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折扣超市是效率革命下的零售新蓝海与破局之道

联商网

2周前

阿里将盒马NB接入淘宝88VIP,构建“淘宝闪购-盒马-饿了么”闭环;京东联动“折扣超市+京造+物流”;美团以快乐猴补全闪购标品短板,推动即时零售供给专业化。

微信图片_2025_08_16_191322_837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古德民君

当京东折扣超市宿迁四店同开首日涌入30万人,盒马NB更名“超盒算NB”后全国17店同步扩张,奥乐齐凭77家门店创下20亿元年销售额,中国的零售市场正迎来硬折扣业态的爆发期。这种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的模式,精准契合消费理性化浪潮,但仓促扩张也暴露诸多短板,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阶段。

一、市场表现:千亿赛道竞逐,多元模式分化

硬折扣超市已成为零售行业最活跃的增长极。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8.5%,尽管8%的渗透率远低于德国42%、日本31%,但增长潜力已充分释放。当前市场呈现“传统外资深耕+互联网大厂突围+区域品牌补充”的多元格局,不同玩家路径差异显著。

(一)外资品牌:区域深耕,慢而精。奥乐齐是典型代表,2019年进入中国后从“高端精品”转向“平价社区”,核心打法为“区域密集布点+供应链本地化”。在长三角布局昆山面包厂、无锡预制菜加工厂,构建“两小时配送圈”,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左右,90%为自有品牌。2024年凭上海55家门店实现销售额翻倍至20亿元,但全国扩张缓慢,截至2025年9月77家门店中68家集中在上海,走“区域口碑优先”路线。

(二)互联网大厂:集团军作战,快而猛。互联网大厂则依托原有资源加速破局。盒马NB升级自“盒马邻里”,以“城市仓+社区店”模式压缩补货时间至4小时,库存周转率达行业1.8倍,2025年6月门店超300家、年销售额破百亿,生鲜占比超60%;京东主打“大店模式”,涿州首店面积5000平方米,依托京西南物流枢纽产地直采,9.9元白酒、鲜柚汁成爆款;美团“快乐猴”聚焦一线城市,复用745万骑手资源推“线上比价+线下提货”,计划开1000家门店,瞄准即时零售需求。

(三)传统商超与区域品牌:谨慎转型,局部突围。物美2025年7月在北京开6家“物美超值”折扣店,由大卖场改造而来,SKU约1300个、自有品牌占比超60%,分三个价格带兼顾性价比与品质,但年底仅计划开25家,步伐偏缓;湖南乐尔乐则以“极致降本”立足下沉市场,通过不开空调、货架高层当仓库压缩成本,形成局部优势。

二、核心优势:效率驱动的性价比革命

硬折扣超市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通过供应链、运营、业态的系统性变革,回归“效率创造价值”的零售本质,精准契合当下消费需求。

(一)供应链重构:从源头掐住成本命脉

低价的根基是“去中间化”改造。奥乐齐与希尔顿合作供应商橙亿食品直供鲜榨橙汁,售价仅为同类70%;京东依托集团采购实现米面油产地直采,涿州店补货效率较传统超市高40%;盒马NB联动鲜生店库存,既消化尾货又保障新鲜,生鲜损耗率从15%降至8%。

自有品牌则是降本核心抓手。奥乐齐90%自有品牌商品通过深度参与生产压缩成本,30颗装鸡蛋14.9元,较盒马鲜生便宜25%;盒马NB“盒马NB优选”占比35%,大米、纸巾等价格低15%-20%,2024年该系列销售额占比超40%。这种“工厂直供+自有品牌”模式,使商品综合成本较传统商超低20%-30%。

(二)运营精简:少而精的效率哲学

SKU精简是核心密码。传统大卖场SKU超8000个,而物美超值仅1300个、盒马NB 1000-1200个、奥乐齐约2000个,每个品类仅留2-3款爆款,大幅降低库存管理难度。盒马NB库存周转率达行业1.8倍,奥乐齐存货周转天数仅为传统超市1/3。

