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可观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年来,四川省沐川县大楠镇义和村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业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发展桑蚕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提速。
走进大楠镇义和村的沐川县鼎圣星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忙着一边清理蚕窝,一边投喂新鲜的桑叶。10多万条胖乎乎的蚕宝宝伏在桑叶堆中蠕动进食,雪白的身躯与嫩绿的叶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
农场业主唐彪俯曾在外务工十余年,2022年在外地旅游时偶然接触到桑蚕产业,经过认真的前期考察和经验学习,于2024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桑树、新建厂房喂养桑蚕,于今年5月初进行规模化发展。
“我一年能养7批次的蚕种,现在是第5批,一批能养3张纸的规模,除去人工、桑叶管理和消毒防疫等方面的成本,每一批收益五千元左右。”家庭农场业主唐彪俯说。
养蚕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对技术要求极高的精细活。可观的经济效益背后,是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支撑。
“养蚕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是新鲜的桑叶,我们现在采用每天现采现喂的方式;其次就是消毒防病,我们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一起消毒防病,生石灰可以预防农病,漂白粉可以预防僵蚕。”唐彪俯介绍。
产业落地成功激活村里闲置土地资源。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创新推进粮桑复合种植,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显著提升了单位土地的综合收益。这种“稳粮+增收”双效并行的模式,在大楠镇属于首次探索,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目前家庭农场在我们村流转100余亩土地,以玉米套种桑树的模式发展,充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大楠镇义和村党支部书记朱红说。
除了自身实现增收,家庭农场还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棵棵桑树、一根根蚕丝,铺就了乡村振兴新“丝路”。
“在家乡发展桑蚕养殖,一是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二是可以聘请当地的村民进行桑园管理、桑叶采摘和桑蚕喂养,让他们实现就近务工,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唐彪俯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周边的农户参与到桑树种植和养蚕中来,从而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朱红表示。
从一片片桑叶到一颗颗蚕茧,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化发展,义和村在未来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下一步,义和村计划继续引进业主、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桑树面积种植达1000余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100余户,产业收入600万元以上。
种桑养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可观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年来,四川省沐川县大楠镇义和村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业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发展桑蚕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提速。
走进大楠镇义和村的沐川县鼎圣星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忙着一边清理蚕窝,一边投喂新鲜的桑叶。10多万条胖乎乎的蚕宝宝伏在桑叶堆中蠕动进食,雪白的身躯与嫩绿的叶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
农场业主唐彪俯曾在外务工十余年,2022年在外地旅游时偶然接触到桑蚕产业,经过认真的前期考察和经验学习,于2024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桑树、新建厂房喂养桑蚕,于今年5月初进行规模化发展。
“我一年能养7批次的蚕种,现在是第5批,一批能养3张纸的规模,除去人工、桑叶管理和消毒防疫等方面的成本,每一批收益五千元左右。”家庭农场业主唐彪俯说。
养蚕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对技术要求极高的精细活。可观的经济效益背后,是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支撑。
“养蚕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是新鲜的桑叶,我们现在采用每天现采现喂的方式;其次就是消毒防病,我们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一起消毒防病,生石灰可以预防农病,漂白粉可以预防僵蚕。”唐彪俯介绍。
产业落地成功激活村里闲置土地资源。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创新推进粮桑复合种植,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显著提升了单位土地的综合收益。这种“稳粮+增收”双效并行的模式,在大楠镇属于首次探索,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目前家庭农场在我们村流转100余亩土地,以玉米套种桑树的模式发展,充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大楠镇义和村党支部书记朱红说。
除了自身实现增收,家庭农场还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棵棵桑树、一根根蚕丝,铺就了乡村振兴新“丝路”。
“在家乡发展桑蚕养殖,一是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二是可以聘请当地的村民进行桑园管理、桑叶采摘和桑蚕喂养,让他们实现就近务工,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唐彪俯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周边的农户参与到桑树种植和养蚕中来,从而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朱红表示。
从一片片桑叶到一颗颗蚕茧,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化发展,义和村在未来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下一步,义和村计划继续引进业主、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桑树面积种植达1000余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100余户,产业收入6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