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总投资高达27.98亿元,占地规模约2.8万亩。首期工程将建设1000兆瓦的产能,同时规划建设一座220kV的升压站,并配套建设一套100MW/200MWh的储能系统(按10%/2小时标准配置)。此外,还将新建一条单回220kV的输电线路,直接接入民丰750kV变电站,预计该项目将于2026年底顺利并网发电。
项目竣工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5.7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46.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3.70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传统央企转型绿色能源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
经过多次兼并重组,2009年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煤炭全产业链央企,资产总额超6000亿元,职工12万人,拥有煤炭资源储量700亿吨以上,生产及在建煤矿69座,煤炭总产能3.1亿吨/年。
但如今,中煤集团正积极谋求从传统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
在新能源布局上,于田光伏治沙项目并非中煤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首次尝试。
早在今年3月,中国中煤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哈密一通道8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多能互补项目已正式转入商业运营。
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大南湖地区,是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点项目。
此外,中煤集团在华中地区也有布局。中煤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中煤武汉长江新区8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获长江新区发展改革局批复。
这一项目依托仓埠街道、六指街道16000亩坑塘水面,创新采用“顶棚发电、水下养殖”立体模式。
前三季净利润高达124.8亿元
在中煤集团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背后,是其稳健的业绩支撑。
据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煤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105.8亿元,虽然同比下降21.2%,但归母净利润仍达124.8亿元;这一净利润成绩在上市煤炭企业中排名第三,紧随中国神华的390.52亿元与陕西煤业的127.13亿元之后。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显现出回暖迹象,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28.3%。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达3668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