成本控制贯穿全链条。门店奉行“极简主义”,盒马NB、奥乐齐均“拆箱直摆”省去二次分拣;物美超值全面自助收银,人工成本降50%;湖南乐尔乐更将运营成本占比压至12%,远低于行业25%的平均水平。

(三)业态协同:与即时零售天然适配

硬折扣与及时零售结合形成“1+1>2”效应。美团快乐猴接入闪购体系,30分钟达的服务让开业首日15分钟补货一次;京东折扣超市上线“京东秒送”,涿州店3公里内即时订单占比28%。这种协同既解决硬折扣辐射范围局限,又为即时零售补充高性价比供给。

互联网大厂更放大这一优势。阿里将盒马NB接入淘宝88VIP,构建“淘宝闪购-盒马-饿了么”闭环;京东联动“折扣超市+京造+物流”;美团以快乐猴补全闪购标品短板,推动即时零售供给专业化。

(四)需求契合:理性消费下的心智占领

后疫情时代消费理性化为硬折扣提供土壤。2024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至5.1%,价格敏感型客群扩容,而硬折扣“低价不低质”的定位精准击中需求。奥乐齐“9.9元宇宙”涵盖500款商品,成年轻消费者“平价食堂”;京东折扣超市9.9元30枚鸡蛋、1L鲜柚汁开业即售罄。

消费认知转变更助推发展。过去低价常与“临期”“劣质”挂钩,如今奥乐齐通过公示供应商重塑信任,调研显示72%消费者认为硬折扣商品“品质与普通超市无异”。

三、现存问题:高速扩张下的成长阵痛

尽管增长迅猛,但硬折扣超市因模式不成熟、竞争加剧,暴露诸多普遍性短板,成为制约其从“风口”走向“长坡”的关键。

(一)品质信任壁垒未破。消费者对“低价高质”的疑虑仍存。盒马NB用户调研显示,38%消费者认为其生鲜“种类少、新鲜度不如鲜生店”,62%中老年客群因“担心品质”选传统菜场。根源在于品控体系不完善,部分区域品牌选中小工厂代工,缺乏全链条检测;即使头部品牌,自有品牌溯源也不足,奥乐齐仅30%商品可“扫码查产地”,远低于消费者预期。

(二)商品结构制约消费频次。SKU精简带来“品类单一”痛点,上海消费者反馈“想买特殊调料或进口零食只能去大卖场”,数据显示硬折扣超市客群月均消费4.2次,较传统超市低2.1次,核心原因是“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生鲜短板尤为明显,盒马NB生鲜占比超60%但多为大众品类,缺海鲜、有机蔬菜;奥乐齐生鲜SKU仅200余个,依赖预包装产品,新鲜度感知弱,导致硬折扣沦为“补充型采购渠道”,难替代传统商超“一站式购齐”功能。

(三)供应链下沉能力不足。供应链优势集中在一二线,下沉市场面临“成本失控”。中西部县域物流成本高30%、冷链覆盖率不足20%,盒马NB下沉时县域门店生鲜损耗率从8%升至15%,价格优势消失。区域消费差异适配也不足,北方县域需杂粮、熟食,盒马NB仍用华东“生鲜为主”策略;南方县域偏好蜜饯、凉茶,京东折扣超市北方门店占比不足5%,出现“南橘北枳”现象。

(四)同质化竞争挤压利润。巨头入局引发“价格战”。美团快乐猴“全场8折”、京东“满50减10”、盒马NB爆款再降5%,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3年18%降至2024年14%;中小品牌被迫“以价换量”,部分门店净利率跌破1%。模式复制简单化也更危险,多数新入局者照搬“奥乐齐模板”,SKU、陈列高度雷同,缺乏区域特色。

四、前景展望:万亿市场的分化与升级

尽管有问题,硬折扣超市仍处黄金发展期。随着消费演进、技术赋能与供应链成熟,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5000亿元,硬折扣超市的未来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消费分层催生差异化定位。从“单一低价”转向“多元性价比”,高端线聚焦一二线中产,如奥乐齐可增有机、进口品类,平衡“品质溢价+效率降本”;大众线深耕县域,主打“民生刚需+极致低价”,适配京东“大店模式”;细分线瞄准垂直客群,如“硬折扣+网红零食”服务年轻人、“健康食品+便民服务”服务老年人。

