胶毛绒的宇宙。这柔软宇宙的背后是他15年前创立的一家新颖的公司。顺便说一句,他才38岁。他23岁时创立了泡泡玛特,33岁带领它上市。他流传的故事有最吸引人的那种情节:白手起家从被轻视到被仰望。但他不同意这种简化到失去意义的叙事。王宁说,好运气和坏运气都光顾过他。他说,糟糕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好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好。他在意真实,既感受到快乐,也承受着痛苦。别人惊叹的毛绒力量,他自己也惊叹。溽暑已退,LABUBU热潮仍盛。王宁想躲起来。于是他打开手机,播放起一首上个世纪90年代的歌曲。
每个人都想从王宁这里拿走一小块儿时间。
公司小的时候,王宁年轻,主动把时间给出去。现在,他想把时间换回来:只关注自己最想要关心的事。相比年轻时,他似乎拥有了很多,但也没时间享受更多。时间现在是压迫性的。
时间也是绵延的、柔软的,像LABUBU的皮肤。影棚里,美工在打造一个柔软的宇宙:道具键盘是毛绒的,盆栽上的花是毛绒的,一幅巨型艺术品靠在墙上,鲜亮、明黄,走近了看,画作表面上的凸起物也是毛绒的。几个工人挪动着一架跳马马鞍,浅色的地毯卷起又铺开。有个女孩抱着一只大号LABUBU搪胶毛绒玩偶,慢慢地走来走去。
王宁穿着纯白T恤准时到达,拍摄开始。“我视线范围内不要有人,任何人。”摄影师严格地提要求,大家就藏到了黑色幕布后面,看着王宁。
王宁安静地配合着拍摄,不怎么说话。LABUBU玩偶、星星人挂件、刚完工的CRYBABY毛绒盆栽,他都顺次接过,拿到手上。按照摄影师的要求,他做着轻松的表情,有一会儿还得躺在螺旋滑梯上。后来,他说起自己想躲起来。在以前这不是什么难事儿,但现在,恐怕不可能了。
摄影师在影棚里闪转腾挪。他思忖一会儿,走近王宁,让后者西装的胸前口袋里探出BABY MOLLY的脑袋。MOLLY是中国香港艺术家王信明(Kenny Wong )的作品,也是泡泡玛特签约的第一个IP。王宁对她深有感情:她是公司转型、崛起的开端。
在影棚里,工作人员不断整理着泡泡玛特旗下的各种IP产品,摆成方阵——“如果他(王宁)看到它们被随意堆叠在一起,会不开心。”
他们甚至要提防失窃。这在门店里发生过,以至于稀有展品不得不框在盒子里,或用胶水牢牢粘在桌面上。
溽暑已退,LABUBU热潮仍盛。如今的泡泡玛特,正因LABUBU流行于全球而长踞头条和热搜。世界上最有名的那些人也渴望得到它。
换了5套衣服后,拍摄结束了,像来的时候那样,王宁安静地离开了影棚。
拍摄第二天,北京望京一座写字楼,穿过多彩、大号的SPACE MOLLY组成的队列,才能走到王宁在顶层一角的办公室。
坐在一张大桌子旁,王宁手边只有一瓶气泡水。他背后立满了尺寸不一的潮玩,早晨的光线在地板上留下明亮的投影。他打开手机,播起《千与千寻》的主题曲《永远同在》,仔细描述着一个正在规划中的餐厅。
王宁生于1987年,23岁时创立了泡泡玛特公司,33岁时带领公司上市。他几乎开创了一个行业,让潮玩这个品类商业化。
“我是一个感受型的人,我也喜欢分享感受。”他说。过去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有时候商业就是一种感官上的东西”,“我们做的事情一直属于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为了和团队讲清楚他对一件事情的感受,他会突然对会议桌上的高管说:“来,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播放一首歌。
如果一件事给了他清晰的想象,他就做。人生中抓住几次这样的想象就行。北京朝阳公园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就是这么来的。2020年,它还是公园里的一片荒地,站在那儿,王宁脑子里就有了画面。MOLLY的城堡、LABUBU的森林似乎已经建造好了,就在人们后来看到的位置。公司执行董事,也是王宁大学师妹的刘冉回忆:“他说,这简直是一个完美乐园的样子。就是这儿,我们就是要在这儿做乐园。”
