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观话题丨“假期戒断反应”登上热搜,你有“戒断反应”吗?

综合

3周前

学会接纳假期结束的现实,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假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新的阶段有新的目标和收获”。

10月9日,国庆中秋假期后的第一个上班日。“假期戒断反应”登上热搜,大家直呼戒断反应真的太大了!

似乎每一次长假结束,许多人都要经历一次或轻或重的“戒断反应”:表现为与家人、故乡分别时涌上心头的浓浓失落感,上班上学提不起精神、效率低下,对假期的放松时光恋恋不舍。

“假期戒断反应”类似“假期分离焦虑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表示,“假期分离焦虑症”是“节后综合征”的一种。在身体层面的症状,可能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在精神心理层面,则常见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工作或学习感到厌倦甚至抵触。

从假期切换到上班模式

难度太大怎么办?

如何才能快速调整身心,回归常态?

马健文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尽快将作息时间调整至日常模式,避免熬夜和过度赖床。睡前可尝试用温水泡脚、听舒缓音乐、远离电子产品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优质睡眠,为白天的精力充沛打下基础。

2、合理规划,采用“渐进式”工作/学习法。节后初期,不宜立即投入过于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可以制定一个清晰的工作或学习计划,从简单、易完成的事项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让自己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有助于提升专注力。

3、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长假期间饮食往往不规律,节后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减轻肠胃负担。同时,积极安排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瑜伽、健走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释放压力、愉悦心情,提振精神。

4、安排缓冲活动,预留期待。在节后的一到两周内,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轻松的业余活动,如短途散步、周末郊游、爬山或参与感兴趣的文娱活动。这不仅能缓解紧张情绪,也能为生活注入新的乐趣和期待,抵消部分假期结束的失落感。

5、积极心理暗示,加强人际沟通。学会接纳假期结束的现实,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假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新的阶段有新的目标和收获”。多与同事、同学、朋友交流互动,分享假期趣事和节后感受,也能在社交中获得支持,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华则建议:刚上班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的工作,以免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

最后

希望大家能尽快调整状态

以一个崭新的姿态

迎接节后的工作和生活

祝大家工作顺利

快乐依旧~

学会接纳假期结束的现实,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假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新的阶段有新的目标和收获”。

10月9日,国庆中秋假期后的第一个上班日。“假期戒断反应”登上热搜,大家直呼戒断反应真的太大了!

似乎每一次长假结束,许多人都要经历一次或轻或重的“戒断反应”:表现为与家人、故乡分别时涌上心头的浓浓失落感,上班上学提不起精神、效率低下,对假期的放松时光恋恋不舍。

“假期戒断反应”类似“假期分离焦虑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表示,“假期分离焦虑症”是“节后综合征”的一种。在身体层面的症状,可能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在精神心理层面,则常见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工作或学习感到厌倦甚至抵触。

从假期切换到上班模式

难度太大怎么办?

如何才能快速调整身心,回归常态?

马健文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尽快将作息时间调整至日常模式,避免熬夜和过度赖床。睡前可尝试用温水泡脚、听舒缓音乐、远离电子产品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优质睡眠,为白天的精力充沛打下基础。

2、合理规划,采用“渐进式”工作/学习法。节后初期,不宜立即投入过于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可以制定一个清晰的工作或学习计划,从简单、易完成的事项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让自己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有助于提升专注力。

3、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长假期间饮食往往不规律,节后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减轻肠胃负担。同时,积极安排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瑜伽、健走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释放压力、愉悦心情,提振精神。

4、安排缓冲活动,预留期待。在节后的一到两周内,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轻松的业余活动,如短途散步、周末郊游、爬山或参与感兴趣的文娱活动。这不仅能缓解紧张情绪,也能为生活注入新的乐趣和期待,抵消部分假期结束的失落感。

5、积极心理暗示,加强人际沟通。学会接纳假期结束的现实,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假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新的阶段有新的目标和收获”。多与同事、同学、朋友交流互动,分享假期趣事和节后感受,也能在社交中获得支持,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华则建议:刚上班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的工作,以免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

最后

希望大家能尽快调整状态

以一个崭新的姿态

迎接节后的工作和生活

祝大家工作顺利

快乐依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