(二)下沉市场成增长主战场。三线以下城市将贡献60%增量。随着农村流通政策完善、冷链升级,下沉条件成熟。盒马NB启动加盟,计划3年覆盖100个县域;京东依托“产地直采+县域仓”,在宿迁实现“乡镇次日达”。预计2028年县域硬折扣门店超1.2万家,渗透率达25%。

(三)数字化重塑运营效率。技术从“辅助”变“核心引擎”。前端用“AI选品”,如美团依托闪购数据优化县域商品;中端实现“智能运营”,盒马NB“城市仓+社区店”升级为“AI补货+无人分拣”;后端建“数字供应链”,京东智能预测系统将缺货率压至5%以下。

五、改进建议:构建可持续硬折扣生态

笔者认为,要实现从“短期风口”到“长期业态”的跨越,需聚焦核心痛点,从四维度系统性升级。

(一)筑牢品质信任,从“低价”到“可信低价”。建全链条溯源体系。参考奥乐齐,所有自有品牌标注“代工工厂+检测报告”,生鲜实现“产地到货架”全程可视;推行“无理由退换货”,借鉴信誉楼“赔钱也退”模式,打消消费者顾虑。同时强化第三方品控背书,与SGS等机构合作,定期公示抽检结果;发起“硬折扣品质联盟”,联合头部品牌定行业标准,对达标企业授认证标识,形成正向循环。

(二)优化供应链,打造“全域适配”能力。针对下沉市场分级布局,一线城市“中心仓+前置仓”保时效,县域“产地仓+县域店”减环节,复制京东宿迁“大米直采+本地仓配”模式,降物流成本20%。健全区域化供应链网络,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食品加工基地,如奥乐齐昆山面包厂;在中西部建生鲜集散中心,对接本地农产品,兼顾降本与区域需求。

(三)重构商品结构,平衡“精简”与“丰富”。探索“核心SKU+弹性补充”模式,保留1000个全国统一刚需SKU保低价,新增200-300个区域特色SKU(北方加杂粮、南方加蜜饯),推广盒马NB浙江门店“小商品伴手礼区”经验。同时补齐生鲜与服务短板,扩大生鲜直采基地,增加鲜活品类;叠加代收快递、水电缴费等便民服务,提升到店频次。

(四)创新运营模式,跳出“价格战”陷阱。探索“硬折扣+体验”融合,门店设“试吃区”“烹饪教学角”,如奥乐齐预制菜试吃,引入邻里市集、亲子活动增强粘性。建立差异化品牌矩阵,头部企业推多子品牌,如盒马加“精品折扣线”;区域品牌深耕本地特色。如湖南乐尔乐强化“湘味零食”,避免同质化。

效率与信任的平衡,才是硬折扣的本质

硬折扣超市的崛起,是中国零售“效率革命”的必然。通过供应链重构与运营精简,让消费者享“价格回归价值”的红利。从奥乐齐的区域深耕到盒马NB的社区渗透,不同模式都印证着,硬折扣的竞争不是低价比拼,而是效率与信任的平衡。

当前的品质疑虑、供应链短板,本质是“发展速度”与“能力建设”的错配。随着头部企业沉淀供应链、完善品控、创新商品,硬折扣将从“补充业态”成长为零售核心力量。未来,能坚守“极致效率”底色、筑牢“品质信任”根基的品牌,终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推动中国零售迈向“高效、透明、普惠”的新范式。

登录 | 注册

4.8万亿战场硝烟起,巨头们如何读懂社区店的“生存密码”

美团“快乐猴”疾速扩张,硬折扣超市激战正酣

中百超市“变出”51家硬折扣店

硬折扣店战火交织,互联网巨头与实体商超各有何玩法?

中百超市51家硬折扣店正式开业

“鏖战”硬折扣,自有品牌成了杀手锏?