4月,LABUBU 3.0发售即流行全球。6月,泡泡玛特的高管们去团建徒步。大家行走在平缓的山脊上感受风景,但王宁的心思不在此处。
“本来是徒步,变成了他和每个人的会议——拉着这个人走一段,再拉着另外一个人。满脑子都是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发售节奏,粉丝买不到怎么办,员工的体感好不好,线上线下怎么分配比例……”刘冉说,“大家都不愿意跟他挨着。”
独处时,他不说话,自己刷手机。首席运营官司德忍不住说,“别抠手机了,你把小红书和抖音卸载了。”
“别人‘哇’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哇’。”王宁说,“没预料到会火成这样,不可思议。很不真实的感觉。”
他盯住公司层面的大小动作,预防风险。“LABUBU这么火,但是在一个健康的占比里(34.7%)。哪怕销量砍一半,我们也依旧是个健康的公司。”
“按照大家的感受,今年我们应该快速扩张,但实际上我们要求国内门店数不增加。”
差不多同一时段,他意外受伤,胳膊脱臼、软骨撕裂。手术中,医生用钉子把他的胳膊钉回了原位,因此一段时间内,他无法像常人那样完全抬起手臂。王宁卷起袖子,胳膊上能看到几处深色创口。那阵子,他抱着缠了绷带的胳膊在公司开会,夜里疼痛,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当外界对泡泡玛特以及对他本人的关注和好奇到达顶峰时,他的感受更复杂了。
坐在CEO办公室里,他感觉自己像个门诊医生。随着公司从小到大,“以前每天接诊5个人,现在门开了就是500个”。
王宁历数最近的麻烦:业务全球化之后,文化差异下的小冲突不断,外国员工投诉;国外某地新出台的政策或许会直接影响经营;一个总经理被意外弹劾,他一惊,立刻得着手解决。
他一向关注细节,小到底部会凸起的购物袋、乐园餐厅里夹菜的夹子没有美感都让他无法忽视……所有的东西都在挤压他的时间。
他感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种对抗:“公司和社会需要那样的你,但你还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你。”
媒体、投资界放大分析泡泡玛特的一举一动。股价波动、人事调整,都能成就批量的叙事。
无论好运气、坏运气,王宁态度疏离,好像那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像旁人一样对好运气感到惊奇,在倒霉到近乎荒谬的时候,他又能带头笑出来。
“我们确实运气很好。”刘冉笑起来,“这是我们毕业后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就成功。”
她觉得运气和他们选定的行业结合得很好。当他们身处行业之中,感知到早期Sonny Angel上升的温度,才开始签约IP。选定了IP方向,又发现行业头部聚集效应,这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后来者很难追赶,即使他们上市同年就涌现了5000家潮玩公司。艺术家群体有自己的成长周期,等下一拨长起来,壮大的泡泡玛特刚好又有实力去承接。
泡泡玛特的融资故事流传甚广。耐人寻味的情节是,头部机构投资人因看不懂而错失机会,眼看着泡泡玛特上市成就千亿市值。
最忙碌的一天,王宁见了20多个投资人。但他们对卖玩具给成人的生意不感兴趣。有一次,聊不下去了,隔壁桌却突然走过来一个人,说他听到了交谈内容,很感兴趣,愿不愿意约个时间。一刹那,桌上本已意兴阑珊的投资人急忙说,“你不要拿他的钱,我现在就给你。”
“简直是神兵天降。”刘冉感慨。
大学时期,王宁和伙伴在河南创业,从义乌批发小商品,摆地摊。开始时一头雾水,他们在大街上转了很久,第一件事就弄不明白,不知道到底在哪儿画个圈儿,这个圈儿就是他的了。那是2008年情人节,别人卖玫瑰和苹果,他们卖的却是一款星星棒(和仙女棒类似)。
