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指数新鲜报|山西沁县出动无人机“空中突击队”抢收谷子

新华指数

3周前

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田间积水阻碍,单次还可承重100斤左右,一天便能完成70吨谷穗的转运任务,预计两天左右即可实现200亩谷子的完全转运,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5倍。

近日,山西沁县秋雨连绵,数万亩谷子面临“收难运难”。在沁县檀山皇小米有限公司凤凰台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操作两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默契协作、灵活穿梭,成为破解秋收难题的“空中突击队”。

走进基地田间,一幅科技抢收图景生动展开,只见无人机A精准悬停在谷堆上方,机械臂快速抓取已装袋的谷穗,平稳升空后将粮食转运至临时中转站,随后无人机B接力衔接,将谷穗从中转站转运至田边空地,形成“空中转运流水线”。

b961e45a-e88e-43af-85b4-db83bbbc2ba6.png

无人机在位于沁州黄镇徐家庄村的檀山皇凤凰台谷子种植基地开展谷穗转运作业。(图片来源:沁县融媒体中心)

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沁县小米历史悠久,品质出众。小米种植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往年这时谷子早该进场了,今年雨下个不停,车进不去,人走不动,抢收的谷子堆在地里运不出来,干着急。现在无人机来回飞,谷穗很快堆到路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檀山皇公司员工高霞望着穿梭的无人机,脸上满是喜悦。据介绍,该公司今年种植了300多亩谷子,此前已趁雨停间隙人工抢收80亩,但田间积水导致人工转运效率极低,无人机投入使用后,转运难题迎刃而解。

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田间积水阻碍,单次还可承重100斤左右,一天便能完成70吨谷穗的转运任务,预计两天左右即可实现200亩谷子的完全转运,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5倍。在土壤过湿、常规机械难以下地的地块,无人机的“空中转运”能力有效避免了成熟谷子滞留田间霉变的风险,为秋粮安全加上“防护锁”。

1c83ea12-4168-4dce-a1f0-06b4542ad795.png

抢收回来的谷穗无需长时间堆放,直接由转运车拉往位于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檀山皇公司烘干车间,单日可烘干300亩谷穗。(图片来源:沁县融媒体中心)

抢收回来的谷穗带着田间湿气直接被送入烘干车间,6台大功率风机同时运转,轰鸣声中形成强劲气流,穿透堆积的谷堆加速水分蒸发,确保每一批谷穗都能及时脱水、保持干燥,从源头避免霉变损耗。

面对全县秋收困境,沁县迅速启动“人机齐上、分类施策”抢收策略: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加快收割进度;对机械无法进入的积水地块,发动群众开展人工抢收,坚决做到“能收一亩是一亩”。为进一步降低气象因素对秋粮收储的不利影响,县政府及时调度并公布全县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方便有需求的单位及个人快速对接,全力保障秋粮烘干晾晒,这种“抢收-转运-烘干”的无缝衔接模式,筑牢“颗粒归仓”最后一道防线。

眼下,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与多项抢收措施的协同发力下,沁县正全力以赴攻克阴雨天气带来的秋收难题,以科技力量护航6万亩谷子顺利收获,坚决守住秋粮丰收底线。(李新苗)

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田间积水阻碍,单次还可承重100斤左右,一天便能完成70吨谷穗的转运任务,预计两天左右即可实现200亩谷子的完全转运,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5倍。

近日,山西沁县秋雨连绵,数万亩谷子面临“收难运难”。在沁县檀山皇小米有限公司凤凰台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操作两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默契协作、灵活穿梭,成为破解秋收难题的“空中突击队”。

走进基地田间,一幅科技抢收图景生动展开,只见无人机A精准悬停在谷堆上方,机械臂快速抓取已装袋的谷穗,平稳升空后将粮食转运至临时中转站,随后无人机B接力衔接,将谷穗从中转站转运至田边空地,形成“空中转运流水线”。

b961e45a-e88e-43af-85b4-db83bbbc2ba6.png

无人机在位于沁州黄镇徐家庄村的檀山皇凤凰台谷子种植基地开展谷穗转运作业。(图片来源:沁县融媒体中心)

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沁县小米历史悠久,品质出众。小米种植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往年这时谷子早该进场了,今年雨下个不停,车进不去,人走不动,抢收的谷子堆在地里运不出来,干着急。现在无人机来回飞,谷穗很快堆到路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檀山皇公司员工高霞望着穿梭的无人机,脸上满是喜悦。据介绍,该公司今年种植了300多亩谷子,此前已趁雨停间隙人工抢收80亩,但田间积水导致人工转运效率极低,无人机投入使用后,转运难题迎刃而解。

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田间积水阻碍,单次还可承重100斤左右,一天便能完成70吨谷穗的转运任务,预计两天左右即可实现200亩谷子的完全转运,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5倍。在土壤过湿、常规机械难以下地的地块,无人机的“空中转运”能力有效避免了成熟谷子滞留田间霉变的风险,为秋粮安全加上“防护锁”。

1c83ea12-4168-4dce-a1f0-06b4542ad795.png

抢收回来的谷穗无需长时间堆放,直接由转运车拉往位于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檀山皇公司烘干车间,单日可烘干300亩谷穗。(图片来源:沁县融媒体中心)

抢收回来的谷穗带着田间湿气直接被送入烘干车间,6台大功率风机同时运转,轰鸣声中形成强劲气流,穿透堆积的谷堆加速水分蒸发,确保每一批谷穗都能及时脱水、保持干燥,从源头避免霉变损耗。

面对全县秋收困境,沁县迅速启动“人机齐上、分类施策”抢收策略: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加快收割进度;对机械无法进入的积水地块,发动群众开展人工抢收,坚决做到“能收一亩是一亩”。为进一步降低气象因素对秋粮收储的不利影响,县政府及时调度并公布全县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方便有需求的单位及个人快速对接,全力保障秋粮烘干晾晒,这种“抢收-转运-烘干”的无缝衔接模式,筑牢“颗粒归仓”最后一道防线。

眼下,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与多项抢收措施的协同发力下,沁县正全力以赴攻克阴雨天气带来的秋收难题,以科技力量护航6万亩谷子顺利收获,坚决守住秋粮丰收底线。(李新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