361度三季度录得正增长,旗下户外品牌ONEWAY落户郑州

回到顶部

阿里将盒马NB接入淘宝88VIP,构建“淘宝闪购-盒马-饿了么”闭环;京东联动“折扣超市+京造+物流”;美团以快乐猴补全闪购标品短板,推动即时零售供给专业化。

微信图片_2025_08_16_191322_837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古德民君

当京东折扣超市宿迁四店同开首日涌入30万人,盒马NB更名“超盒算NB”后全国17店同步扩张,奥乐齐凭77家门店创下20亿元年销售额,中国的零售市场正迎来硬折扣业态的爆发期。这种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的模式,精准契合消费理性化浪潮,但仓促扩张也暴露诸多短板,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阶段。

一、市场表现:千亿赛道竞逐,多元模式分化

硬折扣超市已成为零售行业最活跃的增长极。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8.5%,尽管8%的渗透率远低于德国42%、日本31%,但增长潜力已充分释放。当前市场呈现“传统外资深耕+互联网大厂突围+区域品牌补充”的多元格局,不同玩家路径差异显著。

(一)外资品牌:区域深耕,慢而精。奥乐齐是典型代表,2019年进入中国后从“高端精品”转向“平价社区”,核心打法为“区域密集布点+供应链本地化”。在长三角布局昆山面包厂、无锡预制菜加工厂,构建“两小时配送圈”,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左右,90%为自有品牌。2024年凭上海55家门店实现销售额翻倍至20亿元,但全国扩张缓慢,截至2025年9月77家门店中68家集中在上海,走“区域口碑优先”路线。

(二)互联网大厂:集团军作战,快而猛。互联网大厂则依托原有资源加速破局。盒马NB升级自“盒马邻里”,以“城市仓+社区店”模式压缩补货时间至4小时,库存周转率达行业1.8倍,2025年6月门店超300家、年销售额破百亿,生鲜占比超60%;京东主打“大店模式”,涿州首店面积5000平方米,依托京西南物流枢纽产地直采,9.9元白酒、鲜柚汁成爆款;美团“快乐猴”聚焦一线城市,复用745万骑手资源推“线上比价+线下提货”,计划开1000家门店,瞄准即时零售需求。

(三)传统商超与区域品牌:谨慎转型,局部突围。物美2025年7月在北京开6家“物美超值”折扣店,由大卖场改造而来,SKU约1300个、自有品牌占比超60%,分三个价格带兼顾性价比与品质,但年底仅计划开25家,步伐偏缓;湖南乐尔乐则以“极致降本”立足下沉市场,通过不开空调、货架高层当仓库压缩成本,形成局部优势。

二、核心优势:效率驱动的性价比革命

硬折扣超市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通过供应链、运营、业态的系统性变革,回归“效率创造价值”的零售本质,精准契合当下消费需求。

(一)供应链重构:从源头掐住成本命脉

低价的根基是“去中间化”改造。奥乐齐与希尔顿合作供应商橙亿食品直供鲜榨橙汁,售价仅为同类70%;京东依托集团采购实现米面油产地直采,涿州店补货效率较传统超市高40%;盒马NB联动鲜生店库存,既消化尾货又保障新鲜,生鲜损耗率从15%降至8%。

自有品牌则是降本核心抓手。奥乐齐90%自有品牌商品通过深度参与生产压缩成本,30颗装鸡蛋14.9元,较盒马鲜生便宜25%;盒马NB“盒马NB优选”占比35%,大米、纸巾等价格低15%-20%,2024年该系列销售额占比超40%。这种“工厂直供+自有品牌”模式,使商品综合成本较传统商超低20%-30%。

(二)运营精简:少而精的效率哲学

SKU精简是核心密码。传统大卖场SKU超8000个,而物美超值仅1300个、盒马NB 1000-1200个、奥乐齐约2000个,每个品类仅留2-3款爆款,大幅降低库存管理难度。盒马NB库存周转率达行业1.8倍,奥乐齐存货周转天数仅为传统超市1/3。