“瞬间,就像拍电影一样,哗,人群就跟群演似的,蜂拥过来了。”他记得自己不停地递出星星棒,不停地收钱。
确实是运气好,但他也想,这背后没有努力吗?跑到义乌,靠直觉选了一种新奇产品,费尽周折进货,又靠直觉选中了大流量的摊位。“运气是属于你的,但你也得努力让它发生。”
坏运气也光顾过。早前他们拍校园生活的纪录片,再刻成光盘卖给同学。租了一间地下室,暑假把光盘一箱箱存放在角落。假期归来,发现屋子漏雨了,偌大一个房间,只光盘上方那一小块漏雨,把货淹了。他们觉得很滑稽:就能这么倒霉,精准打击。
泡泡玛特起步的年代,热钱更愿意涌向线上。王宁在线下开的格子铺,怎么看都不酷。“早期王宁遭到了挺多不客气的质问和对待。时代凭什么选择你?你这个事凭什么成功?”刘冉说,“我们都说他很自信,迷之自信。”
王宁天生有一种冒险家式的乐观。大学时,他组建了一个街舞社团,因为分歧,作为社长的他被投票驱逐了,但王宁好像没受到什么打击:“我再做一个社团,照样成功。”这个新社团叫Days Studio,几个核心成员就是后来泡泡玛特的创始成员。
最大的挫折发生在2015到2017年这段时期,日本的 Sonny Angel不再愿意签约授权给他们,这意味着马上就要亏损。很长时间,刘冉都难以忘怀这段挫折,因为她是谈判代表。她一直懊恼,是不是换王宁或者司德去谈,他们就能搞定。但她发现,王宁没被受挫的情绪左右,而是很快定了新的方向。
泡泡玛特开始业务转型,谈下了MOLLY的IP合作,从一家纯渠道商,逐渐变成了一家拥有IP、拥有生产供应链的公司。产品从早期放在桌面的潮玩,变成毛绒、包挂,甚至有了线下乐园——LABUBU们走出平面和模型,动了起来。
最开始来北京创业,刘冉问他,不怕失败吗?他说,我这辈子挣的钱肯定不止这些,真赔了大不了从新开始。
“他敢于开始,敢于放弃。他始终都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关注一个事到底能不能成。”刘冉停顿了一下说,“很多人一辈子都受困于这个点,但他不在意沉没成本。”
2017年年末,泡泡玛特团队决定出海。拥有韩国CJ集团背景、后来成为泡泡玛特国际业务负责人的文德一加入团队,王宁给了他一个目标,5年内全球收入的一半来自海外。那时候,泡泡玛特在海外一个店都没有,因此没人信。但王宁定了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它。
司德总结王宁的行事风格:“敢定目标,并且一直强化这个目标,最后让所有人信了
这个目标,干成这个目标。”
“创业九死一生,到了这个阶段了,我觉得他的直觉、运气、能力已经经过多次验证,自信的来源其实也找到了。”刘冉说。
王宁曾说,自己同时关注最大和最小的事情。
他很在意一个桌子的高度、一张海报颜色的纯正。打印出来的海报不是正红、有偏色就要换掉,即便调整意味着浪费。最近他跟阿那亚的马寅交流过,两人都被看作“审美的暴君”,靠着偏执的苛刻,保证品牌设计输出的高度一致、审美体系的完整统一。
“本质上泡泡玛特是一家设计公司。”他说,“我们就是卖设计,设计是头等大事。”
前段时间,王宁察觉设计方面出现了问题,有些设计变得制式化。他每周抓设计相关的人开会,团队因此压力重重。起因是手提袋底部会凸出来这一类的细节。
“最近袋子确实是花了很长时间反复讨论。不好看,有点看不下去。”王宁要求包装袋要承担更多设计感、艺术感。产品设计要确保它们“一看就很泡泡玛特”,这是品牌。
创造MOLLY的中国香港艺术家王信明(Kenny Wong)回忆,自己第一次见王宁,就拒绝了他,原因很直接:这个人太年轻了。但现在一切变得不可思议。“我曾经想过MOLLY可以飞出地球,现在泡泡玛特已经帮我把MOLLY发射上太空了。我曾经想过MOLLY可以有自己的城堡就好了,现在她的城堡已经在北京朝阳区了,而且不断地扩大。我曾经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MOLLY就好了,今天很多人都有很多套MOLLY了!”