成本控制贯穿全链条。门店奉行“极简主义”,盒马NB、奥乐齐均“拆箱直摆”省去二次分拣;物美超值全面自助收银,人工成本降50%;湖南乐尔乐更将运营成本占比压至12%,远低于行业25%的平均水平。

(三)业态协同:与即时零售天然适配

硬折扣与及时零售结合形成“1+1>2”效应。美团快乐猴接入闪购体系,30分钟达的服务让开业首日15分钟补货一次;京东折扣超市上线“京东秒送”,涿州店3公里内即时订单占比28%。这种协同既解决硬折扣辐射范围局限,又为即时零售补充高性价比供给。

互联网大厂更放大这一优势。阿里将盒马NB接入淘宝88VIP,构建“淘宝闪购-盒马-饿了么”闭环;京东联动“折扣超市+京造+物流”;美团以快乐猴补全闪购标品短板,推动即时零售供给专业化。

(四)需求契合:理性消费下的心智占领

后疫情时代消费理性化为硬折扣提供土壤。2024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至5.1%,价格敏感型客群扩容,而硬折扣“低价不低质”的定位精准击中需求。奥乐齐“9.9元宇宙”涵盖500款商品,成年轻消费者“平价食堂”;京东折扣超市9.9元30枚鸡蛋、1L鲜柚汁开业即售罄。

消费认知转变更助推发展。过去低价常与“临期”“劣质”挂钩,如今奥乐齐通过公示供应商重塑信任,调研显示72%消费者认为硬折扣商品“品质与普通超市无异”。

三、现存问题:高速扩张下的成长阵痛

尽管增长迅猛,但硬折扣超市因模式不成熟、竞争加剧,暴露诸多普遍性短板,成为制约其从“风口”走向“长坡”的关键。

(一)品质信任壁垒未破。消费者对“低价高质”的疑虑仍存。盒马NB用户调研显示,38%消费者认为其生鲜“种类少、新鲜度不如鲜生店”,62%中老年客群因“担心品质”选传统菜场。根源在于品控体系不完善,部分区域品牌选中小工厂代工,缺乏全链条检测;即使头部品牌,自有品牌溯源也不足,奥乐齐仅30%商品可“扫码查产地”,远低于消费者预期。

(二)商品结构制约消费频次。SKU精简带来“品类单一”痛点,上海消费者反馈“想买特殊调料或进口零食只能去大卖场”,数据显示硬折扣超市客群月均消费4.2次,较传统超市低2.1次,核心原因是“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生鲜短板尤为明显,盒马NB生鲜占比超60%但多为大众品类,缺海鲜、有机蔬菜;奥乐齐生鲜SKU仅200余个,依赖预包装产品,新鲜度感知弱,导致硬折扣沦为“补充型采购渠道”,难替代传统商超“一站式购齐”功能。

(三)供应链下沉能力不足。供应链优势集中在一二线,下沉市场面临“成本失控”。中西部县域物流成本高30%、冷链覆盖率不足20%,盒马NB下沉时县域门店生鲜损耗率从8%升至15%,价格优势消失。区域消费差异适配也不足,北方县域需杂粮、熟食,盒马NB仍用华东“生鲜为主”策略;南方县域偏好蜜饯、凉茶,京东折扣超市北方门店占比不足5%,出现“南橘北枳”现象。

(四)同质化竞争挤压利润。巨头入局引发“价格战”。美团快乐猴“全场8折”、京东“满50减10”、盒马NB爆款再降5%,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3年18%降至2024年14%;中小品牌被迫“以价换量”,部分门店净利率跌破1%。模式复制简单化也更危险,多数新入局者照搬“奥乐齐模板”,SKU、陈列高度雷同,缺乏区域特色。

四、前景展望:万亿市场的分化与升级

尽管有问题,硬折扣超市仍处黄金发展期。随着消费演进、技术赋能与供应链成熟,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5000亿元,硬折扣超市的未来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消费分层催生差异化定位。从“单一低价”转向“多元性价比”,高端线聚焦一二线中产,如奥乐齐可增有机、进口品类,平衡“品质溢价+效率降本”;大众线深耕县域,主打“民生刚需+极致低价”,适配京东“大店模式”;细分线瞄准垂直客群,如“硬折扣+网红零食”服务年轻人、“健康食品+便民服务”服务老年人。

(二)下沉市场成增长主战场。三线以下城市将贡献60%增量。随着农村流通政策完善、冷链升级,下沉条件成熟。盒马NB启动加盟,计划3年覆盖100个县域;京东依托“产地直采+县域仓”,在宿迁实现“乡镇次日达”。预计2028年县域硬折扣门店超1.2万家,渗透率达25%。

(三)数字化重塑运营效率。技术从“辅助”变“核心引擎”。前端用“AI选品”,如美团依托闪购数据优化县域商品;中端实现“智能运营”,盒马NB“城市仓+社区店”升级为“AI补货+无人分拣”;后端建“数字供应链”,京东智能预测系统将缺货率压至5%以下。

五、改进建议:构建可持续硬折扣生态

笔者认为,要实现从“短期风口”到“长期业态”的跨越,需聚焦核心痛点,从四维度系统性升级。

(一)筑牢品质信任,从“低价”到“可信低价”。建全链条溯源体系。参考奥乐齐,所有自有品牌标注“代工工厂+检测报告”,生鲜实现“产地到货架”全程可视;推行“无理由退换货”,借鉴信誉楼“赔钱也退”模式,打消消费者顾虑。同时强化第三方品控背书,与SGS等机构合作,定期公示抽检结果;发起“硬折扣品质联盟”,联合头部品牌定行业标准,对达标企业授认证标识,形成正向循环。

(二)优化供应链,打造“全域适配”能力。针对下沉市场分级布局,一线城市“中心仓+前置仓”保时效,县域“产地仓+县域店”减环节,复制京东宿迁“大米直采+本地仓配”模式,降物流成本20%。健全区域化供应链网络,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食品加工基地,如奥乐齐昆山面包厂;在中西部建生鲜集散中心,对接本地农产品,兼顾降本与区域需求。

(三)重构商品结构,平衡“精简”与“丰富”。探索“核心SKU+弹性补充”模式,保留1000个全国统一刚需SKU保低价,新增200-300个区域特色SKU(北方加杂粮、南方加蜜饯),推广盒马NB浙江门店“小商品伴手礼区”经验。同时补齐生鲜与服务短板,扩大生鲜直采基地,增加鲜活品类;叠加代收快递、水电缴费等便民服务,提升到店频次。

(四)创新运营模式,跳出“价格战”陷阱。探索“硬折扣+体验”融合,门店设“试吃区”“烹饪教学角”,如奥乐齐预制菜试吃,引入邻里市集、亲子活动增强粘性。建立差异化品牌矩阵,头部企业推多子品牌,如盒马加“精品折扣线”;区域品牌深耕本地特色。如湖南乐尔乐强化“湘味零食”,避免同质化。

效率与信任的平衡,才是硬折扣的本质

硬折扣超市的崛起,是中国零售“效率革命”的必然。通过供应链重构与运营精简,让消费者享“价格回归价值”的红利。从奥乐齐的区域深耕到盒马NB的社区渗透,不同模式都印证着,硬折扣的竞争不是低价比拼,而是效率与信任的平衡。

当前的品质疑虑、供应链短板,本质是“发展速度”与“能力建设”的错配。随着头部企业沉淀供应链、完善品控、创新商品,硬折扣将从“补充业态”成长为零售核心力量。未来,能坚守“极致效率”底色、筑牢“品质信任”根基的品牌,终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推动中国零售迈向“高效、透明、普惠”的新范式。

登录 | 注册

4.8万亿战场硝烟起,巨头们如何读懂社区店的“生存密码”

美团“快乐猴”疾速扩张,硬折扣超市激战正酣

中百超市“变出”51家硬折扣店

硬折扣店战火交织,互联网巨头与实体商超各有何玩法?

中百超市51家硬折扣店正式开业

“鏖战”硬折扣,自有品牌成了杀手锏?

361度三季度录得正增长,旗下户外品牌ONEWAY落户郑州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