在他最困顿的时候,做了几百个模型都卖不掉。王宁的出现让这些都解决了。王信明(Kenny Wong)第一次授权,分散签了十几份地区的授权合约,一点点开放信任,直到“最后把所有交给他们”。
谈合作时,王宁判断,MOLLY能像迪士尼的米老鼠一样成为时代符号式的IP。王信明(Kenny Wong)很犹豫,如果一下子从几百卖出100万个,那些早期忠诚收藏的粉丝怎么办?王宁和他说,未来的100万人都是你的粉丝。
“市场一直都是很疯狂和捉摸不定的。这也可能是这个游戏最好玩的地方。”王信明(Kenny Wong)说,“现在我感觉在某一个程度上,泡泡玛特是在创造市场,而非等待下一个市场的出现。”
9月的一天下午,大观学者刘擎和王宁做了一场对谈。两个人都属兔,刘擎比王宁大24岁,刘擎笑着说:“那我们是一个老兔子和一个小兔子。”两个领域,两代人,两种观念间的对话,知识分子式的忧虑遇到了企业家式的乐观。
“绝对不是我们激发了一个新的需求,只是创造了不同的载体。人追求简单快乐,就像吃一个冰激凌,没那么复杂。”王宁说。
“所以是永恒的需求找到了特定的形态。”刘擎回应他。
王宁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在整理奶奶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Hello Kitty的首饰盒。老人90多岁高龄了,那个卡通首饰盒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他最近常看怀旧短视频,“一觉醒来你回到了1991年”那种。视频里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物件,铁皮青蛙、玻璃弹珠瞬间将他带回童年。
他打开手机播放周华健的《花心》。1990年代的河南小镇上,王宁的父母搭了个棚子卖磁带。早上开店,大喇叭打开就是这首歌。
春去春会来
花谢花会再开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愿意
让梦划向你的心海
襁褓时期王宁就在店里,在漂流着音乐的街道上长大。很多歌总是走红半年,就沉寂下去。可一旦唤醒它们,他就能立刻回到记忆中的街道。在心灵上,也许这曲子从未停止。
黑夜又白昼
黑夜又白昼
人生为欢有几何
王宁觉得自己变老了。饭桌上,听到自己的称呼从小王变成了老王。20多岁时,他留着杀马特发型,穿宽大的街头服饰,跳街舞,袖子肥得夸张,看不见手。现在,他穿西装、打领带,面对话筒、镜头,打着手势。
但这也许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在,王宁期许,100年后,当那时候的人回顾现在,也许会记起LABUBU,记起她映照过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心灵。至于自己,无论顺势、逆势,好运气、坏运气,都是待完成的故事的一部分。这也是学者刘擎提醒的:人有待生成和造就。人是不停地完成自己的。
每一家公司都会经历周期,伟大的公司会穿越周期。一个人要对抗的从来不止商业的洪流、变幻的市场,还有他人的目光、冲突的自我。在已经被创造出的市场中,道路还在不断延伸。这也是王宁所体悟的:泡泡玛特在未完成时态,他本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